为了尽力明白说话者所说的意思,我们需要用情的倾听。当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我们便具有了同理心。它不表示全盘接受,而是表示我们愿意去了解别人的观点。
倾听需要自谦
翻开许多学术著作的编著者前言,总会看到最后印着“敬请指教”、“不吝赐教”的词语,这就是谦词。作为学术研究的专家,其水平是很高的,这种话多半是自我谦虚,甚至还有自我赞扬之意。如果哪个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地真去赐教人家一番,那肯定换来的是对方的不屑。
所以,如果我们办公室来了个新同事,刚进门就对你谦虚地说句:“请多多关照!”你该怎么办呢?你是否就过去来一番指手画脚的“关照”?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有的。但遇到了较为“高明”的自谦者时,处理不好往往导致不快。
人贵有自知之明,才能使自谦者满意。一般来说,身份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处理自谦方式的差异。对于下级的自谦,领导可以泰然处之;同事的自谦,喜笑怒骂应付之;领导的自谦,则要小心谨慎之。
但是,总的来说,处理自谦可以在自谦者说话含义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要么就顺着自谦者的意思,肯定他的观点,然后再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激励。要么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否定自谦者的观点,提出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对于领导的自谦,顺接的较多。面对同事的自谦,反接的较多。但具体使用什么方式,还得看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时候,对方的自谦之语只是客气话,与具体情况并不一致。这种时候,最好用反接。
有的领导在开会结束的时候,总喜欢说:“因为水平有限,谈得不
够深入的地方,讲得不够透彻的问题,还请大家多提批评意见。”对于这种情况,说话者多半为了表示谦虚的客套,反接应该较有效,对说话者的观点进行否定。光否定了还不行,还得找出具体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比如,可能某个问题你本来还不了解,但听了讲话后便恍然大悟了;另外你还可以称赞他说话的语气是如何的抑扬顿挫,如何的引人入胜;还可以称赞他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死的东西说活,使听者受益匪浅。像这样既赞同说者观点,又列举他自己都可能没发现的优点的激励,对方一定喜欢听。反之,单纯的空洞的反接难以让自谦者获得一种心理平衡,反觉得你那是干瘪的激励。
另外就是顺接,也就是承认对方的观点,但承认以后并不能就此打住,还应该给对方予一点希望和鼓励。否则,对方虽然谦虚在口上,内心其实是大大的不快。
例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你的豪饮使大家折服。同事小张过来跟你说:
“我的酒量比你差多了,女同胞都不屑于我。”
你可以有两种回答方式:
A.“当然啦!你看你一杯就晕了。”
B.“当然啦!你看你一杯就晕了。不过酒可不是好东西,喝多了容易误事。你虽然看我现在威风,待会儿你嫂子可要发威了。你小子文质彬彬,平时办公室的风采都被你占了。”
第一种虽然是事实,但一定惹得对方不高兴。它忽视了对方掩藏在话语后的一种心理需求。显然,第二种回答较得体,它在承认了对方观点以后,话锋一转,把对方的长处给显露了出来,使对方满足了人人不甘人下的微妙心理。
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但同时谦虚后面隐藏着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要把握住这种东西并不容易,这就需要用耳、用心、用脑去听对方的话,再加以辨别。在应付别人的自谦时,一定要谨慎从事,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粗枝大叶只会招致不快。
真诚是倾听最重要的元素
真诚有时如同谦逊,甚至如同幽默,这是被大人物的光环虚化的误读。诚实是一个人走向人生顶峰时所自然呈现的坦诚,是一种坚韧的力量。在真诚之人那里,一切谎言虚饰都变得毫不重要,甚至可憎。
保持诚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的琐细和繁杂严格地考验着我们能否诚实、自我控制、公正和坦诚。唯其难能所以可贵,那些经受了考验、没有被玷污并且能保持诚实的人会得到人们的信任,他们将被赋予更重大的任务,也就有机会获得更伟大的成就。他们的人格也成了人生的最大财富。
现代人最难的处世原则是诚实,不只对他人诚实,也要对自己诚实。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送玫瑰花给别人的人,自己手中常留有余香,多计较一点,你便多失去一点,不如诚以待人,诚以待己,这才是人生旅程中最美好的一种报酬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一年一度的丰年祭即将来临,由于今年的收成特别好,因此村长决定要盛大庆典,大肆庆祝一番,以祈求来年的丰收。
为了使庆典更加隆重热闹,村长在空地上摆了一个大得可以容纳十几个人的酒缸,要求每一户人家贡献一壶自己酿制的小米酒,好让大家有喝不完的酒,可以把酒言欢,狂欢到天明。
庆典开始前,每一户人家都郑重其事地把自己带来的酒倒人大酒缸中,很快,大酒缸就被装满了,然后大家围着酒缸跳舞歌唱,好不快乐。
到了庆典即将落幕时,村长带领众人伏地谢天,感谢上天的恩德,并舀起酒缸里的酒,人手一杯。
待村长念完一段酬神的祝祷文之后,大家纷纷举杯向天,然后一饮而尽,没想到酒还没喝完,大伙儿的脸色就全变了,每个人皆面有愧色,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原来,每户人家所提供的酒壶里装的都不是酒,而是清水而已。
每个人都以为在这么一大缸酒之中,用区区一壶清水充数是不会被发现的,于是大酒缸里装的都是水,没有一滴酒,令原本欢乐无比的丰年祭尴尬地收场。
富兰克林曾说:“平凡人最大的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正因为大家都有这种缺点,于是每个人都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大家尔虞我诈,到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做人无信不立,别人也许不小心吃了你一次亏,却不表示他会继续吃100次亏。
果菜外销一向是中国庞大的外汇收入来源,大市场一天的成交量可达上亿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几年前,流行起养生风,人们开始喜欢吃绿色蔬菜,由于中国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合培育山野菜,因而所种出的山野菜十分新鲜甘甜,利润丰厚且供不应求,是农民的重要生财之道。
麻烦的是,山野菜的最佳收成时间只有十天左右,采收完毕之后,还要摊在阴凉处晾晒一天,隔天翻面再晒一天,把水分充分蒸发。如此一来,主妇们买回去之后,只需要再用冷水浸泡一下,就可以吃到又鲜嫩又青脆的山野菜了。
但是种山野菜的农地有限,步骤又繁琐,一些农民于是开始想办法增加山野菜的收成,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长到了适当的大小就采集下来。而且,为了省去晾晒的时间,干脆直接放在炉子上烘烤,不到两个小时便干透了。
这些赶工出来的山野菜,外表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食用时,不管在水里浸泡多久,还是一样又老又硬,难以下咽。
经销商纷纷提出抗议,可是这些农民还是屡劝不听,商人只好对山野菜进行全面封杀。
最后,这些农民投机取巧的行为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换来了一堆卖不出去,又食不下咽的山野菜。
当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时候,请记得别人也不会是笨蛋。
对人诚信也就等于让自己好过,投机取巧或许能得到眼前的小利,却将失去更重要的信誉和大利。
人活在世上不只是一天,而是一生,该担心的也不只是明天,还有往后的许多年,与其今天好过,不如将来日日都好过。
打开心灵去倾听
在不同的时间与情况下人们常以不同的方式去听一切声音。有些场合,我们听得很专心,有些场合,我们却心不在焉。例如,有些人在公司能够很专心地听上司或老板的讲话,但回到家里,却对家人的话充耳不闻。
有效倾听的缺乏往往导致错失良机,产生误解、冲突和拙劣的决策,或者因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而导致危机。有效的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巧。认识自己的倾听行为将有助于你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按照影响倾听效率的行为特征,倾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个人从第一层次上升到第三层次的过程,就是其沟通能力、交流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一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听者完全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假装在听,其实却在考虑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内心想着辩驳,他更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这一层次包括三种方式:①表面的听,知道眼前有人在说话,但却只是关心自己心里正在想的事情;②半听半不听,为了要找寻自己发言的机会,所以不得不偶尔听一下人家在讲什么;③安静而消极的听,听是听了,但没有反应,没有几句话真的被听进去。这一层次的倾听者可能眼睛瞪着说话的人,但他可能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情,而对别人的话并不在意。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导致的是关系的破裂、冲突的出现和拙劣决策的制定。
第二层次:在这一层次下,人们只能作肤浅的沟通,听到讲话者的声音,也听到他的话了,但听得还不够深刻,没有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听者主要倾听所说的字词和内容,但很多时候还是错过了讲话者通过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所表达的意思。这将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时间的浪费和对消极情感的忽略。这一层次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在听,有时也会通过点头同意来表示正在倾听,好像是理解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于是,彼此之间的误会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第三层次:这一层次的人专心而有效地倾听,表现出一个优秀倾听者的特征。这种人带着理解和尊重倾听,把自己放在讲话者的立场,试图以讲话者的观点去看待事情。这种倾听者清楚自己个人的喜好,避免对说话者作出武断的评价;对于激烈的言语,能掌控自我情绪,不受负面的影响;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询问而不辩解、设身处地看待人和事物。
在说话者的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新的有用:信息的契机。高效率的倾听者清楚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态度,能够更好地避免对说话者作出武断的评价或是受过激言语的影响。不让自己分心,不断章取义,不忽视言辞以外的信息(如讲话者的身体动作等),好的倾听者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通过询问而不是辩解的方式与对方交流。
倾听对管理人员至关重要。当一个员工明白自己谈话的对象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等着作出判断的管理人员时,他们会不隐瞒地给出建议,分享情感。这样,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推诿、指责。
大概80%的人只能做到层次一和层次二的倾听,在层次三上的倾听只有20%的人能做到。如何实现高层次的倾听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1)以一种关心的态度,让说话者试探你的意见和情感,同时感受到你是以一种非裁决的、非评判的姿态出现。不要立即问一大堆的问题。
(2)带着理解和相互尊重进行倾听。
(3)透过非语言行为,如眼睛接触、某个放松的姿势、某种友好的脸部表情和宜人的语调,可建立积极和谐的氛围。轻松、专注的表现,可使对方感到安全和被看重。
(4)表现得像面镜子。回馈你认为对方当时正在考虑的内容,总结说话者的内容以确认你完全理解他所说的话,如“我想你刚才是要告诉我……”
(5)避免先入为主,过早下结论。以个人态度投入问题时,往往导致愤怒和受伤的情感。
(6)用简单的语句认同对方的陈述,例如“嗯”、“噢”、“我明白”、“是的”或“有意思”等;还有“说来听听”、“我们讨论讨论”、“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或者“我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等,鼓励说话者谈论更详尽的内容。
(7)细心观察他(她)的声调和肢体语言。
倾听是一种领导者的交流手段,为了提高倾听效率,领导者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听话能力与听话技巧。以下一些效果可作为倾听效率是否提高的指标:
(1)能解释谈话人的面部表
(2)能理解谈话人用词的意图。
(3)能理解弦外之音。
(4)能对谈话的内容进行全面评估,而不在乎他具体谈些什么。
(5)能明确谈话人提出的假设。
(6)能把谈话人的观点和事实分开。
(7)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重述谈话人的想法。
(8)能判断出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谈话人的真正想法、问题所在、谈话目的。
当然,要做到以上几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许多人在听完对方的长篇大论、口沫横飞的表达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地频频追问:“你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是因为我们中大多数人没有或很少受到听话的训练,缺乏听话所应该具有的理解技巧——用心倾听。
怎样才能做到用心去倾听
用心倾听也要求你把注意力集中于说话人的身上,要心无二用。听别人讲话最忌讳“左耳进,右耳出”,别人的讲话在自己的心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1.阻止分心
注意力分散是有效倾听的最大障碍之一,在倾听时使人分心的因素很多,一定的生理疲劳使我们感到厌倦,而其他的新异刺激也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或事上。除了周围的噪音,演讲者的口音和方言也可能让你分心,不感兴趣的主题或组织得不好的演讲,也可能很快让你失去热情而分散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但是,好的倾听者,常常保持着良好的弹性,他们会排除干扰,并努力倾听说话者信息中的要点。具体做法是:
(1)做做深呼吸。
(2)寻找有趣的方面。
(3)注意参与的姿势。
(4)保持距离。
(5)保持目光交流。目随耳移,这是自然的现象,对于你在用眼睛去看的东西,你也差不多会用耳朵去听。
2.在主题里制造兴趣
在演讲或会议的开始,当听到主题时,先思考一下所有你想知道的有关该主题的问题。在倾听时持以开放的心胸和积极的态度,你会发现你很容易跟随演讲者的节奏。在整个倾听过程中,即使你对他所说的话感到失望,也要努力试着倾听正面的及有趣的信息。拉尔夫·尼科尔斯这样建议:“他所言,有什么我可以利用?他的哪些观念有价值?他正在报告什么方法?我能派上用场吗?我能运用这些信息并让我快乐吗?”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整合个人价值观,以便更好地倾听。记住:没有无趣的主题,只有无趣的人。
3.关注内容
希腊有句谚语:我们在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听是一种容易获得新信息的活动,你能听得越投入而不加评判,那么你的沟通能力就会越好。
人们常说,不要根据封面来评论一本书。同样,当我们听别人讲话时,也不要受自己对说话者的评价而忽略其表达的内容。
在听话过程中,我们要以开阔的胸怀去自由地倾听,要关注讲话者的内容而不要评价讲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