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52

第52章 合理的知识结构,铸就长虹的辉煌

现在乃至未来,领导者都不能再如过去那样扮演有权威的角色,而必须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下属的潜能,才能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在员工中以身作责,就能将企业推向成功。

一个老板的才智高低,是一种经商能力的表现。能够成功地调动职工的激情,对于一个老板来说,无疑增加了他成功的砝码。

倪润峰是长虹电子集团前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一个企业家,倪润峰的成就是非凡的。目前,由他一手缔造的长虹仍然是国际知名的中国最大的彩电基地,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倪润峰的成功在别人眼里,他是幸运的,很好的发财机会降临在他的身上。其实不然,倪润峰的"好运气"源于他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能够产生强烈的市场意识。

倪润峰认为,一个学理工科的青年如果不懂经济、政治和文化,那么就如人少了一条腿,成不了大气候。的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是企业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企业家的学识、智慧的较量。时代需要博学多才的人,尤其是企业家这方面的要求更高,倪润峰感觉到,一个企业家,应该是经济学家、外交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使倪润峰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把握住市场机遇,创造佳绩,这一点是他所有同行所望尘莫及的。

倪润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社会主义企业家不是政治家,但企业家要关心政治。对于国家的政策,你必须站在国务院的角度来考虑,你才能取得主动。"倪润峰挂在嘴边的话绝对不是一句无用的话,他就曾尝到过"政治政策"的甜头。

在1989年,电视新闻中曾经发布过这样一条信息:中苏两国外长在新疆会晤。公开的信息对多数人来说提供了同样的机会,但只有少数人把信息变成了真正的机会。当新闻播出了那条信息,想必能引起注意的人屈指可数,而将之变成机会的也只有倪润峰一个人。当时,深谙政治之道的倪润峰立刻想到:这是中苏两国关系打破坚冰、实现正常化的信号!继而他又推断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必然会刺激经贸关系的发展,边境贸易会迅速升温。

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倪润峰立刻指示销售部门:加大长虹在东北,尤其是在哈尔滨的宣传力度,多设网点,增加人手。哈尔滨的"长虹热"吸引了苏联人的注意,他们专门派出代表团远赴绵阳与长虹洽谈,意欲引进长虹的生产线……虽然因其后苏联解体而未果,但长虹彩电却一路顺风,打进了独联体市场。

电视上的某个镜头总是一闪而过,倪润峰却能将这个信息转变成了把自己的品牌产品打进异国市场的一个机会,这就是倪润峰"企业家应该懂政治"这一观点所产生的实效,同时也体现了倪润峰坚实的文化功底,渊博的学识,助长虹一展丰姿。

现代企业领导人,不但要学有一技之长,还要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目前有一种所谓的"T"字型的知识结构模式,上面的一短横代表知识的宽度,下面的一长竖代表知识(主要是专业知识)的深度。这就是一种理想的知识结构,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不断学习所希望达到的高度。

为了使自己的事业能够跃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一个现代领导者必须下功夫学习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自然,一个现代管理者除了具备比较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一无所知会搞出笑话的。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领导参加一场运动会的发奖仪式,当他得知一个短跑优胜者的成绩是10秒时,他鼓励这位运动员:"这次跑了10秒,下次争取跑11秒,或者12秒!"

这则笑话讽刺的是那种知识浅陋、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自暴其丑的领导。这就提示领导者们也有必要去"充充电"。

一个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完美的知识结构,这已成为时代的一种基本要求。

领导者除了具备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以外,有其他方面的爱好和特长,也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上,许多名人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特点,才使他们在大众的心目中具有迷人的风采。例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能打一手高超的桥牌,曾经与世界桥牌皇后杨小燕对过阵;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会吹萨克斯管,在总统竞选活动中赢得过民众的好感;德国总理科尔能指挥世界一流的乐队,每到一个国家访问,他都要一试身手,一展丰姿……

总之,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要有丰富的才学,才能把自己的眼界变得开阔,头脑更加灵活,从而把企业搞得更好,生意档次提上去。如倪润峰那样,利用智囊团使自己的企业一展丰姿。企业管理者们应该树立不断给自己补充"营养"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才有可能显示出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