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林巧稚从英国考察回来后,就争分夺秒地为病人治病,她像一部开足了马力的马达,日夜不停地运转,不知疲倦,仿佛精力永远是充沛的。而且她对妇产科医学一些课题的研究也颇有进展,并发表-r许多篇颇有影响的论文。如《用造袋术治疗后腹壁囊肿一例》、《新生儿自发性肺气肿》、《妊娠及非妊娠妇女的阴道酵母样霉菌》、《在协和医院生产的畸形头胎儿》、《对妊娠母亲试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小生儿》等等。她几年来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很快就晋升为协和医院主治医师、副教授。她前进的步履既快又稳,保持信心与执著,依靠智慧和勤劳,只要再大踏步往前走,就可以摘取一个个医学桂冠。然而,世事难料,这一系列设想却被残酷的战争打乱了。
就在林巧稚回国后的几年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加紧发动了侵华战争。东北失守后,1935年,华北危急!平津告急!日本人气势汹汹地进攻,异常猖獗。眼睁睁地瞅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葬送在敌人手中,同胞蒙灾受难,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她还有什么心思搞科研、写论文呢!
一天,她给张学良将军的夫人看病。开完药方后,闲聊中,她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集中到时事战局上了。张夫人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地说:“抗日谈何容易啊!尽管一切爱国仁人志士义愤填膺,奔走呼告,但少帅虽统帅东北军,却身不由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的‘心病’重着呢!”张夫人又反过来问她,“林大夫,你们医生对日本侵占中国的态度怎么样?你对抗战有何看法?”
林巧稚思索片刻,回答道:“我是个女人,不懂政治,我只知道中国领土这么大,民众这么多,总不会亡国当日本的亡国奴吧!我不知道那些当政的人怎么想,我只是想,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当政的、带兵的更应该尽职尽责,要不,就无颜见中国老百姓了。譬如说,我们做医生的,假如不能给病人治好疾病,病人一定要骂我们是废物!”
几天后,张夫人复诊来了。她悄悄对林巧稚耳语道:“我把上次咱们的谈话告诉少帅了。少帅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夸奖你的话很朴实,又有道理,并希望你能到我们家谈谈。”
“少帅过奖了!”林巧稚谦逊地回答,“我是一个医生,政局、战局我都不懂,整天和病人呆在一起,能有什么高明的见地?不要白白耽误少帅的时间了!”婉言谢绝了张学良将军的邀请后,她笑了笑,又不无诙谐地说,“我是妇产科医生,专给咱们女人看病,少帅的疑难心病我可治不好呦!”两个人禁不住会意地笑了起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城内一片混乱,逃难百姓纷纷涌进城来,有钱有势的人则纷纷外逃,一时间,人心惶惶,昔日宁静的京城被屠杀与抢劫搅成了一锅沸腾的粥,就连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协和医院也张皇起来了,外国人慌慌张张地聚会,匆匆忙忙地离开,恐慌之情不溢于表。
一天,妇产科主任麦克斯维尔把林巧稚急匆匆地叫到办公室说:“林小姐,我打算回英国了,总不能这样下去了,应该回去了!”
“马上动身?”林巧稚有点惊愕,她事先丝毫没有觉察到一丝变化。
“是的。”麦克斯维尔边说边从衣袋里掏出一张飞机票,“你看。飞机票已经买好了,后天就动身。我们相处十多年了,相互信任,相处得很好,就这样分手了。”麦克斯维尔伤感地说。
“林小姐,我对你很了解,也很敬佩,你是一位献身于医学事业的伟大女性。我希望你能到英国去,那里会为你提供一个有利于科研的环境,有你满意的工作条件。而且,”麦克斯维尔又肯定地说,“我向你保证,到了那里,实验室、手术室、英镑、别墅……都会有的。”
见林巧稚紧皱眉头,麦克斯维尔进一步劝道:“林小姐,根据我对时局发展的预测,协和恐怕也未必能够保持多久,你不必再犹豫了,我马上替你办出国手续,怎么样?”
“正因为时局这么严重,我又怎么能离开我们的国家?”林巧稚答道。
“你又不是军人,能去参战拯救你的祖国吗?战争太可怕了,只要有一颗炮弹,再好的实验室和手术室也会变成废墟、化为灰烬,啊,太可怕了!”麦克斯维尔恐怖而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就连最出色的大夫,也可能让没长眼睛的炮弹夺去生命,再也无法从事他所爱恋的医学!林小姐,我早已看出,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医生,避开这场灾难,到一个宁静平和的环境里从事你所热爱的事业吧!”
“麦克斯维尔先生,谢谢你的关照!”林巧稚坚定不移地说,“我不想离开这儿!我哪儿也不去!”
“你不离开?”麦克斯维尔一脸的迷惑,“一旦日本向英美宣战,连协和医院都自身难保,将来你就更身不由己了!”
“协和完了,我也不离开北平!”
“为什么?”
林巧稚动情地说:“麦克斯维尔先生,我和您不一样。您是英国人,尽可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去,而我却不能离开自己的国家。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位中国大夫,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能离开在战争灾难中需要救治的中国病人。我是一个中国医生,我命中注定要为中国女人治病!您知道,科学可以无国界,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祖国啊!”
麦克斯维尔感动地说:“林小姐,我明白,你是一位富有爱国心的中国科学家,我由衷佩服你,我们只好分手了,欢迎你以后到我们英国去……”
两天后,在隆隆的炮声中,林巧稚送走了麦克斯维尔主任,毅然留在了命运不可测的北平城。
7月30日,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节节逼进,最终占领了北平城,白色恐怖笼罩了故都,在敌人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日子的中国人民,就像在地狱中受罪。林巧稚思忖道:再苦也要熬过去,我决不到外国去过舒适的生活,要同同胞一起受苦,尽一个医生的本分!从此后,她不光在协和上班,而且还提着诊箱到平民百姓的家中为产妇接生。
过去,协和的高墙把她与劳苦大众隔开了;而今,走出围墙,她见到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记得有一次她到京郊一个产妇家接生时找了一辆人力车,当林巧稚付钱时,车夫说:“这年月大家都在受苦,同胞有难,大家能帮则帮,大夫你三更半夜都出来救护病人,我怎么好拿车钱呢?”——一个卖苦力的普通车夫,他的朴实言行比拖着洋腔、标榜文明的“某些”人要高尚得多。为此,林巧稚常常感动不已,也更坚定了她为中国穷苦百姓尽自己一份力的决心。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天黑路滑,林巧稚在为一个难产孕妇接生回来的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一不小心,她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爬起来上前仔细一看,天呐!地上躺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再伸手一摸,才知道原来是一具冰凉僵硬的尸体!
目睹这一惨状,林巧稚心中怎不辛酸!一种极大的悲哀涌上心头。她用自己的双手接生迎来的小生命却在捡破烂、拾煤渣,最终总逃不脱被饥饿、寒冷与战争吞噬的厄运!尽管她夜以继日地救死扶伤,却治愈不了战争的疮痍,无法抗拒黑暗势力吞噬更多的生命。此刻,林巧稚心头不由产生了为抗日服务的强烈愿望。
有位民主人士悄悄告诉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是以拯救民族存亡为己任的,他们正在奋力打击日本侵略者,最近在平型关打了一个大胜仗,歼敌千余人,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友人握紧拳头,激情满怀地对她说,“前方将士英勇奋战,但他们的处境很困难,上有飞机轰炸,下有追兵围剿,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同胞都应该给予支持,这样,抗日就有力量了。”
“我能帮忙吗?”林巧稚热心地说。
“能啊!”友人告诉她,“八路军由于行军打仗环境艰苦,疾病时有发生,现在急缺医药用品。北平医务界几位志同道合的先生商量后,帮他们一把,为前方战士弄些药品,不知您能否出些力,捐献一部分药品?”
“能!”林巧稚一口答应了下来。
友人走后,林巧稚立刻上街买。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怀疑,她这家买一点,那家买一点,北平城内主要街道的药店,她几乎跑了个遍,买来一大包眼药、外伤药、治疟疾的、治感冒发烧的等常备药。
第二天,友人来取药,高兴地说:“林大夫,您买的药种类又多,质量又好,抗日将士会感谢您的!”
林巧稚关切地问:“这些药能送得出去吗?”
“您放心好了,药会安全地送到前线去的!”
“太好了!”
从此以后,林巧稚一有机会就偷偷地购买药品,一共捐献了五次。能为抗战前方出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她感到从未有过的欢愉。而且,这件事她从来未对别人说起过——解放前、解放后都没有——许多仁人志士出生入死都义无反顾,我为抗日尽一份心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巧稚与人民患难与共的精神给许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冰心写的《关于女人》一书中,《我的同班》中的“L大姐”就是林巧稚的真实写照。书中写道,“L女士是闽南人,皮肤很黑,眼睛很大,说话做事,敏捷了当,有和男人一样的思路。”“L大姐常常沉思地皱着眉对我们说:‘我呆不下去了。在这里不是生着,只是活着!我们都走吧,走到自由中国去,大家各尽所能。”’“她的敏捷的双手,又接下了成千累百的中华民族的孩童。她不但引他们出世,还引导他们的父母,在有限的食物里找出无限的养料。她正在造就无数的将来的民族战士……”
“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巧稚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面对战火的困惑,表现出了一个正直、善良的医学家应有的高风亮节。
作为一个对医学科学事业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的人,林巧稚在战火的阴影下仍不忘继续开展临床以及实验研究。
1935年,林巧稚与协和医院生理系主任、生理学家张锡钧教授合作,共同研究胎盘乙酰胆碱对子宫收缩的作用。这一课题因涉及到分娩机制,所以它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而且要研究胎盘肌肉组织内的这种乙酰胆碱,必须在婴儿出生时、胎盘剥离下来后立即进行提取,紧接着马上测定,不能贻误时机;因为胎盘假若不是新鲜的,诸多因素就会发生变化,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只要有产妇临产分娩,不论是严寒酷暑,不管是白天黑夜,林巧稚就与张教授立马赶去,做好准备。胎盘剥离后,提取乙酰胆碱、测定含量,对照观察、积累数据、分析研究……这一连串的工作,他们分工协作,配合得相当默契。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就以针剂的形式小剂量地给将要分娩的产妇注射胎盘乙酰胆碱,以检验其对子宫收缩的促进作用。而后再试验再观察,再注射……
令人遗憾的是,进展很快的这项研究在抗日战争时期协和关闭时半途中断了,直到协和复院后才继续研究下去。1949年,林巧稚与张锡钧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并发表了学术论文,题目为《胎盘的乙酰胆碱与小产的关系》和《正常分娩中乙酰胆碱的作用》,刊登于《中国生理学杂志》十七卷第一期、第二期上。
维尔南茨基曾说过:“这样一种探索,这样一种追求,正是任何一种学术活动的基础。这只会使我们不致成为在故纸堆中讨生活的书蠹,只会使我们真正地生活,在学术工作中找到喜怒哀乐……”林巧稚等人的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正是基于他们对科学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创造、踏踏实实、披荆斩棘、锲而不舍的努力的结果,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路,即使面对战火阴影的困惑,也决不落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