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23800000048

第48章 气色(3)

这类相士的故事多得很,只是饭后茶余的谈资,不必认真。但是从一个人的气色去判断一个人,不能说毫无道理。从一个人的气色上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或禀性,这也不完全是无稽之谈。

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退朝后回后宫。卫姬一望见国君,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卫君请罪。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看见妾后,脸色改变,一定是要讨伐卫国。”

第二天,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进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桓公说:“仲公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密谋伐莒,但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齐桓公觉得十分奇怪,就问管仲究竟是怎么回事。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知道此事。”齐桓公恍然大悟说:“白天来王宫的役夫中,有一位拿着木杵,眼睛却望着天空的人,想必就是此人了。”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做工,而且不可找人顶替。

服劳役的百姓很快就来了,管仲指着一位叫做东郭垂的人对齐桓公说:“那个人肯定就是那位圣人。”于是命礼宾官延请东郭垂,东郭垂应召而至。

管仲问:“您就是那个传言说要征伐莒国的人吗?”东郭垂说:“正是!”管仲说:“我没有说要征伐莒国,您为什么散布谣言呢?”东郭垂回答:“为臣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揣摩,这是我揣摩的结果。”管仲问:“您凭什么揣摩呢?”

东郭垂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颜色:“悠然自得为喜庆之色,这是要举行庆典之征兆;忧愁清静为哀痛之色,这是要举行丧礼的征兆;勃然充盈为愤怒的气色,这是用兵征伐的征兆。”前天,我看见您在台上,脸上充盈着勃然愤怒之气,知道将有用兵征伐的事。您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您挥臂所指的方向正是莒国。我私下计议,没有臣服的小国只有莒国,要用兵,不讨伐莒国又讨伐谁呢?”

以上这些事例表明,通过人的气色是可了解人的内心信息的,是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但是必须经过认真的学习和锻炼。

察颜观色在历史典籍中有验证的,首推《帝王世纪》:

《帝王世纪》记载,商容和殷商百姓观看周朝军队进入商都朝歌时,看见毕公来到,殷商百姓便说:“这真是我们的新君主啊!”商容却不同意:“不可能是!看他的颜色面貌,十分威严但又面呈急躁,所以君子遇到大事都呈诚恐之色。”

殷商百姓看到太公姜尚到来,都说:“这大概是我们的新君主了!”商容也不同意,“这也不是!看见他的颜色相貌,像虎一样威武雄壮,像鹰一样果敢勇武。这样的人率军对敌自然使军队勇气倍增,情况有利时勇往直前,奋不顾身,所以君子率军对阵要敢于进取,但这人不可能是我们的新君主。”

当百姓们看到周公旦来到时,殷商百姓又说:“这应该是我们的新君主了!”商容还是不同意,说:“也不是,看他的容颜气色,脸上充满着欢欣喜悦之气,他的志向是除去贼人,这不是天子,大概是周朝的相国;所以圣人为民首领应该有智慧。”

最后,周武王出现了,殷商百姓说:“这肯定是我们的新君主了!”商容说:“这一位正是我们的新君主,他作为圣德之人为海内百姓讨伐昏慵无道的恶君,但是见恶不露怒色,见善不现喜气,颜貌气色十分和谐,所以知道他是我们的新君主。”

一般来讲,仁善厚道之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奋亢厉刚毅之色;睿智慧哲之人,有明朗豁达之色。这些道理对我们为人处世还有很大帮助的。

“气色”的概念是传统识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国藩在《冰鉴》气色篇中也说道,人以气为主,气在内为精神,在外为气色。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意念都可以通过气色表现出来。这就给识人用人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尧是通过人的相貌取人,而舜则是依据人的态色取人。”如果认为观人术是在不断进步的话,那么舜的观色取人要胜过尧的观状取人了。《说文解字》解释道,颜,就是指眉目之间的地方;色,就是眉目之间的气色。以前郗雍能辨别出盗贼,观察他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隐藏的情形,晋国国君让他观察成百上千的盗贼而没有一个差错。《韩诗外传》也有类似的记载:“如果有温顺善良之意在心中,可以通过眉目之间看得到,如果心中有邪恶污秽之意,而眉目也不能掩盖住。”这是颜色说的来源,然而颜色是整个面部的总称,眉目之间的地方只是其中特别重要显著的地方罢了!

其他的诸如《逸周书·官人》指出:“诚智必有难尽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慑之色,诚忠必有可亲之色,诚洁必有难污之色,诚静必有可信之色。”智、仁、勇、忠、洁、静等几种优秀品质在表情上都能看出来。“质浩然固以安,伪蔓然乱以烦。虽欲改之,中色弗听,此之谓观色。”有浩然正气者其表情总的说来都显得稳固安然,弄虚作假者其表情总的说来都显得杂乱烦躁,脸色发黄。有人虽然竭力想用假象隐瞒真实的感情,但又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观色识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观色望气,可知其命

原典

科名中人,以黄为主,此正色也①。黄云盖顶,必掇大魁②;黄翅入鬓,进身不远③;印堂黄色,富贵逼人;明堂素净,明年及第④。他如眼角霞鲜,决利小考⑤;印堂垂紫,动获小利;红晕中分,定产佳儿⑥;两颧红润,骨肉发迹⑦。由此推之,足见一斑矣。

注释

①科名中人:“科名中人”指隋唐以来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功名前程的人,考中叫“登科”,也叫“有科名”,又叫“正途出身”。这些士子以黄色为主,被认为是正色。按照古人的观点,除了时令、地域、部位有冲克者以外,黄色无人不宜,无往不利。此色姿质凝重,气势威严,成为皇家专用颜色,黄色被尊为正色,恐与此有一定关系。②黄云盖顶,必掇大魁:黄云盖顶,指黄色从天中、天庭开始,直上通顶心,旁连山林地角,光华灿烂的情状。掇,拾取,这里是摘取、夺取的意思。大魁,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一名称“大魁”,即状元。③黄翅入鬓,进身不远:黄翅入鬓,指黄色由两颧发起,如大鹏展翅,直插两鬓,被认为是升腾发达之兆,比“黄云盖顶”差一等。进身,指登科升官,或封爵受禄。④明堂素净,明年及第:明堂,鼻子。素净,白润而不染垢。及第,科举术语,旧称考中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旧制,乡试在头年秋季,会试在次年春季,所以称“明年及第”。⑤眼角霞鲜,决利小考:眼角,即鱼尾部位。霞鲜,指红紫二色鲜明如云霞。决,必然,肯定。小考,旧制,童生应府县及学政之考试,称为“小考”,又称“童子试”。⑥红晕中分:红晕,这里指两眼下卧蚕部位各有一片红晕,即模糊不清、边际不明的红色。中分,指红晕中有鼻梁间隔,两片红晕不能相连。定产佳儿:古人认为,“火旺生男,木旺生女”,“红晕”为红色为火,所以有此语。⑦骨肉发迹:骨肉,指至亲之人,包括父子、叔侄、兄弟等人。发迹,指立功显名,发家致富等。

译文

对于追求科举功名的文人来说,面部气色应该以黄色为主,因为黄色是正色,吉色。如果有一道黄色的彩云覆盖在头顶,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必然会在科考殿试中一举夺魁,高中状元;如果两颧部位各有一片黄色向外扩展,就像两只翅膀直插双鬓,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登科升官或封爵受禄已经为期不远了;如果印堂出现黄色,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很快就会获得既能够致富又能够做官的机会;如果明堂部位即鼻子白润而净洁,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必能科考及第。其他面部气色,如眼角即鱼尾部位红紫二色充盈,其形状像绚丽的云霞,那么可以肯定,这位童生参加小考,必然能够名列榜上;印堂有一片紫色出现,向上注入山根之间,那么可以肯定,此人经常会获得一些钱财之利;如果两眼下方各有一片红晕,而且被鼻梁居中分隔开来从而互不连接,那么可以肯定,此人定会喜得贵子;如果两颧部位红润光泽,那么可以肯定,此人的亲人如父子、叔侄、兄弟等,必然能够立功显名并发家致富。由此推而广之,足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到面部气色与人的命运的关系。

解读

《冰鉴》是一部以论文人容貌为主的书。曾国藩以科举得功名,又与当朝各种文士交往密切,即使在军营之中,也多启用文人带兵。因此,曾公在本篇中单列一章来论文人之气色。文中所说的“科名中人”,用在今天的环境下,可以理解为拥有较高学历的人,如学士、硕士、博士,而且毕业后在政界文化界工作的人更合于此义。

在中国古代,黄色历来被尊为正色,皇帝是九五之尊,他的衣物器具,以黄色为主,而且一般大臣不能着黄色衣袍。在五行中,黄色代表土。而在五行方位中,土是居中的,其他如金为西,火为南,水为北,木为东。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是黄河流域,也以黄为主,土地能养生万物,因此,黄色被尊为正色。

曾国藩认为,文人的“正色”是黄色。为什么文人以黄色为正色,是因为黄色是帝王家的象征,“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目的十分明确,科名中人,为皇家效力,自然以正色为吉色。这种黄色,虽与土色同,但须有光泽。如无光泽,则是气不足之态,也难以为用。

“气色”于文人有七色,即青、黄、赤、白、红、黑、紫,这七色的吉凶,主属为黄、红,紫主吉主喜,黑白青赤主凶主灾。具体判语如下:

青色:主是非、忧惧、惊慌;

黑色:主牢狱、疾病、灾难;

白色:主损伤、孝服、亡故;

赤色:主血光、口舌、诉讼;

紫色:主迁官、荣升、名望;

红色:主发财、功名、生子;

黄色:与红色相似,主各种吉庆之事。

自隋唐建制以来,古代科举考试到明清时代愈加完善。曾国藩24岁进京赶考,27岁中进士,此后10年内连升10级,是清朝为官的汉人中少有的幸运者(清朝是不大重用汉人的)。曾国藩本出生于湖南湘西的一个农民家庭,完全靠科举奠定他一生功名的基础,因而,他在论科名中人时,特别倡导文人正色。

科举考试时代,殿试第一名称大魁或魁首,也就是人们说的“状元”,其征兆是“黄云盖顶”。一个文人,如有“黄云盖顶”,可谓祥云笼罩,前途自是一片光明。黄色由天中、天庭而起,气势森然勃发,上达顶心,旁连鬓角边地,一片光华灿烂。这样的人,在殿试中必能取得很高名次,能中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的,因此说“必掇大魁”。

以上是黄气贯顶之象。如果黄气没有这么灿烂,只由两颧而起,如鸿鹊展翅,直入双鬓,有升腾之兆,但没有上贯头顶连成一片,较之“黄云盖顶”次一等,仍能“进身不远”,也就是仍能搏取功名,但名次差一些。

“印堂黄色,富贵逼人”。人们常说某某人印堂发亮,聪明有为,定有好事临身。曾国藩看人,如印堂有黄色灿烂,鲜润夺目,则这人必定会取得富贵。与前面的“气”旺相关。

“明堂素净,明年及第”。明堂,就是一个人的鼻子;明堂素净,就是鼻子白润光洁,如果真这样,考试中第只是迟早的问题。明堂素净也有一个得令不得令的问题,以秋季为当令,否则,先忧后吉。

“眼角鲜霞,决利小考”。眼角鱼尾纹处,如有红紫一二色艳如霞彩者,自然有吉庆之事。这种人智清神明,有利于县试、州试。

“印堂垂紫”,两眉之间紫气流动。民间有“紫气东来”主吉祥之说,那么眉宇之间紫气流动,自然也是吉兆,如再加上眼神清澄,气朗如云,则“动获小利”,病者可以痊愈,讼者可以胜诉,谋职者可获职位,求功名者可获功名。但这种情况,难获大利。

“红晕中分,定产佳儿”。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而有“喜得贵子”一说,以生儿为人生一大喜事。《冰鉴》考察人之气色,如两眼下有红色如晕,由鼻分隔而左右互不相连,此为大旺,当产贵子。古人曾说,“火旺生男,木旺生女”,即指此。

“两颧红润,骨肉发迹。”亲人之间有血缘关系,一人有事,彼此能够遥相感应,这已不是奇事。如人之两颧红润如霞,兆示着他的亲人如父子、兄弟多有发迹之象。但红色并不易辨,红色深而为赤,则有凶灾;红色又不能带枯色,枯则不吉。

处世活用

观色是指观察人的脸色,获悉对方的情绪。这与老猎人靠看云彩的变化推断阴晴雨雪,是一个道理。

丈夫小A和妻子小B刚结婚时,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离。可是,随着生活的日渐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后的生活,再也没什么新鲜感了,却常常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而吵架了。

起初小A和小B一有不满,就互相争吵,各不相让,但吵过后,两人坚持不了几个小时又和好了。可是,随着吵架次数的增加,这好像成了家常便饭了,小A和小B谁也不愿再理睬对方,他们经历了一个冷漠的阶段。

但这也不是办法,小A和小B还要面对家人和朋友,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他们逐渐过渡到有别人在场的时候,彼此显得关系还不错、很恩爱,而一旦只有他们独处时,家里则静悄悄的,互不打扰。渐渐地,没人在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说话了,但这并不是尽弃前嫌,只是有时候说一些不得不说的话而已。随着彼此间的不调和发展到极端时,不快乐的表情反而逐渐消失,他们的脸上反而呈现出一种微笑,态度上也显得卑屈又亲切。

一位经常办理离婚案的法官说,当夫妇间任何一方表现出这种态度时,就表明夫妻关系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这种微妙常会从表情里流露出来。倘若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肌肉会松驰,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也自然会泪流满面。不过,也有些人不愿意将这些内心活动让别人看出来,单从表面上看,就会让人判断失误。

比如,在一次洽谈会上,对方笑嘻嘻地完全是一副满意的表情,使人很安心地觉得交涉成功了:“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一定考虑考虑。”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观色识人法的记载还见于刘邵所撰《人物志·八观篇》:“所以忧惧害怕的颜色大都是疲乏而放纵,热燥上火的颜色大都是迷乱而污秽;喜悦欢欣的颜色都是温润愉快,愤怒生气的颜色都是严厉而明显,嫉妒迷惑的颜色一般是冒昧而无常。所以一个人,当其说话特别高兴而颜色和语言不符时,肯定是心中有事;如果其口气严厉但颜色可以信赖时,肯定是这个人语言表达不是十分畅敏;如果一句话未发便怒容满面时,肯定是心中十分气愤;将要说话而怒气冲冲时,是控制不了情绪的表现。所有上述这些现象,都是心理现象自外在表现,根本不可能掩饰得了,虽然企图掩饰遮盖,无奈人的颜色不听话啊!”

“色”还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他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色”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与肤色黑白无直接联系。

另外还有一种通过察言观色辨别君子小人的办法,大家也可以简单地了解一下。在职场中能提早辨别身边的同事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对处理好职场关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