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好心态胜过好医生
19220500000024

第24章 调整心情,宁静致远——对心理疾病的调适(2)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可以使你集中精力做事。但是,精神紧张过度了,又不懂得调适,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无益于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要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学会放松自己。

“情绪如潮,越堵越高。”尤其是紧张情绪,越放松不下来,就会越紧张。不仅不能使你发挥出正常水平,反而会使你整天处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状态,这对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幸福都是有害无益的。

那么,如何来调适自己的紧张情绪呢?

1.为他人做些事情

如果你感到紧张、烦躁时,那么不妨主动帮他人做些事。这样一来,不仅能和人沟通交流,解除心灵困惑,还能获得助人为乐的愉悦。你会发现,这种使人紧张、烦躁的情绪原来也会转化为动力。

2.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中精力先做重要的事,而且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他不太重要的先放一放。你就不会有一种应接不暇的紧迫感了。

3.给别人超过自己的机会

竞争是有感染性的,你给别人超过自己的机会,是不会妨碍你前进的,而且你在别人的带动下会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如此一来,你就不会为后面紧跟着竞争对手而紧张不已了。

4.使自己变得“有用”

有时,紧张也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比如,今天你给老板打招呼时他没有同应,你便以为是老板想解雇自己,而如芒在背,紧张不已。实际上,这都是自己的想象,试想,如果你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业绩也很突出,你对公司很有“用处”,那么还用紧张什么呢?因此,让自己变得“有用”,便不会有多少紧张。

5.学会以笑养颜,以笑养心

俗话说:笑是灵丹妙药。如果你感到很紧张,对眼前的人或事感到无所适从,那么“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不妨找个机会大笑一阵。卡耐基说,开心大笑能帮人放松身心,克服害羞并祛除忧郁。因此,千万别低估了开怀一笑的魔力,它能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使你从容不迫地面对要做的事情。

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潜力,但如果事事过度紧张,如临大敌,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简单的变复杂了,复杂的更复杂了,最后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有舒缓紧张情绪,放松自己的心灵之弦,才能在人生路上踏歌而行。

调节情绪才能化解抑郁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总会存在多多少少的不顺意和小烦恼,工作压力 太大,与恋人分手,亲人离世,与人发生冲突,等等。这些都会让人久久处在悲痛或烦恼中,如果不及时调适情绪,就会产生抑郁心理,困扰着你的心灵和生活。

现代上班族中,独生子女居多,由于从小在“唯我独尊”中长大,他们不会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别人之间的感情、交往、合作等问题。而上班后又被分隔在一幢幢写字楼内,社会交往面太窄,有了心事也无诉说对象。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性格开朗还好,找人说笑一番也就烟消云散了,如果性格内向,很少向家人、朋友、同事或者领导倾诉,就难免产生抑郁情绪了。

抑郁是一种“心灵流感”,它可以毫无阻拦地闯入人们的生活,不管这个人拥有怎样的成就、地位、文化或财富,它都会把人们与愉快隔离开来。

“现在我成了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如果我个人的感受平均分配到世界上每个家庭中,那么,这个世上将不会再有一张笑脸,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好起来,我现在这样真的是很无奈。对我来说,或者死去,或者好起来,别无他路。”即使美国的伟大总统林肯,也未能幸免于抑郁的折磨,而且这种绝望困扰了他一生。

抑郁者的人生态度往往很消极。正是抑郁使人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总是自我贬低、自我责备。不管对环境,还是自我,都不能积极地看待。对环境的压力逆来顺受,对自我因感到难以主宰而随波逐流。于是在人生道路上没有理想,没有期待,有的只是绝望和沮丧。抑郁的人总感到茫然无助,对一切都难以适应,于是陷入失落中而难以自拔,只有退缩回避。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当人生中出现一些变故,遭遇一些坎坷时,或者生活环境不如意时,便心神不宁,精神不振,茶饭不思,无心工作,甚至不想活下去,整个人跌入消极颓废之中。

抑郁是禁锢人心灵的枷锁,如果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自我调适,而逐渐退缩到自己的小天地里来逃避抑郁,这会陷入恶性循环。科学的调适方法是要勇敢面对抑郁,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并逐步走出抑郁的困扰。

那么,应该如何来调适抑郁情绪呢?

1.调整个人的期望

职场白领需要面对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诸多问题,有的人性格开朗,比较乐观,有的人情绪消沉,易于抑郁,于是期望便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抑郁情绪的人要知道,在工作上不可能样样都是第一,在生活上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在人际交往上不可能与每个人的关系都亲密无间,要调整个人期望,使其切合实际,以减少抑郁心理的产生。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朋友是良药,可以安慰我们,可以医治伤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和安慰,有助于避免抑郁情绪的产生和恶化。

3.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心情激动的时候,可以做些消耗热量的运动,就能把积聚在体内的紧张一释放出来。在情绪焦虑不安的时候,可以找家人或要好的朋友谈心,倾吐心电的郁闷,把憋在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后心情会平静很多。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是避风港,是加油站,是心灵的天堂。有时候,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在外面有了烦心事,只要回到家里,感受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天伦之乐,那么再愁、再烦、再郁闷的心情也会逐渐消散,取而代之就是快乐、舒畅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活一世,草生一秋,生命虽然短暂,也不会总一帆风顺,因此烦恼和痛苦也在所难免,但是生命中还有许多感动和情意值得我们去感受、去留恋。所以,不要光盯着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要振作起来,勇于正视问题,调适心理。从明天起,做一个情绪健康的人。

放慢心态才能平息焦虑

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焦虑像野火一样蔓延,已成为人们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适度的焦虑,不仅无损健康,还有助于催人奋发向上。但是过度的焦虑会让你失去自信与平静,失去雍容气度。面对焦虑,我们要把心态放慢,让宁静、平和滋润我们的心灵,平息我们的焦虑。

焦虑往往打乱了人们内心的宁静,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焦虑可以使人毫无幸福感可言,每天有的只是紧张和烦躁。焦虑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很不利。

然而,如今又是一个让人普遍焦虑的社会。下岗工人在为下一个月全家的开销着急;农民在咒骂化肥的涨价;职场白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政府公务员抱怨工资太低;大学生毕业为抓住工作机会,甚至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焦虑还有很多。面对社会的普遍焦虑,我们或许应该如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为此,有人提出了“慢生活”这个概念,提倡在不改变节奏的前提下,适当把心态放慢,过从容不迫的慢生活。

职场白领、政府官员、公司老总等等,其外表总给人风光无限的印象,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方面,他们在事业上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而常常感到焦虑不安。

那么,应该如何调适焦虑情绪呢?

1.知足常乐,保持好心态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要过于追究自己的责任,不要把世界看成是完美无瑕的,要学会适时地满意自己。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稳定的心态,完全没有必要为身边的小事而大喜大悲,不要让客观现实左右了自己的情感。

2.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像能力不足、做事粗心、不够专注,没能把握住晋升的机会等,想着想着便会沮丧至极。能够反思,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要总想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当然会无端增添压力。其实,也许别人眼中的你,是个做事干练、为人正直、脚踏实地的人呢!况且,缺点也可以转化成优点。

3.办公室里也可以轻松

在办公室里呆久了,难免生出疲倦,有空的时候,你不妨去洗手间用凉水洗洗额头,擦擦脸,会感觉头脑清醒,神清气爽许多。还可以在工作间隙闭目养神、冥想,联想一些美好的画面,比如,想象自己在海边,海风轻拂,白帆点点,令人心醉。此外,还可以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想发泄,听摇滚;想整理思绪,听柏拉姆斯;想放松心情,选择爵士乐。

4.找段时间彻底放松

很多人总是把日程排得满满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连给自己留下一点发呆的时间也没有。其实,大可不必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周末逛逛街,和朋友们小聚,谈谈情,说说爱,或者干脆放下手头的一切做一次长途旅行,这些都会使你备感愉快,心情轻松。

总之,不要为生活忧虑,为身体忧虑,为寿命忧虑,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而是应当为更重要的东西忧虑,比如,快乐、平和、幸福。人固然有许多劳苦,但也不必为明天而焦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

讲究奉献才能消除自私

自私的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是否对自已有利。”,并按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行动,这就是他们全部生活的基础。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立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

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着:“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很少见了。

生活中处处可见自私的现象:一棵小草同另一棵小草争夺养料,鸟吃虫,猫吃老鼠,一只狗同另一只狗争抢骨头,人吃猪肉、食谷物,这都是“自私”的表现。

俗语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可以体现人性的美好,同时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和快乐之道。也有人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给予、分享和付出,你就会体会到乐善好施,不求报酬的快乐与满足。

付出一份爱心,收获一份快乐与希望。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爽快地伸出援助的双手,在你为难之际,才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贪吃是人的天性一样。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自私的个体,没人指望一个婴儿把手中的玩具让给别的小孩子。不过,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毛病,而另一些人呢,甚至有些变本加厉了,对同事自私,对朋友自私,对家人自私,除了自己,一切人都是自私的对象。

那么,应如何调适社交自私心理呢?

1.要学会付出

付出并没有想的那么痛苦。要学会发现自己可以付出什么,他人、同事和家人都需要什么,然后尽自己的力量付出爱心、付诸行动。你会发现付出是那么令人愉悦,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在付出时吃一些亏在所难免,虽然自己吃了一些亏,但是别人会因此愿意和你合作,结果成功的速度就越快。

2.要学会共赢

共赢,它能让合作者同时体会到创造财富的乐趣。因此,自私的人必须有大方而富足的心态,把眼光放长远。先把自己的东西尽量展现在别人面前,别人才会展现给你看他的所有,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共赢的基础。

3。要学会分享

心胸开阔,可以容下世间万物,可以承受挫折;心胸狭窄,连一粒沙土都容不下。心胸狭窄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人。自私的人要试着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让无私、爱心充盈你的内心。分享也会使你尝到‘‘无私”的滋味,不断体验分享的乐趣。

4.以自私制自私

人是“自私动物”,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识和利用“自私”,而不是逆“性”而为。

一个立志高远的人,如果不能首先克服自私,那么任何有价值的、接近真善美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并且终将被自私拖累。多私者必不义,到头来不仅使自己一生美好的愿望付诸东流,而且很可能自己搬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人性之私,不容回避,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

活得轻松才能克服虚荣

在现实中,可以说人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虚荣心。比如,母亲夸孩子懂事,孩子就会笑逐颜开;再如男人觉得自己妻子漂亮等。这种虚荣心是正常的,是基于正常心理基础上的。但如果过度虚荣,逢人便夸,言过其实,甚至有时候铤而走险,这不仅不能让人刮目相看,反而让人心生厌恶,敬而远之。这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是不利的。

许多虚荣心强的人在得不到虚荣的滋润时,便会想方设法谋取虚荣:有的人每有客来便要出示他与名人的合影;有的人常常津津乐道他曾与某某显要共进晚餐;有的人总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富亲贵戚……

总之,有些人若是靠自己的品质和业绩无法赢得荣誉的话,那便要借那些碰巧和自己有过点头之交、擦肩之缘的名流显贵,以及拐了八道弯的瓜葛之亲来为自己增光添彩。

毛姆曾说:“靠着能向朋友谈起你认识的名人而获得的荣耀,只能证明你自己是无足轻重的。”看来,借他人之光虽然可以赢得一点虚荣,却并不能因此增加自己的分量。

还有的人为了虚荣竟然干出不法的事来。古希腊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名叫赫洛斯特拉特的牧人,为了扬名四方,竟然放火烧毁了建筑学上非常有名的古迹埃凡司阿泰密斯神庙。“赫洛斯特拉特荣誉”被后人用来比喻虚荣,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过强的虚荣心,往往叫人忘掉了真实的自我,而沉浸在被自己或别人吹捧起来的“光环”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位置,自己该做的事。当自己觉得过于完美、高明时,就往往看不起别人,觉得高人一等,那么别人也会看在眼里而恨在心上,不会对你说实话,不会再怎么与你交往。无数事实表明,许多正常的社交关系,都是因为虚荣而毁掉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虚荣的人被智者轻视,为愚者倾服,阿谀者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尽管人们都懂得,虚荣是表面的、虚假的荣誉,是当不得真的,自己还是一个普通公民,但很少有人能够不为虚荣所动。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羡慕的眼神会使我们神舒心悦,一句大而无当的恭维会使我们眉开眼笑,一句言过其实的赞誉会使我们沾沾自喜,一个毫无实质意义的头衔会使我们引以为荣……

贪图虚荣爱慕虚荣的人,往往通过不正常或不正当途径获取别人赞誉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