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耳听八方,从善如流
领导者要广开言路,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听上级领导的意见,也要听普通群众的意见;要听专家、学者的意见,也要听来自工作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的意见;要听“当局者”的意见,也要听“旁观者”的意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出发,对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方听取意见,多方汲取智慧,权衡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思维,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领导者多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反对的意见,是大有好处的。向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总是不会吃亏的。只有吸取经验教训,参考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才能权衡利弊,趋利避害,使决策符合实际,能够应付变化的情况,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决策风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事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没有人全知全能,也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片面成立,凡自以为天资英明的领导,都免不了要受下属的蒙蔽,难逃失败的下场。让一个人聪明,不如让整个组织聪明;整个组织要聪明,要靠整个组织中每个人的能量串联;整个组织中每个人的能量串联,要靠畅通的意见管道。真正的兼听,就是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领导者应有的能力。
事实上,下属往往处在工作一线,对实际问题体会更真切,因此,进言具有一定可行性。领导者应对进言做深入实际的调查.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接受有见地、有深度、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当有人唱反调的时候,高明的领导者从来都是虚怀若谷,如沐春风,诚恳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得到大家的帮助和理解,在事业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发展顺利,前途光明。
兼听让人耳聪目明,但还要注意,领导者广泛纳谏,多听取反面意见十分必要,但听后一定要采取实际行动对自己的失误加以改正。
不做偏听偏信的人
领导者要善于“兼听”,但不能耳根软,什么话都听。
说某人耳根软,就是说他没有主见、容易听从别人的话。耳根软的人,往往是好的意见听不进去,对别人的奉承话、马屁话、讲情话或谗言、小报告、枕边风,一听就听进去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偏听偏信,造成对事错判,对人失察,影响团结,贻害事业。
荀子说:“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意思是,没有考察的话,没有见过的行为,没有听说过的谋略,应该慎听慎从。历史上,因为偏听偏信误国误事的例子多不胜举:秦二世偏信赵高,遭受灭顶之灾;梁武帝偏信朱异,招来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彭城阁之变。而上古时期,尧舜开放四方言路,广纳四方良言,同时拒谗言、惩诬陷,使自己看到了四方事情,安抚了四方百姓,成就卓著。
如果领导者偏听偏信,就会搅乱心绪,混淆视听,搞坏风气,应当力避之,慎防之。领导者要有原则,有主见,善于兼听,能够辨别是非真伪,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1)场面上的话不要当真
场面上的话,有的是礼貌,有的是寒暄,有的是客套,有的是夸奖,有的是奉承,有的是感谢,有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有的是言不由衷的假话。
场面话一听就是了,千万别当真。场面上的话就像口香糖,可以咀嚼但不能下咽。千万不要因为仅仅几句既没有根据又无须承担任何责任的应酬话,就乐得找不着北。
对场面上的话,大多数领导是能正确对待的。不但自己要讲好场面上的话,对别人的场面话,也懂得怎么走听。但也有少数领导,特别是一些从政不久或缺乏自知之明的领导,爱听场面上的话,爱听奉承话,爱听恭维的话,甚至有些乐此不疲,有些陶陶然、飘飘然。
有的人在得到提升或重用后,很快被一些场面上的“好话”所包围,什么“高屋建瓴水平高”,什么“胆识过人气魄大”,什么“工作能力强”,什么“德高望重”,什么“出类拔萃”等,场面上的话自然是一大堆,几乎把天下所有溢美之词都用在他一个身上也不为过。有的人开始也清楚自己“能吃儿碗干饭”,也知道自己是靠组织的信任和自己的勤奋好不容易才走上了领导岗位,是靠实干和谦虚渐渐赢得了威信。可久了,场面上的“好话”听多了,奉承听顺了,逐渐染上了听喜不听优的毛病,变得自以为是起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有些自信过度,好像官升就学问长了、本事就大了,慢慢变得武断专横、目中无人。
很显然,一个领导如果陶醉于场面上的话,一旦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就会一叶障目,丧失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评价,片面地看待自己,只看到自己优势或长处的一面,而看不到缺点和问题所在;就很难再接受别人的意见,而自以为别人是同意自己的说法的;就总认为自己想的、说的、做的是完全正确的,便听不得不同意见,更听不得批评;就会喜欢下属依附他,奉承他,绝对服从他,他永远生活在没有批评和建议的自我陶醉之中,逐渐地,他就从一个聪明人变成一个狂人.由狂人变成聋者,最后变成一个愚人。
人们之所以冲领导者讲场面上的好话,是因为领导者在领导位子上,许多人不得不说一些奉承话、恭维话,这些话是属于那个位子的。换了一任领导,大家会说同样的恭维话。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有自知之名明,切不可当局者迷,总以为自己真的赢得了大家的爱戴。其实,说白了大家尊敬的只是那个位子,和领导者本人无多大关系。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大家都听过:邹忌为了解自己和美男子徐公谁更漂亮,先后问了妻、妾和客人,答案都是:徐公没有你漂亮。直到有一天徐公来访,邹忌才发现自己比不上徐公。邹忌为此思考再三,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漂亮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有求于我。然后邹忌由己及人,以家度国,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不要再听信有求于王的左右亲信等的阿谀之词。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在领导面前,总会多说些好听的话,想方设法恭维领导,奉承领导,讨领导欢心,反正不需承担任何责任,又能让领导高兴,还营造和谐快乐氛围,何乐而不为。实际上,这些话全无意义,也全非真心。说的人就自然地说了,听的人也自然不必当真,听完了也就忘了。场面上的话是不可当真的,下属对领导的恭维话更不应该当真,姑妄说之,姑妄听之。
作为一名领导者,千万不可把场面上的话当真,千万别相信“场面上的话”。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场面上的话”,要保持自己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两句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用心如何。
领导者应当成为被学习的榜样,而不足被赞扬的对象。因此,领导者对场面上的话,千万不要当真,最好的态度是听听而已,转过身后,赶快忘掉。
(2)当心被“棒杀”
捧杀,就是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
一般来说,奉承话好听、悦耳、兴奋。古人日:“官场陋习,乐于见长.不乐于见短,喜顺恶逆。”今日,有的领导对来自群众难听的话听后很不是滋味,很不舒服,有的如坐针毡,非常反感;而对那些在领导面前爱讲虚情假意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令人肉麻的奉承话,则感到听着顺耳、悦心、人脑,对献奉承话者,看着顺心,办事称心,用着放心。于是,奉承话就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官场病、常见病、流行病。
据载,朱元璋一次微服外出,路遇彭友信,正好雨过天晴,万里长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朱元璋兴之所至,信口吟了两句:“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和雨系天腰?”彭友信灵机一动,马上应声接了两句:“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把朱元璋比做“玉皇”,说“万里长空架彩桥”的,就是你这位“昨夜銮舆出”的“玉皇”。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吟诗的第二天早晨,彭友就被封为布政使。
清代才子袁枚出来做县长时,上任前去向老师——乾隆时的名臣尹文瑞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纪轻轻去做县长,有些什么准备,他说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了 100顶高帽子。老师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他说世间人人都喜欢戴,有几个像老师这样不要戴的。老师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当袁枚出来,同学们问他与老师谈得如何。他说已送出了一顶。
不难看出,奉承话的魔力实在太大,很容易被人所接受,较物质贿赂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善用“精神贿赂”者与善用物质贿赂者抓住某些人贪财的弱点一样,抓住了人们爱听好话、喜欢听顺耳话的弱点,察言观色,揣摩心理,百般迎合,把握机会.用{寸小烂之舌,大献溜须之词,不失时机地“发射”出“糖衣炮弹”,以取悦领导,攀附领导,达到自己的目的。听奉承话就像吸食鸦片,每次吸食时给人一种短暂的飘飘欲仙的快感,而一旦沾染就让人上瘾而无法摆脱,进而剥夺人的健康,摧毁人的意志,让人在忘乎所以间头脑发热,在飘飘然、昏昏然中上当受骗,为谄媚者所坑害。
如今,也有些领导者,长期被别人夸赞、拍马、吹嘘,自己飘飘然忘乎所以起来.于是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是为“捧杀”。身居要职的领导,有权有位.于是一些想从这里捞到好处的人,都会对领导表现出讨好、恭敬、赞美,甚至多有美言和吹嘘。日复一日地生活在别人艳羡、夸赞、讨好、拍马中的一些领导,如果一日放松警惕,不免头脑发热,不自觉地飘飘然起来,于是个人自大起来,眼睛向上飘忽起来,作风霸道起来,脾气火暴起来,慢慢变得对己放松,对人苛刻,开始“耍派头”、“要面子”,听不得别人的意见、批评、劝告,导致聪明变成糊涂,公正变成自私,廉洁变成腐化。到被捧上天,然后重重地摔到地后方才醒悟,但悔之晚矣!
爱捧杀的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不放过任何吹捧的机会,最爱投领导的所好,他口袋里样样货色都有,领导喜欢什么,他就献上什么,想方设法地让领导欢心,让上司舒心。专挑领导爱听的讲,取得领导的好感和信任。
谗言巧、佞言甘。历来的有识之士,对谄媚者都是十分鄙视和憎恶的。爱说奉承话的谄媚者多半是一些人格低下、利欲熏心之徒,为了讨取主子的欢心,为了博得上司的赏识,为了升官发财,总是卑躬屈膝、趋炎附势、低三下四地陷媚于人,把自己的人格尊严剥得一丝不挂,因而这种行径历来为人们所唾弃。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仁矣。”意思是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的人,是缺少仁德的。宋代的司马光曾对王安石说过:“拍马逢迎的人到处迎合你,使你感到高兴,但你一旦失势.必然会有人出卖你,以达到往上爬的口的。”对于捧人者,巴尔扎克指出:“这是小人的伎俩。”对于喜捧、嗜捧者,鲁迅先生认为,他们“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契诃夫则说,“被浑蛋称赞,不如战死在他手里”。
谗媚之言甘、贤良之言直。人,应在奉承而前沉稳、深思,当官要处处低调。所以,对于奉承话,要警惕听。古人云,“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好者是吾贼”。奉承话好听顺耳,但往往包藏着钓钩,常成为一些佞人达到卑劣目的的惯用伎俩。只有警惕听,才能善于分辨“谀词”和“良言”的区别,“善人”与“恶人”的分野。因此,对于谀词要小心,要把溢美之词、浮夸之言、虚华之语拒于心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