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9010900000003

第3章 古典时代的欧洲(3)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行使的是德拉古法,该法一向以严酷著称。它甚至规定对那些偷窃水果、懒惰的人都要判处死刑。梭伦废除了这一酷刑。另外,他还制定了很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除自给有余的橄榄油外,禁止任何农副产品出口;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奖励有技术的重工业者移居雅典,给予其公民权;改革币制;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梭伦制定的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均刻在木板或石板上,镶在可转动的长方形框子里,公诸于众。

首席执政官任满后,梭伦便离开了雅典,四处远游去了。据说他足迹曾遍及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所到之处留下了很多佳话。晚年的梭伦退隐在家,潜心研究和著述。公元前559年,梭伦去世,他的骨灰被撒在了美丽的萨拉米斯岛。后来,人们在他的雕像上刻上铭文以示纪念,铭文上写道:“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

边栏:

梭伦(公元前638年—公元前559年)古希腊“七贤”之一。他曾说:“道德是永远的,财富是暂时的。靠作恶致富的人,内心肯定会非常空虚,而且富裕也绝不会长久。”

6.寓言作家

在全世界四大寓言家里,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名列第一,是迄今为止,世人最熟悉的一名寓言家。其他三位分别是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

伊索出生在希腊,他是一位身世很苦的人。童年时期,伊索是一个哑巴,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于是他只好用手势和别人交流。伊索长得很丑,个子很矮,常常遭到邻居们的嘲笑和讽刺,还有人把他当成是疯子。然而,伊索却有一个十分疼爱他的母亲,母亲勤劳而智慧,经常给小伊索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听,这让一直活在别人冷眼中的小伊索体会到了真正的温暖和快乐。

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伊索便跟着一个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开了家乡四处漫游。在漫长的旅行中,伊索学到了很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有一段时间,伊索和这个老人生活在森林中,在这里,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有时,他竟会被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魂飞魄散,飞奔回家。后来,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伊索和这个老人一起快乐地生活了很多年。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了,伊索竟然被牧羊人卖给了一个奴隶主,可怜的伊索从此就变成了一个奴隶。

一天,伊索在睡梦中梦见幸运之神在向他微笑,看上去十分和蔼,后来,幸运之神把他的手指放进伊索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当伊索醒来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开口说话了。

由于从小就听母亲讲故事,受到母亲影响,伊索也很会讲故事。闲来无事时,他就给周围的人讲故事,慢慢地,听伊索讲故事就成了这些人最开心的事。

伊索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时期。由于伊索自己就是一个奴隶,所以对于奴隶主贵族作威作福,为非做歹的行径,伊索异常痛恨,同时,他十分同情奴隶和下层平民。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对奴隶们的同情,本就会讲故事的伊索便把寓言当作武器,开始向广大奴隶们讲故事,以此来向奴隶主做斗争。随着伊索的故事越来越多,渐渐地,伊索便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家。对于那些受尽欺凌的穷苦人来说,听伊索讲故事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值得高兴的事。

作为奴隶的伊索曾被转卖多次,但因其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了自由。重获自由的伊索开始环游世界,四处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在伊索的众多寓言中,我们最熟悉就要数他的《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的故事。

伊索创作的寓言故事中把奴隶主贵族常比为狮子、毒蛇、狐狸等,揭露他们的贪婪残暴,同时又歌颂了广大奴隶和下层平民顽强的斗争精神,鼓励人民团结起来,向贵族奴隶主做斗争,这样的行为自然这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动摇了他们的统治。因此,伊索便成了奴隶主贵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置他于死地。公元前560年的一天,伊索被奴隶主押到了爱琴海边一块高耸的岩石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伊索冷静从容,坚强不屈。终于,伊索被推下了山岩……

伊索在世时,他的寓言就在人民中间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广为流传了,但当时并未编成书。公元前3世纪左右,伊索死后的二、三百年,一个希腊人把当时流行的200多个故事汇编成书,题为《伊索故事集成》,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公元前1世纪初,一个获释的希腊奴隶,以上书为材料,用拉丁韵文写了寓言100余篇,同时,又有一个人用希腊文写了寓言122篇。到公元4世纪,又有一个罗马人用拉丁韵文写了42篇寓言。以上三种韵文体都保存下来。后来,又有人把韵文改为散文,加进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并多次汇集、编纂和改写,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伊索寓言》,共有360篇。

《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对欧洲的寓言文学影响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诗》即以《伊索寓言》为主要素材。做为西方寓言的始祖,《伊索寓言》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如拉封丹的《龟兔赛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

《伊索寓言》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西学东渐”,《伊索寓言》在明朝传入中国。第一个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在中国生活期间撰《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绍过伊索,对《伊索寓言》做过称引。他之后的传教士庞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绍、引用过《伊索寓言》。中国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况义》。清代之后,出现了许多种《伊索寓言》译本。

一直以来,《伊索寓言》是被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它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他的故事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

7.马拉松之战

如今马拉松赛跑已经成了现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的竞赛项目,它全程为42公里195米。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马拉松赛跑吗?为什么偏偏就是这个距离呢?这跟希腊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有关。

早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希腊城邦米利都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面对波斯帝国的野蛮统治,就在这一年,米利都的爱奥尼亚人掀起了反对波斯帝国的起义,他们得到了希腊人的支持。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早就对希腊垂涎三尺了,但一直苦于没有借口入侵。如今他终于找到了入侵希腊的口实,他决定借此机会向希腊开战,企图将希腊控制在自己手里。

于是,他便派人到希腊各城邦向泥土和水,意思是要这些城邦表示臣服,并威胁他们,如果不从,波斯大军就会开进希腊,将希腊彻底毁灭。一些小城邦很害怕,不敢违抗。但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城邦却不把大流士放在眼里。雅典人愤怒之下杀了使者,而斯巴达人则把使者扔进了井里。大流士一世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遂于公元前490年,下令波斯大军进攻雅典。

和庞大的波斯帝国比起来,雅典和斯巴达简直小得可怜,而且这两个国家之间也矛盾不断,可以说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眼看波斯大军已经向雅典开进了,雅典人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于是就向斯巴达求援,结果却遭到了斯巴达人的拒绝。雅典人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和波斯大军决一死战。

其实此时的雅典军队也有自己的优势,这源于他们一直以来完善的兵役制度。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政治家梭伦曾制定过一项有关兵役制度的法律,他将雅典人分为四等,即:第一等是最有钱的人,担任军队中的领导职位。第二等是从乡村贵族中选拔出来的,这些人组成骑兵。第三等是富有的农民和手工业作坊主。他们要自己购买兵器和甲胄,充当重甲兵,使用的武器是一根2米长的标枪、一把希腊短刀和一面金属盾牌,全副甲胄和武器重30多公斤。而贫穷的手工业者、小土地所有者为第四等人。他们有的组成陆军中的轻甲兵,武器是普通的标枪和弓箭;有的充当战船上的划桨手。和雅典军队的组成大为不同的是,波斯军队大多都是由奴隶和用钱雇来的外国人(大部分是被征服的希腊人)所组成的。如此一个杂牌军,可以想象它的战斗力有多么低下。可以说,虽然雅典军队人数不如波斯大军多,但军队的战斗力却远远高于波斯大军。

而在战术上,雅典人的战术也要高出波斯大军一筹。雅典采取以重甲兵为主力的方阵队形。战斗时,步兵手执长矛、盾牌组成密集的队形冲在前面,轻甲兵和骑兵在两翼进行掩护。这种队形具有强大的攻击力。相反,波斯大军的编队都是分散的,一般一千人、一百人或十人组成一组。而步兵和骑兵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国王的御林军是其中唯一一个战斗力强的部队,这个部队包括号称“百战百胜”的步兵1万人,长枪步兵1000人,长枪骑兵1000人。

双方的战场在马拉松平原上,这里距离雅典很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大流士一世打算跟雅典人打一场骑兵战,于是便从海路运去了马匹和骑手,以及1.5万步兵、1.5万骑兵。

事实上,大流士一世这个想法是十分不妥的,马拉松平原的地形并不利于波斯大军进攻,相反,却十分有利于雅典人进行防守。雅典人只要控制住各个山头,波斯大军就无路可走了。而波斯人的阵势安排则是步兵在中央,骑兵在两翼。这样的阵势安排也是很不妥的。很容易就被雅典军队冲垮。

米太亚得是雅典军队的统帅。此人曾在波斯军队中服役,而且身经百战。对于波斯军队的战术他了如指掌。他将重兵安排在两翼,中间用方阵重甲兵挡住波斯骑兵的进攻,然后再从两翼包抄,结果一战过后,波斯军队大败,只好向后撤退了1.5公里。雅典军队乘势对波斯的军营和战船进行了袭击,结果波斯军队损伤惨重。很多士兵落荒而逃,没跑掉的都成了俘虏。雅典人获得了胜利。

统帅米太亚得十分高兴,急着要把胜利的消息告诉给雅典城内的人,于是就派了一个名叫斐迪辟的士兵前去报信。斐迪辟是军中跑得最快的人,当时在战前,他曾奉命去斯巴达求援。据说240多公里的路程,他只用了两天两夜就赶到了。而这次的路程仅有40多公里。不过斐迪辟也许太想让雅典城内的人早点知道消息了,所以他就拼命地跑,一个劲儿地加速。他从斯巴达送信回来,没有休息就立即接受了这个任务,这对他的身体损伤很大。当他一口气跑到雅典城时,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了,只是挤出了一句:“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去了。

为了表示对斐迪辟的纪念,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把距离42195米的长跑设为了竞赛项目,并定名为马拉松赛跑。这次战争的胜利,大大地激励了希腊其他城邦抵抗波斯侵略的信心。

边栏: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公元前486),波斯帝国君主,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之一。他曾说:“这是波斯土地,阿胡拉赐给我,这是一块吉祥的土地,有好马,有好汉,承阿胡拉的恩典和个人品格,大流士王不怕任何敌人。”

8.“四千对阵三百万”

“四千对阵三百万”这说的是欧洲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温泉关之战。希腊著名诗人赛蒙提斯曾这样写道:“四千个南方希腊人在这里抗击过三百万波斯军。”温泉关之战是马拉松一战,波斯大军败退回国。没多久大流士一世就撒手人寰了。他的儿子薛西斯接替了王位。和大流士一样,薛西斯也是一个雄心勃勃之人,为了完成父愿,他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一雪前耻。

为此,薛西斯整整准备了四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兵力,兵力人数多达500万。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率军踏上了远征之旅。当大军到达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时,薛西斯下令士兵和工匠修建了一座渡桥。之后将360艘船排列起来,用粗大的绳索和海岸相连,还在船上铺上了木板。船桥划分成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波斯大军整整走了七天七夜才通过了渡桥。

面对气势汹汹的波斯大军,希腊各城邦开始团结起来,共同抗敌。于是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由斯巴达人统帅。

公元前480年6月,波斯大军来到了希腊北部的德摩比利隘口。这里依山靠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因此又叫“温泉关”。关口十分狭窄,只能通过一辆战车,然而它却是从希腊北部通往中部的必经之路。为了阻挡波斯军队,希腊人在这里配置了几千人进行把守。由于当时希腊人正在举行运动会,按传统,在这期间是不能打仗的。于是斯巴达国王奥尼达只率领三百人前来迎战。

此时的薛西斯自恃兵力强大,气焰异常嚣张。为了给斯巴达人一个下马威,他派人前去捎信威胁希腊守军,说波斯军队人数众多,光是将士们射出的箭就能把太阳全部遮住。斯巴达人可不吃这一套,他们回敬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阴凉地里杀个痛快!”

又过了几天,薛西斯又派人前去查看斯巴达人的动向,士兵回报说斯巴达人根本没有打仗的准备,他们各个都十分悠闲,有的在做柔软操,有的在梳理头发。薛西斯一听,十分不解。原来,这是斯巴达人的习俗,每逢出战前,他们都要梳理好头发,准备战死沙场。骄傲蛮横的薛西斯才不信这一套,他才不会相信区区几百人就能把庞大的波斯大军打败。于是他下令士兵要活捉守关的斯巴达人。

很快,薛西斯就下令进攻了,波斯士兵领命之后,立即向关口冲去,就在这时,斯巴达人手拿长矛猛虎一般冲了出来。这里实在是太狭窄了,波斯军队根本无法施展。而守关的斯巴达人居高临下,一阵狂刺之后,波斯士兵纷纷倒下。这可把薛西斯急坏了。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希腊叛徒前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抄到关口的后方。薛西斯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叛徒带路,然后带领一队御林军从这条小路绕到了山顶附近。和守在那里的1000名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展开了激战,结果守军败逃。波斯士兵趁势直插温泉关。

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叛徒通敌的消息,便把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了后方,只留下他的300名斯巴达士兵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