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好心态胜过好医生
19220500000025

第25章 调整心情,宁静致远——对心理疾病的调适(3)

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其价值取向常常是扭曲的。为了虚荣,他们有的不懂装懂,即使对某一门知识或某一件事情茫然无知,也要摆出一副见多识广者的架势来;有的不富装富,纵然自己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也要讲排场,极尽奢侈铺张之能事;有的嫉贤妒能,看到能力比自己强、水平比自己高、生活比自己好、甚至外表比自己美的人,心里都会感到不舒服、不痛快;有的弄虚作假,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公然违背实事求是的做人处世原则,不惜出卖良心。

克服虚荣心理,最关键的是从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扎实地做起,“平常心是道”。把握平常心,做好平常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大道。虚荣是不务实际、不踏实的思想和行为,是与大道相反的。所以,“平常心是道”是克服这类虚荣心理的方法。

虚荣心太强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因为面子都是靠吹的,当自己没有某方面的优势时,就要想方设法去靠外界增加这种优势,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因此,不能虚荣心过度膨胀,要胸怀坦荡,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无羁无绊,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那么,如何来克服虚荣心太强这个毛病呢?

1.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对低级庸俗事物就越不会注意。正如一位名人所说:“虚荣者注视自己的名字,光荣者注视祖国的事业。”这是相当中肯的。

2.要正确对待荣誉

屈原曾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正常的,但这种尊重必须以自己的有所作为为基础,而不是无所作为、弄虚作假。否则,即使目前得到尊重,终有一天也会露出马脚来的。

3.要有目知之明

过高估计自己的长处,实际生活中达不到;过低估计自己的短处,实际生活又难以尽免,都会产生虚荣做法。不但承认自己有长处,也要坦陈自己也有短处,实事求是对待自己,这样就会大大削弱虚荣心理的基础。

4.不要把别人的议论太当回事

有些人过分爱慕虚荣主要不是在于争到非分的殊荣,而是在避免各种非议。其实,避免非议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事实说话,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不怕有非议。

古人云:“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也。”贪图虚荣的人,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荣誉上的需求,归根到底是通过争名而夺利,这才是虚荣的本质。好利是好名之因,争利是争名之源,只有抗拒利的诱惑,才能摆脱虚荣的纠缠,保持纯正本色。

积极进取才能克服忌妒

忌妒是由于面对他人的优越而使心理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它通常被称为“红眼病”,对别人的优势而心怀不满,进而生出一种不快、怨恨、恼怒、自惭,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感。忌妒是“平庸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经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结果,因此要理智处理忌妒心理。

羡慕别人的优势,可以激发一个人发愤图强的精神,但也可能让人因此而产生忌妒心理。由于看到了他人的优点和共鸣,而自己又无力或者不愿意改变现状,于是就会不满、愤恨,甚至暗算对方。

“同类相比”是人的天性。当自己不如别人时,正确的做法是,找出差距,积极进取,努力赶上去,而不是沮丧失落,灰心丧气,更不能忌妒别人,伺机破坏。这样更会让别人反感自己,孤立自己。

罗素曾说:“忌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暗夜里盲目地搜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扩展了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作为一个凡人,有点忌妒心很正常,而成功人士却能用理智压制住忌妒。在难免忌妒的时候,能用它来激励自己努力超越,而不是去阻碍别人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明显技不如人,却对别人的成绩不屑一顾,“妒人之能,幸人之失”。还有些人,因为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而愤恨不已,因为别人受到重用而指桑骂槐等。这些不必要的忌妒给生活增添了多少的烦恼。和纠纷啊?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戏份儿,都有适合自己扮演的角色。可以说,人人都自得其所,各有所归。要敢于承认别人有比自己优秀和高明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成就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脱出来,进而走出忌妒的泥潭。

忌妒心理是难以言表的内心情绪的反映。在社交生活中,具有严重忌妒心理的人对于别人所取得的成就、地位、荣誉等都看不顺眼,难以释怀,丢不开,放不下,甚至对别人的漂亮容颜、洒脱风度、圆熟的交际、高雅的谈吐等,都会有不莫可名状的仇恨,使自己整日处在烦躁和痛苦的折磨之中。

那么,怎样来远离忌妒,积极进取呢?

1.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他人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亨通,每样都比别人强,时刻都走在别人前面。要悦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要客观地评价、认识和欣赏别人。当有忌妒心产生时,要理智、客观地评价自我,找出差距,做到有自知之明。只有认识了自己,才有可能正确评价别人。忌妒的势头就会在正确的认知中逐渐消失。

2。敞开胸怀,宽以得人

要会在感情的冲动中保持理智的清醒,敞开胸怀,宽以得人。冲出私心的束缚,杂念的羁绊,才能心胸开朗,不计眼前得失,更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忌妒别人上。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掌握正确比较自己和别人的方法

要想去掉忌妒心理,就有必要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努力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老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心境平和了,忌妒心才能平息下去。

4.充实生活,重新为自己定位

面对超过自己的人,聪明者的做法是扬长避短,寻找并开拓自己感兴趣且能挖掘自己潜力的领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面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缩短与忌妒对象的距离,以便削减甚至去除忌妒心理。

5.化忌妒为动力

当代社会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单位,优秀的同学或同事很多,不要把他们当做和自己竞争的对手,而要欣赏他们,把他们的优点当做自己进步的动力。学会欣赏别人,而不是当做自己的威胁,要把别人的成功像美丽的风景一样欣赏,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日益提高。

苟子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忌妒严重影响人际交往,因为它很容易使别人产生偏见,从而疏远自己,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妨将忌妒别人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正确认识自己上,将别人的优秀当做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变嫉妒为敬佩。

多些信任才能少些多疑

多疑是一种完全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心理。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别人都不可信、不可交。与人交往时,先问几个“为什么”。适当做出几分猜测是正常的,也合乎情理,但如果多疑得过了头,整天疑神疑鬼的,那就是非常态的心理了。

在社会交往中,多疑的人往往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琢磨半天,怀疑是针对自己的,是对自己有看法,有成见,看不起自己,从而无缘无故地便与人产生了矛盾,发生了冲突。而这一切在别人那里可能还是毫不知情,莫名其妙。时时处处多疑,不仅自己活得累,而且还搞不好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