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之所以有“清”“迷”之分,原因就在于一个是“旁观者”,一个是“当局者”。既然“旁观者清”,何尝不可以借助“旁观者”来认识自己呢?
领导者由于特殊的岗位,接触面广,受人关注,上级、下级和同级,甚至社会各界群众,都会有评价和议论。如果领导者肯听批评之声,那么就能借众人之目明己之目,从而达到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目的。众人对领导者的评论,有的听起来顺耳,有的听起来逆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否吃下苦口良药,听进逆耳忠言,其结果大相径庭。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中有一杆无形的但比较公平的秤。当然,众人之中,对某个领导,也有看不清的,评论欠妥当的,那不要紧,他们会相互修正或自己改正。
对于批评意见,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对待,泰然处之。只有领导者真正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被领导者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5)危机面前要冷静
情况越复杂多变,任务越急难险重,越能检验冷静应对的能力。遇到不平不顺心的事情,要沉得住气,能像苏东坡告诫的那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杰出的领导者都是临危不惧的。
大事难事看担当,最重要的是要勇挑重担危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危难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危难当头、紧要关口,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智谋出于急难,巧计生于临危。”大危难孕育着大作为,大挫折磨砺着大机智,大困难蕴涵着大机遇。担当危难,是一种睿智和本领,是一种清醒和坚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担当危难的生动写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是对担当危难的真情赞美。危难之中见真情,危难之时看品格。遇到危难而不惧,天塌地陷铁肩担,人生和事业便会留下壮丽的色彩。
在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面前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大的风险和灾难突如其来,惊天动地,心理素质过硬的领导者,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带领下属沉着应对。在关键时刻,领导者一定要镇定自若,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从容不迫,有扭转局面的魄力。
康熙皇帝把自己的领导心得写在了《庭训》里,作为儿子们必读的课本,以此来培养接班人。在他的《庭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三藩之乱的时候,清军主力和吴三桂的部队决战,半个月了还没有前方的消息。北京城里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一向勤政的康熙居然一反常态,把公务扔在一边,带着人跑到景山上去玩了。有人提建议说,如果形势危急,军国大事那么多,皇帝您怎么能这么荒疏政事呢?康熙借这件事情告诫自己的儿子们:做大事要有静气。当时的局势确实很危险。北京城里,忠诚的人都没了主心骨,心怀叵测的人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皇帝。结果皇帝根本就不着急害怕,还有心情娱乐呢!于是忠诚拥护的人就心里有底了,想作乱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了。相反,这个时候如果执掌全局的人也和大家一样惊惶失措,那后果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无数事实反复说明,危急之时,领导者的镇定自若,对于稳定局势、安定民心、解除危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随时都可能出现风险和突发事件,领导者必须加强心理修养,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鲁迅先生有一句话,“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炸弹落于侧而身不移”,应是领导者锤炼过硬心理素质、增强定力的努力目标。领导者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紧急情况,要保持定力,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稳抓指挥权,专心注视事态的发展。
提升自己创新思维的能力
领导者要创造良好的业绩,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思维的创新。有无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具有“存在价值”,能否成为合格的领导人才的重要条件和标志。领导者更应高度重视提升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
领导者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头脑中的构想,即创新思维阶段;对于领导者来说,思维创新是基础的创新,没有思维上的变革就不会产生行为上的变化。领导者只有掌握了一种良好的创新思维方法,才可以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尽管问题千差万别,但在思维路径上却有很多相同之处,都具有创新的特点。
创新思维是新观点、新办法的催化剂,是产生智慧的智慧。能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再加上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探索的勇气,领导者所负责的工作就一定能更好地走向成功、走向卓越。
(1)现代领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对领导活动而言,具有创新思维的领导者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才能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就。
领导者只有具备开拓创新能力,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才能开拓领导工作的新局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丹尼逊教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人才分为七等,把是否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作为区别一流领导和末流领导的标准,这是有道理的。
第一,解决问题需要创新思维。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领导者而言,可怕的不是提出问题,而是忽视问题、回避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能够为其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创新的.一个关键所在。只有在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后,领导和团队才会有目标,才知道在哪个方面去寻找好的方法,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去实现自己的创新,所以说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话虽是针对科学而言的,但对领导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因为领导工作同样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才有可能推动工作前进。
在平时工作中,领导者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不仅是克服思维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需要创新观念,同样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新方法。一是要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随着情况的变化,认识的深入,对于一些旧问题,可以创造出新的、效果更好的解决方法。二是要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很难用旧方法去解决,要靠领导者的创新头脑,创造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
第二,科学决策需要创新思维。科学决策是现代领导者实施领导的首要职能。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影响着大局和人心向背。在决策活动中,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灵感等心理机制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
科学决策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大胆设计各种方案,构想出多种实现决策目标的思路和方案轮廓,然后才有可能设计具体细节。为了完满实现决策目标,人们又总是去追求最佳途径和办法,这就必须经过比较和选择。因此,在构想决策方案时,必须坚持方案设计的多样性,即一定要搞多方案选择。设计多种方案,才能把各种复杂因素考虑在内,根据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风险。
这时,领导者就需要发散思维,重视不同意见的讨论交流。不同的意见越多,可以使决策者听到的意见越全面,避免思维片面性,不断深化对所要决策的问题的认识。所以,英明的决策者绝不搞一言堂,他不仅善于在多种意见、多种方案中进行分析综合,择优而取,还要营造大家勇于发表见解的民主氛围。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创新思维。领导者如果成天忙于应付,就根本无法研究大事,更谈不上开创新局面。
如何摆脱这种忙乱的事务主义呢?一方面,主要领导要善于授权,把处理各方面具体事务的权力授予自己的副手、下级,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自己有精力去研究解决关系发展的大事;另一方面,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凡是已有规定的,领导就不去管。
什么是例外事件?例外事件的本质特点是其不规范性,因而无条例可依,无规章可循。特别是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往往是旧的法规、制度所不能容纳的,全靠领导者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创造新的办法。
强调领导工作要集中精力解决例外事件,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提高领导效率。这对领导工作来说,不但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锻炼创造性的思维,增强处理例外事件的能力。这就需要领导者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断探索新的工作经验,采取新的对策,以适应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