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51

第51章 知识经营:企业的杀手锏

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分不开的。因此,很多公司都提出了为员工"充电"。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才是这个时代的永恒主题。企业领导需要做和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应对变化,随时做好应对变化的心理准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地激励与改善员工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技能,使他们的脚步跟上变化的节奏,持续保持战斗力和生命力,适时为员工"充电"。

组织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必经步骤。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领导,下至车间一线的每位员工,都根据每个人的职业,设计、制定出个性化的"充电"计划,搭建个性化发展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是海尔培训的观念。

海尔集团就是秉承着时刻为员工"充电"的思想,建立一个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从而使企业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也是最昂贵的资源。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他们也并非不舍得投入,往往是大把大把花钱来购买机器设备,其关键在于他们忽视了真正最昂贵的资源——员工的培训。那么多的公司花费如此少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来"开发"他们最昂贵的资源,这个问题是该真正解决的时候了。

如今,知识时代已经代替了资本时代,员工培训与发展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地位已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当然对员工培训投入绝对是效益可观的投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这种投入产出比为1:50.在西方国家,人们在观念上已不把培训当作一种成本,而是作为一种投资、一种福利、一种激励方法写在企业经营计划里。培训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员工不断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的手段,这将保证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在现实工作中,企业为员工提供高额的薪水,优厚待遇,员工未必就会感到满足。员工绝非只希望得到物质上的回报那么简单,与优厚的薪水相比,能够获得丰富的技能培训,不断增长见识,提高技能水平也是衡量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员工已经不再将目光盯在每月的薪水上了。那种寻找个"饭碗"的观念早已过时了,人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收获,潜力的开发,学识的增长,一份成长的喜悦感觉。假如一位学位很高的人被安排在一个小小银行做数钱的出纳工作,日复一日,简单的工作内容永不改变,没有任何新鲜的内容,更没有精神上的鼓励,纵使月薪数万,他敢坦然面对吗?这样简单枯燥的内容令他面对高薪的回报难展笑颜,如此简单,自己的学识被埋没,潜力得不到发掘,这样简单的工作,不会做的几乎找不到,他能够坚持多久?长此以往,人员流失将是一个令企业头疼的难题。

给员工"充电",实际上就是一个组织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或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和改进员工的理念、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让员工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这样员工才有能力按照组织的要求,完成和改进本职工作,并燃烧起自我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从培训中感觉到自己正在由一个让新人变成专业人员,变成一个领导人,变成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给员工"充电"是一种激励手段,也是员工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非常必要的条件。职工的回报不仅是物质上的,员工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这些渐渐被企业认识到,于是许多公司不惜重金建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有的企业甚至建立了专门用于员工培训的学校,使得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场所,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课堂,员工在企业不仅仅为了付出而感到快乐,更会因为获得更多付出,而为企业贡献才智。职工的工作热情产生了,企业的效益还能落后吗?当然不会。海尔就是为职工"充电"而成功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