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一切,都不是这部小说的中心。只有讨论了小说技巧之后,才能使我们接近。爱德华把他的秘书和一些友人介绍给巴勒德时,曾说过一段有关“生活真实与小说真实并不一致”的话,还说他打算写一本包含有这两种真实的小说哩。
“那么,主题是什么?”索弗罗尔斯问道。
“还没有主题呢,”爱德华机警地说,“我这本小说没有主题,乍听起来的确有点可笑。要是你同意的话,我们不妨称它为没有主题的小说……”自然主义学派经常提出“生活的切面”这个口号。他们的错误在于老是从一个方向下刀,总是按照时间顺序从纵的方向下手。为什么不上下切,或从横面切呢?至于本人,我根本不想动刀子。你理解我的意思么?我的作法是将全部材料放进小说中,不管是这里的或那儿的,一点没加裁剪。我这样做已有一年了,从来没遗漏过:凡是本人眼见的、了解的、能从别人身上学到的,以及自己的,全都在里面了。
“哎!你这样会把读者烦死的”萝拉叫嚷道,但又无法克制内心的喜悦。
“一点不会。为了使效果更好,我拟将主人公写成一位小说家。这本书的主题将体现这样的冲突,即现实向他提供什么素材与他如何运用这些素材之间的冲突。”
“你是否拟好写这本书的计划呢?”索弗罗尔斯装出一本正经地问。
“当然还没有。”
“你说的‘当然’是什么意思?”
“对这类书拟订计划是不适宜的,如果事前作出详细计划,整本书就会走入歧途。我正期待现实来驱使我进行创作。”
“我还以为你想逃避现实哩。”
“是我书中的那位小说家想逃避现实,我还不断地把他往回拉呢。不妨对你实说,我这本书的主题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真实与想象中的真实之间的冲突。”
“你能把书名告诉我们吗?”萝拉有点信心不足地问。
“好吧,巴勒德,告诉他们。”
“《伪币犯》。”巴勒德说,“现在你能告诉我们那些伪币制造者是些什么人么?”
“我一点不知道。”
巴勒德和萝拉对视了一会,又向索弗罗尔斯瞧去。有人发出了一声长叹。
原来在爱德华的书中逐渐充满一些关于金钱、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伪造货币等概念,——就像《沙托·里沙图斯》一书充满关于服装的论调一样——甚至有取代书中人物的作用之势。“诸位,你们谁拿到过伪币没有?”他稍停了一会儿又问道,“大家想想,一枚十法郎的金币竟是假的,其实只值两分钱,但它未被发现之前仍值十法郎啊。假如我从这个观念开始……”
“为什么要从这个观念开始呢?”巴勒德突然有点激动说,“为什么不从事实开始?假如你举的事实恰当,自然会产生观念的。要是我正在写你那本《伪币犯》的话,就一定会从一枚伪币写起,即从你说的那枚十法郎伪币写起。看,就是这枚!”
巴勒德边说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十法郎的金币,并掷在桌子上。
“看吧,”他说,“声音挺不错呀,是我今早从杂货店老板那儿得来的。它不只值两分钱,还镀了金呐,其实里面全是玻璃。不用多久便会晶莹透亮。不……不要擦它,否则你会将它的假面具揩掉的。”
爱德华拿起伪币,仔细地端详着。
“杂货店老板又怎么到手的呢?”
“他原来也不知道。他给我时还开了个玩笑。后来才告诉我那是伪币。此人真不错,只索了五法郎便卖给我。当时我想:你正在写《伪币犯》,该看看伪币是啥模样的吧,所以才买来给你。现在你看过了,还给我吧。遗憾的是你竟对这个真实不感兴趣。”“唔,兴趣是有的,”爱德华说,“不过,真实使人感到窘惑。”
“太遗憾了,”巴勒德说。
这一段才是该小说的中心,其中就有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两者不可得兼这么一个陈旧的理论。由于一枚伪币的出现使主题显得更清楚。这种把两种真实结合起来的意图,这种要求作家置身于题材之中的建议是前所未有的。作家应沿着自己掌握的材料写下去,应该受材料的指引和制约,而不是去控制材料。至于情节,可以删节、分解和压缩,再按照尼来说的来个“结构大改变”,什么都在事前作好安排那是假的。
有位杰出的评论家也同意纪德的观点——根据一则轶事:有位老太太的几个闺女都指责她说话不合乎逻辑。其实当时并没有人告诉过她什么是逻辑。待她知道逻辑的真正含义以后,便有点恼怒说:“逻辑!那是什么玩艺!”她嚷道,“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之前,怎么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呢?”原来她的闺女们都是爱过教育的年轻女子,总以为她落后了。其实,她比她们还合乎时代的要求哩。
有些同当代法国有过接触的人说什么:这一代的人由于接受了纪德和那位老太太的观点,从而使这种不讲逻辑的观点十分混乱。他们很羡慕英国小说家在这方面的持重态度,喜欢赞扬是人之常情,但这种赞扬并不是在恭维你。正如你想生蛋,而别人却说你生的是抛物体一样——多么奇怪和令人不快啊!如果你想生的是抛物体,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我真不愿意想下去——也许是母鸡死了。这说明纪德的危险性——他就是要生下一个抛物体。如果他打算写潜意识小说,并对潜意识喋喋不休的话,根本没人会仿效他。因为他在不适当的场合介绍神秘主义。不过这是他本人的事了。作为一位评论家,他还是很有激励作用的。他用了大量词汇写的那本《伪币犯》,将会受到那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之前,无法说出自己想法之辈的赞赏;还会受到那些讨厌以情节取胜,亦即以人物为主的小说读者的青睐哩。
还要看到,我们对小说的其他面尚未涉及。我们应有意识地谈谈潜意识的问题,然而,小说中的潜意识痕迹既模糊不清又牵涉甚广。还有,我们对诗歌、宗教、热情——等问题也未谈到。作为评论家,我们是决不可回避的。这样才能对彩虹的色彩加以分类。我们已目睹了这道彩虹,还站在祖先的坟墓上进行观察研究哩。
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彩虹的经纬度,现在就要费神考虑下一个题目——“幻想”。
◎说明提示:
本文选自《小说面面观》第五章。本书是他1926—192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所作的讲演,被誉为“20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
福斯特,英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霍华德别业》、《印度之行》,散文集《阿宾格收获》、《为民主再欢呼》等。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赫胥黎)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赫胥黎
我曾经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但是,假如无知是法官的顾问,偏见是陪审团的审判长时,科学家诚实的发言又有什么用处呢?就我所知,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真理,在得到普遍接受以前,那些最有地位的大人物总坚持认为被研究的现象是直接以神意为依据的。谁要是企图去研究这些现象,不但枉费心机,而且简直是对神的亵渎。这种反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具有异常顽固的生命力。在每次战役中,上述的反对态度都被击溃、受到重创,但却似乎永远不会被消灭。今天,这种反对态度已经遭到上百次的挫败,但是仍然像在伽利略时代那样猖獗横行,幸而危害性已经不那么大了。
请让我借用牛顿的一句名言:有些人一生都在伟大的真理海洋的沙滩上拾集晶莹的卵石;他们日复一日地注视着那股胸怀包藏着无数能把人类生活装点得更高尚美好的珍宝的海潮。这股气势磅礴的海潮的行进虽然缓慢,但却确定无疑地会上涨。要是这些注视着海潮上涨的人们看到那些现代的克纽斯式小人物俨然坐在宝座上,命令这股巨大的海潮停止前进,并扬言要阻止那造福人类的进程时,他们会觉得这种做法即使不那么可悲,也是可笑的。海潮涨上来了,现代的克纽斯们只好逃跑。但是,他们不像古时那位勇敢的丹麦人,他们学不会谦虚。他们只是把宝座挪到似乎是安全的远处,便又重复地于着同样的蠢事。
大众当然有责任阻止这类事情发生,使这些多管闲事的蠢人声誉扫地。这些蠢人以为不许人彻底研究全能上帝所创造的世界,就是帮了上帝的忙。物种起源的问题并不是在科学方面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当前人类的思潮异常活跃,注视着时代各种迹象的人看得很清楚,19世纪必将如16世纪一般发生伟大的思想革命与实践革命。但是,又有谁能知道,在这新的改革过程中,文明世界要经受什么样的考验与痛苦的斗争呢?
然而,我真诚地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在这场斗争中,英国会起到伟大而崇高的作用。她将向全世界证明,至少在一个民族中,专制政治和煽动宣传并不是治国的必要选择,自由与秩序并非必然互相排斥,知识高于威严,自由讨论是真理的生命,也是国家真正统一的生命。
英国是否会起这样的作用呢?这就取决于你们大众对科学的态度了。珍惜科学、尊重科学吧,忠实地、准确地遵循科学的方法,将其运用到一切人类思想领域中去,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就必定比过去更加伟大。
假如听从那些窒息科学、扼杀科学的人的意见,我恐怕我们的子孙将要看到英国的光辉像亚瑟王在雾中消失那样黯淡下来,等到他们发出像圭尼维尔那样的哀哭时,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说明提示:
本文是赫胥黎在许多权威学者的一片反对声中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辩护的辩护词。
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教育家。其名著有《进化论与伦理学》(旧译《天演论》)。
▲盐(戴克)
盐
戴克
“你们是世上的盐。”《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十三节。
这个比喻平凡而发人深省。盐食之有味,又可洁物、防腐。盐是一种奢侈品,那位伟大的法国才子称之为“头等必需品”。人类有史之初,就以为盐有很高的价值,并在山洞和海滩采集之。盛产盐的国家曾被视为富国。在原始部落里,一袋盐比一个人还要贵。犹太人尤其珍视盐,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气候炎热,食物难于保藏。此外,他们的宗教特别强调洁净,向神献祭时又需大量用盐。
基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盐”时,选用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物喻。他以此说明,他认为众门徒该肩负的使命和应发生的影响。他们到世上来就是要净化、美化他们所在的世界,使它免于腐败,给人人的生活以新的、更健康的气息。他们的作用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们活动的范围是今世,不必把盐省下来带到天国去。天国不需要盐,盐的使命是渗入、调和与净化尘世的事物。
……
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识、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过教育,但没有成为社会上行善的积极力量,这些人就枉费了为培育和供养他们的花销。如果他们也算是基督徒,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他们本应成为世上的盐,而盐的首要责任是有盐味。
这就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讲的题目。盐的盐味象征高尚的、有力的、真正虔诚的宗教生活。
你们大学生是享有特权的人。把你们培养成今天这样,所花费的劳力、心血与金钱,十倍于教育一般人,百倍于抚养大一个未受教育的儿童。这事实使你们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打算成为对得起你吃过的盐的人。
你们受过智力训练,受过各科学问的教育,应该很有知识。你们受过德育训练,不断受到良好典范的影响,应该极有原则。你们在宗教上得天独厚,不断被引导向善,应该极有信仰。你们准备用你们的知识、原则和信仰去做些什么呢?你们有责任积极地调剂、净化世界,使世人得救。不要做只取不予的海绵,要做世上的盐。
首先想想,有知识的人只要愿意将自己的文化用于正途,就可能产生善的影响。人类的烦恼一半来自无知。这种无知与社会有系统地勾结,以便得到它的支持,而为了得到扩散,又利用报刊的力量;这种无知不仅不去认识事物,而且有意无视已经认识的事物。如果人们能够记住已经学到的东西,某些危害身体的疾病在十年内就会绝迹。某些政治和社会瘟疫,只在浅薄的自信和庸俗轻率的气氛里才会传播开来。还有一类坏书特别适合于在各个阶层中散布无耻的邪念、讹误的消息和自负的愚蠢。受到这种恶劣影响的人变得愚昧无知、洋洋自得,以致分不清什么是道听途说,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他们病态地、如饥如渴地阅读印刷品,但他们读得愈多,知道得愈少。他们正是培育愚昧与狂热盲从的细菌的肥沃土壤。
社会上有思想、有教养、有理性的人们,应该成为这类危险影响的解毒剂。他们学习过历史、科学与哲学,有责任用他们的知识来服务于社会。一般说来,他们愿意有偿地为社会服务,做律师、医生、教员或神父。但我今天要求你们受过教育的人去做的,却是更广泛、更高尚而且无报酬的服务,即多思考,并帮助别人学会思考。
……
其次,由于邪恶腐蚀社会,有道德原则的人要想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正因为我们是比较洁静、高尚和正直的人,我们要一再地提醒自己注意这些邪恶事物的存在。生活上正派的人最怕是洁身自好。我们为了明哲保身,往往把美德装在一包包用尊敬包起来的小包裹里,束之高阁。但是,真正的美德应该用于更好的目的。它不仅适宜于,而且本来就是有意为了像盐那样用来净化人类的生活而存在的。
◎说明提示:
本文是范·戴克1898年6月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说。
范·戴克,美国作家、传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