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好心态胜过好医生
19220500000018

第18章 注重饮食,养护心灵——用合理的饮食调整心态(3)

也许我们以为,茶、咖啡、葡萄酒以及其他工业饮料,可以代替身体所需的天然水,这其实是一个本质性的错误——尤其是对于每天要面对多种问题、承担各种压力的身体而言。这些饮料固然含有水分,但其中更多的是脱水因子,比如咖啡因。这些物质不仅会清除溶解它们的水分,还会清除身体额外的水分。当你喝咖啡、茶或啤酒时,身体消耗的水分,总是多于这些饮料含有的水分。假如你喝完饮料后测量一下尿液,你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你排出的尿远远超过饮料的量。在喝完热饮料后,身体还会通过另一条途径失去水分,这就是皮肤毛孔的排汗作用——它会让变暖的身体冷却下来。

人体内水的节约原则,如同社会的节约原则一样,当某种必需的物质相对匮乏时,人体也会实行一种限制性的分配体制。

当人体处于脱水状态时,它就会将当前所剩的水分重新分配。在人体内部,某些区域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发出警报,这就如同一辆汽车油量不足,信号灯就会不停地闪烁一样。当干渴管理机制发生作用时,人体仅存的水分将会得到调配,并在需要时使用,这会使人体的整体运行机制发生改变。

人体长期脱水,会导致依赖水分的机体功能暂时关闭或休眠,因为身体需要将所剩不多的水分储存起来,以便度过困难期。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脱水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会达到极限,因为所剩不多的水分使之难以生存。这时候,身体最活跃的组织和器官将首先发出特定的信号,并且通知我们:身体已经进入严重缺水状态。

当身体的干渴管理机制发出一系列危机信号时,意味着身体某个区域处于干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增加水分供应,就可以缓解不利局面。但实际上,我们获得的往往是大量的化学药物——这是一种错误而无知的做法,因为许多医生并不了解脱水的症状,不清楚水在身体里的重要性。许多内科医生错误地把脱水视为某种疾病,并且用药物——而不是水——来解决这些症状,最终的结果是:制药企业越来越富有,病人却没有得到治疗,医生面对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束手无策。

药物治疗虽能暂时消除身体缺水的各种危机信号,对人体细胞(包括基因细胞)却有害无益。长期缺水,对于我们的后代也会造成伤害。尽管为了生存,人体完全依赖复杂的水分管理系统,但它并未像储存脂肪那样,形成稳固的水分储存体系。长期脱水,会使身体机能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彻底丧失,即便是药物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这种可怕的情形,将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如果一种疾病的根源是脱水,人体的感应机制就会遭到破坏,这样一来,在下一代人的体内就难以形成对抗缺水状态的内在机制。正因如此,哮喘症、过敏症、胃灼热等疾病,都需要通过补水来进行预防。而且,不管到了哪个年龄段,了解水在身体中的功能和意义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在我们自己以及下一代人的身上,某些疾病才不会产生。

我们必须了解脱水的症状,并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治疗脱水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补水——它是我们健康的保证。

假如你体内的水分充足,将会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它能提高成千上万的蛋白质和酶的活性,而蛋白质和酶对于生理机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于蛋白质和酶受所处自由水环境的影响,这意味着体内拥有充足的水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早衰和所有感知系统的过早退化。

病后调理首选食粥

粥,俗称稀饭,俗话说:吃粥吃粥,多福多寿。补粥就是用适当的中药、食物和适量的大米煮成的粥。而对于大病初愈的人来说,吃些补粥较为适合。补粥就是滋补药粥,补粥的花色品种丰富多样,且季节不同,品种功用也各不相同。如春季宜吃菜粥,夏季宜吃绿豆粥,秋季宜吃藕粥,冬季吃羊肉粥。不过,这也不一定的,要根据病人病后的体质来决定所选用粥的性味,这里面还有点学问呢。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四种类型,而食物也有“四气”,当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寒、热、温、凉”四种作用。因此,患者只有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相应的食物,才会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比如,长期高热的人,病后由于耗津伤阴,体质虚热,则宜选择清热生津养阴的葛根粉粥、麦门冬粥;而对于久病后身冷个白寒、阳气衰弱者,应选择益气壮阳的温热性粥,比如桂圆红枣粥、羊肉粥等。

人们都说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食粥对病后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作用。食粥可以补益胃气,保护脾胃,促进其运化吸收。而白粥中不管是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滋养脾胃之功。清代医家王士雄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而且白粥或补粥,制作简易,又易消化,吸收快,几乎无副作用,应用于病后康复,如果根据体质情况灵活调补的话,比单纯应用中西药物来得更加稳妥,而且效果也较为理想。

我国著名的作家姚雪垠先生,青年时期就体弱多病,到了中年身体才逐渐好起来。然而,当他年过七旬时每天还能写作、读书10个小时以上,而且血压不高,心脏正常,也从不失眠。虽然记忆力不如以前,但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仍然不减当年。当他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他说自己平常就是生活有规律,不吃得过量。他说他晚饭最喜欢吃点大米、小米稀饭或玉米糁稀饭。这无疑就对他的养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实,补粥就是药补和食补的结合。谷米和药物放在一块儿煮成粥,既补充了营养又可以治病,起到了药物和谷物的双重功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多种器官功能也逐渐衰退,而此时如果能选用一定的滋补药粥,既可以延缓脏器的衰老,又能达到摄生自养、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食用补粥越来越成为一些老年人延年益寿的首选。

不可忽视的饮食小事

做任何事都不能疏忽大意,对待健康更是这样,健康是自己的,你不把健康当回事,健康也不会把你当回事儿。也许有人认为,健康不健康是我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不用别人来操心;而事实上,当你某一天出现重病时,又是谁在为你日夜操劳呢?所以,还是小心为好,多注意平时的一些小事,你就可以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事。

1、偏食

偏食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一般来说,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很多种,像蛋白质、脂肪、肉、无机盐、维生素等等,而这些物质在一种或几种食物中是不能全部含有的。所以,平时我们吃的饭菜总是讲究荤素搭配,丰富多样。如果你平时偏荤、偏素或是偏嗜某种食物,就容易引起营养失衡,严重的话就会导致免疫抵抗能力下降,甚至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饭后禁忌

不少人都喜欢饭后吃点水果,认为这样有利于清口,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习惯。饭后马上吃水果会影响消化功能的。因为当食物进入胃部后,需要经过1~2个小时才能消化掉,而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就会被之前吃进的食物阻挡而不能正常消化,从而就会加重胃部的负担。

饭后也不要马上喝水,因为饭后马上喝水会稀释胃液,这样就减弱了胃液的消化能力,使得胃中的食物没来得及充分消化就进入小肠,这样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汽水就更不用说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胃内压,造成急性胃扩张,那对身体就更不好了。

不要在饭后唱歌。因为人刚吃完饭后胃的容量会加大,血流量增加,而此时唱歌会使隔膜下移,这样就增加了腹腔的压力,轻则引起消化不良,重则造成肠胃不适等其他症状。正因为饭后由于消化的需要,血液大多集中到了胃部,所以大脑这时就处于暂时缺血的状态,因此这时不要开车,饭后1小时后再开,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发生车祸。

有人认为“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饭后吸烟对人体危害极大,因为饭后人体的肠胃蠕动加快,消化系统也开始全面运动,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如果在这个时候吸烟,肺部和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力度会大大加强,烟中的有害成分就会被大量吸收,这会给人体机能和组织带来比吸烟更大的伤害。

3、节假日禁忌

节假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本来也是一件挺好的事,但是如果暴饮暴食的话,就会导致消化道出血、胃溃疡、急性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酒喝多了,也影响人的生命健康。据有关部门统计,节假日期间酒后发生车祸的事故,要远远多于平时。

饮酒过多对身体更不好,会引起心血管系统极度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尤其是心脏病患者,更要少饮酒或不饮酒。我国有句古话说“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这就告诉我们清晨不要饮酒。早晨若是空腹喝酒,酒后就会感到头晕目眩,神志恍惚,从而影响一天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而且空腹喝酒还容易损害胃黏膜及肝脏,重者有生命危险。所以,切忌清晨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