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18

第18章 "怪"想法中隐藏着好机会

"无规矩不成方圆",当老板也绝不是自由自在毫无束缚的,经商者也必须要遵守经商规律。不遵守规律,往往会被规律紧紧束缚,迁绊,很难取得成就。一个很好的商机按照一般的商业眼光去看是难以发现的,而能看到这一商机的人,其想法在别人眼里显得怪怪的。等到时过境迁、商机尽显,那些想法显得不再怪的时候,机会早就在人家手里变成了钞票。

世界保险界大名鼎鼎的克莱门提·史东,是美国最有名的大富豪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拥有个人资产达4亿美元之巨。他的财富都来自于他一生从事的唯一事业——推销。他推销的内容不仅仅是保险,还包括他的致富之道。

20岁那年,史东单枪独马来到芝加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可是,这样一家名字响亮的公司,却只有他一个人。

公司响亮的名字,还起到很大的作用呢!开业的第一天,就开张大吉,拉到了50多位客户来投保。这50多位客户,很有可能就是冲着公司响亮的名字才前来投保的。

后来,史东又将业务范围扩展到伊利诺斯州。

随着公司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客户的日渐增多,史东开始感到,是到了招兵买马的时候了。通过征聘的形式,他从众多的应聘者中选择了几名推销员。

那些寄来的应聘信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比如有来自印第安纳州和威斯康星州的。虽然这些人没有被录取,但是他却从中受到了启发。他认为,让这些踊跃应征者在当地为他所代理的保险公司拉生意,倒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有了这种想法,他马上付之行动。于是,在那两个州雇佣了一些人为业务员,帮助公司开展业务。

在外州发展自己的业务,这项活动很成功。他借这一成功示范的经验,由点到面,四面扩展,陆续在其他州也征聘推销人员。如此由北到南,从东到西,覆盖面愈来愈大。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他的保险推销人员已有上千人了。

史东的事业发展,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史东的保险代理公司蓬勃发展之际,出现了全国性的经济不景气。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倒闭,这对保险事业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史东经受了这次"遭遇"立即训练精兵。史东发现自己在经济上升时期,做什么都容易,对手下的推销人员不必操过多的心,可一旦遇上困难时期,面临真正的考验,许多人就难以承受了。这说明手下的人还不是什么强手,在困难面前无以应对。他们最大的不足是在心理素质方面,因为对于推销员,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他练兵的重点,就是为手下人大力灌输自己的那一套积极的精神观念,这是第一次在公司里开展推销训练运动。

到30年代末期,史东已经是年轻的百万富翁了。

这时,他开始要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计划了——成立独立的保险公司,自己当老板。

机会降临了,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曾经兴旺一时,因为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生意萧条停业。拥有这家公司的巴的摩尔商业信用公司愿意以160万美元出售,正苦于找不到买主。

史东手头一时抽不出这么多钱,但他不愿放弃这个大好机会。他找到商业信用公司的老板,对他说:"我想买下你的保险公司。"

对方当然特别高兴,说:"当然好,那你拿出160万美元。"

"我暂时还没有这么多钱,但是我可以借。"

"那您先去借钱好了。"

史东说:"我是向您借。"

向对方借钱,买对方的东西,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但史东却成功了。商业信用公司本身就是向外提供贷款的场所,即便现在兼卖主身份,但也会向买主提供贷款的,只要史东有较好的信誉。终于,买卖成交了!史东如他所愿买下的这家保险公司,在他日后的精心管理下,迅速发展壮大,业务遍及全美各州,并且延伸到国外。到1970年,公司的保险总额达到2.13亿美元,职工5000多人。史东手下的职工个个工作出色,得到的待遇也优厚,并且有20多人跨入百万富翁的行列。精兵强将,上下同心,史东的事业蒸蒸日上。

史东的成功之源,就是两个"怪"想法。一个是发展异地保险代理业务员,在今天,这样的商业发展手段再平常不过,但在当时,尤其对他那个小公司而言就是一步险棋,简直是个创举。另一个是向买主借钱,即使时至今日,能想到并真的做到这一点的商人也屈指可数。正是因为有别人想也不敢想的怪主意,为史东带来了两次飞跃式的商机。

成功照抄照搬不来,成功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更需要有一些创意;需要有观念去指引,更需要在观念的指引下去尝试,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