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8800500000013

第13章 和成绩差的孩子的说话技巧

孩子成绩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父母不能一味地责备孩子。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找到成绩差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1.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一位教育专家指出:“面对成绩差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其树立起信心。”

吴亮上小学时在班里名列前茅,以高分考进了省重点中学,全家人都很高兴。吴亮从一名普通小学的学生一跃成为省重点中学的学生,更是信心百倍,学习很努力,每天迟睡早起。谁知道期中考试成绩在班上只排在30名左右。他很不服气,发誓要赶上去。

可期末考试下来又落到了37名。在此情况下,亮亮终于失去了信心,他觉得即使努力也难以再优秀如初。因此他时常面对书本发呆,甚至说不想上学了。

父亲看到这种情形,一天晚上来到赵亮跟前,对他说:“孩子,成绩不理想只是暂时的,只要你继续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学生。你是个聪明孩子,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并且经常抽时间鼓励他。

父亲的话给了吴亮很大启发,此后他不再对着书本发呆了,成绩也在慢慢提高。

父母在孩子感到学习很吃力,并且信心不足时,一定不要用负面的语言来影响他,不能说“你怎么不开窍?”“学不下去算了”等对孩子信心有打击或不利的话。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与孩子多沟通,通过谈心了解孩子学习上的困惑究竟在哪儿,或者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何在。尽管孩子考试成绩差一些,也并不能就此断定孩子就是头脑笨,不可能再有出色的表现。

相反,父母要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不断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他在父母心里仍然是最棒的。并对孩子说:“你头脑并不笨,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再辅以正确的学习方法,你就完全会学得比别人更好!”

孩子在父母的激励下,必然会信心大增。有了信心,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如果父母们常对孩子使用激励的语言,就可以激发起他们的潜能,即使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会走进优等生的行列。

2.安慰而不是责骂考试不及格的孩子

父母怎样处理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考不好的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孩子以后的成绩。

上初一的尹卫华在月测验中,数学成绩考了52分。尹卫华觉得这一个月自己学习已经非常努力了,但不知为什么测验又是不及格,心里真是糟糕透了。

放学后,她回到家里,心里也一点不痛快。按照学校的规定,卷子还必须交给家长过目,由家长签字,以便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状况。晚上,尹卫华战战兢兢把测验卷子拿给妈妈,妈妈一看成绩,火就上来了,冲口而出:“再不用功,看你将来怎么办?”尹卫华觉得很沮丧,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将来的人生。

有些父母为孩子的成绩着急时,想告诉他书念得不好,将来便不会成功的道理,却不期然“恐吓”起孩子来。可是,这种恐吓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孩子日后真的想用功时,想起了被父母恐吓的不愉快经历,觉得父母没有真正关心自己的感受,继而沮丧、愤怒,满腔热忱即时灰飞烟灭!谁也不想记起不快的说话,而父母这些话语却往往深深留在孩子心中。

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孩子说出这次失败的原因,给他自行思考弥补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既消除了孩子的恐惧,也有值得他学习的东西,父母欣慰之余更了解孩子,不是比责骂他有更多好处吗?

因孩子的成绩不好,父母着急,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教育方法不当,则只能适得其反。无形中会让孩子误解,以为父母只关心他的成绩,而不在乎他的感受。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像下面这位家长对待孩子的成绩,孩子则会信心倍增,重新燃起学习的动力:

陈跃然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自然总是名列班级前茅。跃然一直对自己的学习很自信,可是,这学期的一次测验他的数学却考了自己有史以来的最低分——70多分,看着考卷上鲜红的“×”,陈跃然很沮丧。

陈跃然拿着数学考卷灰溜溜地回到了家,妈妈看着孩子紧皱着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走上前去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陈跃然从书包里面拿出考卷对妈妈说道:“数学没有考好,我居然只拿了70多分。”

妈妈轻轻地扫了一眼卷子,语气轻快地说道:“别泄气,好好找找这次为什么考不好的原因,我相信,只要努力,下一次就能考好。”

陈跃然听到妈妈的话,很意外地问道:“考不好,你怎么不批评我呢?”

妈妈笑着说:“妈妈相信你这次测验一定也是尽力去完成的了,只是或许有什么题目没有答好,待会把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下次测验争取考好一点。我对你有信心。”

陈跃然感激地望着母亲笑了。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是考试不及格,脸马上就沉了下来:“怎么考得这么差?!真丢人!”或者:“不及格,你的书怎么读的?真是蠢死了!”

孩子没有考好,或者不及格本来就有些着急和不好意思,甚至难受。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因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怀,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如果这时父母能更加关心他一些,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学习。孩子也可能会奋发努力,赶上进度。反之,如果一味指责,孩子只会更加悲观失望,甚至内心很可能反抗:“丢人就丢人,我笨,我学不好!”进而走上撒谎、涂改成绩的道路。故事里面母亲的教育方法很对,首先她先安慰孩子“别泄气”,让孩子知道父母明白他的悲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并没有计较他们的分数,只想帮助他努力做好。

在孩子考试不及格,感到沮丧和悲观时,父母应该热情地鼓励他:“不要泄气,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做好作业,就一定能学好,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会心情开朗,一心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走出低谷。

在孩子对学习认识不足、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或者受到挫折与失败时,父母应该按捺住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而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过去的努力或成绩,鼓励他;帮助他克服弱点,战胜困难。不要泼冷水或者数落孩子的缺点或过失。帮助孩子从沮丧、悲观中走出来。

孩子学习上出问题,大多数都是因为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而鼓励是帮助孩子恢复自信的最有效方法。因此,父母决不能见孩子考试成绩差就抱怨、就表现出失望,而应当针对孩子的某些优点表示赞赏、给予表扬,并鼓励他:“其实你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

当然,对孩子也不能片面地赞许和过分地表扬。或者只因为孩子喜欢听表扬就一味迁就而表扬,包容孩子的缺点,容忍孩子的坏毛病。那样也会把孩子惯坏,使孩子听不得批评,经不起失败。

3.父母绝不能说贬低孩子的话

当孩子成绩不及格,他的情绪状况跟输了比赛是差不多的。不过,因为孩子知道父母很关心自己的学业,所以考试不及格给他带来的恐惧、压力、失落更严重。孩子害怕父母的责骂、否定。所以,父母除了要表示明白他的悲伤外,在这个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没有计较,只想帮助他努力做好。

杨国强今年刚上初一,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成绩变得很差,每次考试都是全班排名的“垫底”。妈妈很是担心,常常和杨国强说,这个社会竞争是如何如何的激烈,要是以后考不上大学的话,那么就很难找到工作了。妈妈一心想把杨国强培养成为一个名牌大学生。

点点明白妈妈的苦心,也很努力,可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天,杨国强把段考的成绩单给妈妈看,这次杨国强的名次排在全班倒数第3名。妈妈一看就火了,她指着成绩单说道:“你怎么总是倒数?这样下去甭想考大学!”

杨国强惭愧地低下了头,孩子心里面当然知道妈妈这样发火是应该的,不过她还是忍不住说道:“不一定要考大学的呀!”话一出口,就被妈妈喝住了:“什么?不考大学?考不上大学,你干嘛?就你这成绩,以后准扫大街去……”。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以后会有一份好的工作,出人头地,这本没有错。但每个孩子都有具体的情况,都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在学习时才不会感到压力过大,才会学得快乐、玩得高兴。

如果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希望相去甚远,父母也不能贬低孩子的能力,并且对孩子的未来枉下定论,说出诸如“以后只能扫大街”之类的话。这些话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有可能使孩子认为这已经没有希望了,而主动放弃努力。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避免只看成绩单不看孩子努力程度的错误做法,当孩子用心学习时,即使成绩不理想也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应该主动帮助孩子寻找原因,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此外,家长在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同时,更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素质。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打骂和讽刺并不能改变孩子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相反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没有信心。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努力进行表扬,并帮助孩子找到成绩差的真正原因,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

不要向孩子灌输错误的学习目的,应该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学到知识,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当考试成绩不好时,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而不是因为无法实现考大学的目的而放弃。

孩子学习差以后就去“扫大街”,这种把社会工作分出高贵低贱的观念根本不应该灌输给孩子。如果孩子有了这种观念,那么对他将来的成长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4.不要说学习效率低的孩子头脑不开窍

教育专家指出:学习效率低是孩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要耐心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女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刻苦、认真,是全班最用功的,大家给她取了个“学习机器”的外号。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她甚至不放过任何看书的时间,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等,甚至说梦话也在背英语单词。班主任每每训斥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时,总会拿她作榜样:“你要是有某某同学十分之一的学习劲头,我肯定你能考上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却很平常。

这个孩子成绩差,关键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事倍功半。是看上去在学习,即人在学习,心在学习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注意力没有集中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上,所进行的是无效学习。

这样的孩子性格一般比较内向,或抗拒心理比较强,也比较懂事,不愿意惹家长生气,只好坐在书桌前打发学习时间,也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另一种情况就是学习方法不当,对所学的知识反复地进行机械的学习,找不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温故不知新”,学习效率很差,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的加深,越来越跟不上,以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抱怨他的成绩差,更不要骂孩子头脑笨、不开窍。而应当鼓励孩子的学习精神,同时帮助他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总结自己学习上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正视孩子存在的学习能力障碍问题。

大多数家长并不完全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知道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排除这些障碍,反而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整天逼着孩子学习。这往往促使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一提到学习就心虚气短,甚至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别看孩子一天到晚都坐在书桌前,实际上根本没有学进去。

父母切不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而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逼着他学习,否则会适得其反,使孩子慢慢厌恶学习。

父母对孩子不必要求过于完美,更不需要强调他的过错,只要教导孩子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