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心工作
19189500000004

第4章 用心工作,要能听进各种话语(1)

听,是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起点。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过,“我们有两只耳朵,但只有一张嘴,所以应该多听少说。

作为—名领导者,要有好的口才,要会说,但会听,一样很重要。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善于倾听的领导者,更容易与人进行交流沟通,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支持。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硫、协作、共事,倾听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图、流露出的情绪、传播出的信息,并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领导者在谈话中是否善于倾听,是谈话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是否乐听、善听,是衡量个领导者水平的标志,也是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不愿听人讲话的领导者,通常是刚愎自用、狭隘自私或保守僵化的,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与理解。善听,是对领导者用心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

做一名善于倾听者

“倾听”不能和一般的“听”混为一谈。“听”主要是对声音的获得,“倾听”则是弄懂所听到的内容的意义,它要求对声音刺激给予注意、解释和记忆。所以,倾听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过程,它同时需要做智力和情感上的努力。要真正欣赏别人的话,就需要提问,需要反馈,需要保持话题,需要分清已说的和未说的,甚至他人的体态语言也需要加以观察和解读。

倾听是由领导工作特点所决定的。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领导人应当善于集思广益,应当懂得应用别人的头脑。”他援引黎塞留的话说,“多听少讲有利于统治国家。”

汉代的韩婴说:“独视不若与众视之明电,独听不若与众听之聪也。”历史上的贤者都非常强调“善听”,因为“善听”能使官员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做到廉洁自律、处事公道、决策务实,从而成为人们景仰的好官。

沟通交流、联络协调、决策判断,是领导用心工作的重要内容,都要通过说与听来实现。是否乐于、善于倾听,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的标志,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

(1)倾听有利于了解下情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就不可能有领导。领导者在行使指挥和协调的职能时,必须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决策等信息传递给被领导者,才能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同时,为了进行有效的领导,领导者也需要r解被领导者的反应、感受和困难。这种双向的信息传递十分重要。

倾听是获取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交流信息可以通过正式的文件、报告、书信、会议、电话和非正式的面对面会议等方式进行。其中,面对面的个别交谈是深人了解下属的较好方式,因为通过交谈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想法。

有些领导在同下属谈话时,往往同时批阅文件或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烦,结果不仅不能了解对方的思想,反而会造成冲突和隔阂。

领导者必须掌握倾听下属意见的艺术。在对方说话的过程中,领导者应不时地点点头,表示非常注意谈话者的讲话内容,使说话者受到鼓舞,让他觉得自己的话有价值,也就会更为充分、完整地表达他的想法,这不正是沟通所需要的吗?

温家宝总理下乡喜欢多问多听。他说,我的调查研究很简单,就是开车随便进一个村,有时要谈一个小时,也可以跟农民淡一天。最长的一次是在铁岭,我坐在炕头上和农民谈心,从中知道了好多事情:土地关系、分配关系、干群关系。不坐下来深入地谈,好多事情就很难了解到。

这些话朴实无华,却发人深省。

(2)倾听可以增进智慧

善听他人意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就能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照亮人生道路。开启“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以善听臣子进谏闻名,在魏征等人前拿出善于倾听的姿态,方开启盛世,流芳千古;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也在老子面前摆出善于倾听的姿态,耐心听从他的教导,方集得大智慧,受到世代尊崇。

杰出的领导者几乎都有善于倾听意见的特点。萧克在回忆任弼时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弼时同志平等待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平时或在会议上.也不管是别人说话唠叨甚至言辞激烈,他总是耐心地听,让人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别人。他坚持原则而不激动,议论不多而思虑周详。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当他考虑成熟以后,便‘城门’洞开,如见肺腑,令人心悦诚服。”

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的同事说,宋鱼水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倾听。有一位老作家和出版社因为稿酬问题告到法院,庭审中,他反复十来遍就一个问题进行论述,旁听席开始有人打起瞌睡。担任审判长的宋鱼水却一直没有打断老作家的陈述。她神情专注,不时轻轻点头,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正在发言的当事人。后来,这位老作家出人意料地对宋鱼水说:“这事发生以后,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见。”于是,双方当场达成调解。

(3)倾听有利于领导正确决策

乐于倾听,不仅是领导者的一种基本修养,更是领导者延伸大脑,问计于下属,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方法。制定政策、做出决策,不仅要倾听领导意见,还要倾听专家意见,倾听老百姓的意见。

正确决策从何而来?从调查研究中来。决策的过程就是深入实际、了解情况的过程,大部分就是听别人讲的过程。

《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说:“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领导者对自身不熟悉的领域,多倾听熟悉情况同事的意见,需要领导者不耻下问,向行家、下属乃至一切熟悉情况之人虚心请教。对熟悉领域需要再认识,领导者更需要去倾听。时移事易,事物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虽然外在表现形式不变,但内部却发生了质变。这个时候,领导者需要倾听不同方面意见,善于从熟悉中发现陌生,善于从懈怠中捕捉新鲜,善于从表面中提取本质,达到思维常新、科学决策。

现今的中国政府各级领导,在做决策的时候,越来越重视倾听民意、凝聚民智,在一些重要法规出台之前,都在新闻媒体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就是一个向社会各界广泛听取意见的过程、汲取社会智囊和民间智慧的过程,光参与研究咨询的专家就达数千人,研究人员达上万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召开前,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11年1月25日,他在听取科教文卫体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时表示:“用耳听者,学到皮肤;用心听者,学到灵魂。你们讲的很多事情,我都听到灵魂里去了。”

领导者如果高高在上、做一些自以为是的决策,而不清楚下面在具体的实践中会有怎样的困难和弊端,那么,这种决策也只能是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得到贯彻落实。沃尔玛公司的创立者萨姆·沃尔顿说:“认真倾听你所在公司的每一个人的谈话,千方百计地找到让他们开口说话的办法。正是那些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那些真正和顾客谈话的人—是真正知道正在发生的一切的人。你最好搞清楚他们都知道些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出有价值的决策。”

领导者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相关的人,不管是上级,还是下属,或者基层群众.听听他们真实的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择善而从,才能做出富有价值的决策。

(4)倾听扩展人脉

一些人总是认为,能说会道的人才是善于交际的人,其实,善于倾听的人才是真正会交际的人。

善于倾听的人常常会因此拥有非凡人脉,从而使自己在事业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蒲松龄因为倾听路人的述说,记下了许多聊斋故事;唐太宗因为兼听而成明主;齐桓公因为细听而善任管仲成就霸业;刘备因为恭听而鼎足天下。

与之相反,会说的人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也常有言过其实之嫌。话说多了,会显得夸夸其谈,油嘴滑舌;说过分了还导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如果学会了静心倾听,就没有这些弊病,倒有兼听则明的好处。注意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专心稳重,诚实可靠。认真听,能减少不成熟的评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人际关系失败的原因,很多时候不在于说错了什么,或者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听得太少,或者不注意倾听所致。比如,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抢口插话.讲些不得要领、不着边际的话;别人的话还没有听清,就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别人兴致勃勃地与他说话,他却心荡魂游、目光斜视,手上还在不断拨弄这个那个。有谁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交谈,有谁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

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有了这种姿态,就能做到海纳百川、光明磊落、择善而从。领导者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就能够不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掌握先机和主动,把工作做得更好。

学会倾听下属的声音,领导的团队就会更有责任,更加忠诚;学会倾听下属的声音,下属就会更加满意,更加支持。

当然,倾听也要讲究艺术,注意方法。在倾听过程中,保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耐心倾听不是无目的地听,不仅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更需要在交流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意见和要求。

倾听,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倾听要有正确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摆姿态。领导者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而是以真诚、谦恭的态度去倾听。同时,倾听的方式也很重要。要带着问题去听,带着思考去听,实现良好的互动。领导者倾听还需要雅量,即使是自己懂的问题,也要让别人讲完,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

做一名善于兼听者

有些领导做到了倾听,但是没有做到“兼听”。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同,所以,如果领导者要想全面了解一件事情的话,应该多听一些人的看法,而绝对不应该仅仅根据某一个人的看法就轻易地下结论。领导者不仅要“倾听”,而且要“兼听”。

所谓“兼听则明”,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听取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进行比较鉴别,全面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明辨是非,做出正确判断;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也就难辨是非,做不出正确判断。

据《资治通鉴》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意思是,当皇帝的怎样才算得上是个明君,怎样的才是昏君,明君与昏君的区别又在哪呢?魏征答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又说:“人君兼听而广纳,则贵臣不得以壅蔽,下情得以上通也。”魏征不愧是一代贤臣,一语中的,深刻地道出了明君与昏君之间的本质区别。

唐太宗真正做到了“兼听”,因而实现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君臣二人也因为敢于谏言和善于纳谏,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古人留下来的政治智慧,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面对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信息,领导者只有多方听取意见,才能掌握实情,正确决策。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自认为睿智的领导者,有时也会觉得身陷迷宫,难辨方向;环顾四周,似乎下属们神色犹疑,或畏于上错谏言,或恐于枪打山头鸟,个个唯唯诺诺,最终还是自己一个人殚精竭虑,不尽操劳。

事实上,善纳良言也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养,当领导者开始学会营造鼓励下属进言的环境之后,就会发现在某个时刻,一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提醒会令人恍然大悟,让那种以为自己能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错觉瞬间消散。

(1)保持清醒,时常自警

如果兼听的仅仅是围绕在自己身边的那些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人的话,这种兼听就与偏信没有什么区别了。“千人之诺诺,不若一士之愕愕。”意思是说与其听1 000个人唯唯诺诺的话语,还不如听一个正直之人的愕愕诤言。领导者不仅要做到兼听,更要尽可能地多听少数人的意见。

作为手握权力的领导,对别人的进言多半能保持一份清醒和警觉,但很多时候,容易被自己所蒙蔽。如果领导者过于自信,甚至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和声音,等于自塞言路。

领导者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和做出的决断不在少数,而来自不同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也会很多。要学会听取和筛选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兼听”就是既听正面的意见,又听反面的意见;既听赞同的意见,又听批评的意见。领导者不仅要虚心接受建议,而且更侧重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绝不能把反面意见当做耳边风,更不能对之反感。

从领导角度来说,多听反面意见可以团结持有不同意见的下属,为他们的意见找到一定的宣泄渠道,这有利于化解组织内部的矛盾。对于能干的下属来说,领导乐于听取他们的意见.有自己的纳谏之门,他们就会更积极、更大胆地献计献策,会更勇敢地纠正领导的过错,更自觉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反之,如果领导一听到反面意见就大皱眉头,不接受下属的建议或批评,不参照他们的正确意见、方法、策略,甚至对献策的人假以颜色,乃至打击报复,下属的积极性就会受到限制。所以说,偏听偏信、固执己见是做领导的大忌。

(2)虚怀若谷,明辨是非

一名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养成敞开胸怀接受忠言的习惯,通过下属的忠告适时提醒自己不断改进。

人是有局限性的,即使再英明的领导者,受自身经验、阅历、学识、年龄等因素的制约,不见得看待任何问题都能够高瞻远瞩,见微知著,十分透彻。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还是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避免由于主观判断出现偏差,造成决策失误,给工作带来损失。

领导者要正确对待他人的好心提醒和善意批评。把忠言当耳边风,认为对方有意挑刺,将那些爱唱反调的人排挤出核心圈子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领导者自以为维护了个人尊严,实际久而久之则成为“说不得”的人,下属将尽一切可能避免发表批评意见或传达坏消息,辖下从此再无出谋献策之人。

“不为偏听常俯耳”。倾听的姿态很重要,“俯耳”先要“俯身”。领导与下属交谈,也要放下架子.拿出诚实和谦虚的态度。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放下架子、不耻F问的精神,就无法与下属沟通和交流,因而也就听不到“原生态”的声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具有大海般的胸怀,善于听取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不但要听表扬的话,也要听批评的话;不但要听顺耳之言,也要听逆耳之言。特别是对于批评的意见,更要“洗耳恭听”,让下属把话讲完,并认真吸纳其中的合理成分。只有领导者虚心听言,诚心纳言,下属才会真心直言,吐露真言。二者相互作用,良性循环,才能共同创造一种实事求是、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