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把仅有的28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大家在东山下集合。”这时,汉军已像蝼蚁一样围了上来。项羽猛喝一声,向汉军冲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汉将,余下的汉兵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项羽冲杀到了东山下,所剩的四队人马也陆续赶来,一人未少!项羽豪气顿生,又带着28名亲兵冲向汉军。经过一阵厮杀,项羽斩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自己的楚兵只阵亡两人。最后,他带着26人杀出汉兵的包围,一直往南跑,到了乌江(在今安徽)。
乌江的亭长听说项羽败退,已准备了一条小船停在那里。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并安慰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江东的人民对大王还是忠心耿耿,您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8000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说完,项羽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26个兵士也都跳下马,个个手持短刀,同追上来的汉兵展开了肉搏。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但楚兵也在此间一个个倒下,项羽的身上也有十几处受伤。项羽浑身是血,站在江边,最后朝江东方向望了望,然后又毅然回转身,怒视着汉兵,挥剑自刎。
项羽自杀了,卑鄙的刘邦彻底放心了,历史从此进入了大汉王朝。
##第十辑大汉天朝
●刘邦分封同姓王
刘邦建立汉朝后,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分封了一批异姓王。但刘邦对异姓王心存疑忌,因此,千方百计想翦除异姓王,让同姓子弟为王来取代他们。
首先,刘邦以企图谋反罪逮捕韩信,撤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将韩信的封地一分为二,划分为两个诸候国,任命从兄、将军刘贾为荆王来统治淮河以东53县,任命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以统治薛郡、东海、彭城等36县。接着,刘邦又以谋反罪诛杀彭越,并率兵征伐英布,逼使韩王信、卢绾投奔匈奴。而后,以谋反罪废除赵王张敖,改任为宣平侯。这样,除国小势弱的长沙王吴芮外,异姓王都被消灭。
随即,刘邦以天下刚刚平定、儿子幼小、兄弟少等为借口而分封同姓诸侯王,以统治关东地区。以云中、雁门、代郡等53县立兄、宜信侯刘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济北、博阳、城阳郡73县立自己的私生子刘肥为齐王。
此后,刘邦还封刘长为淮南王,刘建为燕王,刘如意为赵王,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刘恒为代王,刘濞为吴王等。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共封刘姓11人为诸侯王,这为“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匈奴白登困刘邦
秦、汉王朝交替之际,北方的匈奴也趁刘邦同项羽在中原展开大战的时机,不断南侵。
刘邦做了皇帝后,匈奴的冒顿单于(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40万人马向汉朝攻来,并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在今山西)。韩王信抵挡不了,便向冒顿求和。刘邦得知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刘邦办他的罪,就投降了匈奴。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刘邦亲自带兵赶到晋阳,和匈奴对峙。这是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寒风刺骨,天气特别冷。中原的士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得受不了,战斗力明显减弱。但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交战,匈奴兵就败走。一连打了几回,匈奴兵都败下阵去。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在今山西)。刘邦派出兵士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瘦得皮包骨头,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赢。
刘邦担心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看看虚实。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把精兵埋伏起来了,陛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刘邦听罢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是想阻拦我进军吗?”说完,命令士兵把刘敬关押起来。于是,刘邦率军进攻匈奴,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就被四下里涌出的匈奴兵包围起来。这些匈奴兵个个身强体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刘邦在部下的掩护下,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北面的白登山。
冒顿单于的40万精兵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无法脱身。后来,刘邦在陈平的建议下以黄金、珠宝贿赂冒顿的阏氏(即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
冒顿单于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圈闪开一个缺口,放汉兵出去。至此,刘邦才逃回晋阳。
●吕锥封诸吕为王
刘邦临死前曾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誓约,但用心良苦的他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违背誓约的就是他的妻子吕雉吕后。
吕雉在刘邦夺取政权之后,就直接策划诛杀功臣。她用权诈之术诛灭异姓王的做法,震惊了满朝文武大臣。刘邦一死,吕后就迫不及待地把戚夫人抓起来,把她双手砍掉,双眼挖去,烧聋了她的耳朵,逼她吃了哑药,把她扔在猪圈里,号为“人彘”;接着,她又派人毒死了年幼的赵王如意。吕后还有意让惠帝去观看戚夫人。惠帝见戚夫人被吕后折磨得不成人形,放声痛哭,吓得生了一场大病。后来,惠帝派人对吕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自认没能力治理天下。”从此,惠帝不理朝政,不久便抑郁而死。
惠帝去世后,吕后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是惠帝所生,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自己则开始垂帘听政。吕后为扶植吕家势力,把她的内侄、侄孙,如吕台、吕嘉、吕禄、吕通等封为王,还让他们掌握了军政大权,在朝廷中形成了吕氏外戚集团,由此开始了吕氏专权汉朝的局面。
●周亚夫平叛七国
汉景帝刘启杀了晁错后,但吴、楚七国并没有停止战争行动,还是继续向长安方向进攻。刘启无奈,只好派精通兵法和作战艺术的太尉周亚夫去平叛。
周亚夫率军平叛途中被一个叫赵涉的人拦住,给他献了一计,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建议。赵涉的建议果然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吴、楚联军的粮道被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很快截断了,使得七国联军的粮草供应发生很大困难,士兵因为饥饿而纷纷逃散。周亚夫抓住时机发动猛烈进攻,大胜吴、楚七国联军,楚王刘戊畏罪自杀,吴王刘濞带着几千人杀出重围,逃窜到长江南岸的丹徒(今江苏丹徒)。刘濞想联合东越兵东山再起,周亚夫发出悬赏千金的布告通缉他,因此东越人不但没帮助他,反倒乘机杀了他,把他的首级献给了周亚夫。
经过约三个月的战争,七国之乱终于被平定。七国之乱被平定,汉文帝临终时的嘱托果然应验。
●文景之治汉朝兴
“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的升平景象时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第一次让后人称羡的时期。
刘恒在公元前180年被宗室大臣迎立为帝,在位23年,死后溢曰文。刘启是刘恒的儿子,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16年,死后溢曰景。根据传统溢法,“道德博闻日文”,“由义而济曰景”。文与景都是上好称呼。而刘恒与刘启减轻刑法,减赋税,亲儒臣,求贤良,年岁收成不好就下诏责己,又不大更张,一意与民休息。父子两人恭俭无为,在中国历史上造成“文景之治”。
刘恒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曾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刘恒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7年,曾两次将租率减为三十税一。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三年而一事”。公元前155年,刘启又把秦时17岁服徭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服,而著于汉律的服役年龄则为23岁。此外,刘恒下诏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刘恒还废除了过关用传的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刘恒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秦代大多数罪大之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刘恒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投入宫中做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刘恒明令废止。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刘恒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刘启又减轻了笞刑。文、景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以免烦扰百姓。
文景之治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与刘恒个人的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刘恒即位不久,就废止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刘恒还禁止祠官为他祝寿。刘恒自己也相当节俭,他在位23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他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拖地,帷帐不施文绣。刘恒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中等人家十家的产业,于是作罢。因为刘恒提倡俭约,所以,当时的国家财政开支有所节制和缩减,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先后统治了近40年。据史书记载,由于经济的复苏,百姓人给家足,国家仓库中堆满钱粮,串钱的绳子日久而腐烂,粮食年年相积而陈旧变质。因此,国家财富盈溢,社会人口激增,为后来汉武帝刘彻攻伐匈奴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独尊儒术
董仲舒是西汉的思想家、政论家,还是个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他治学精勤,在景帝时曾做过博士官。董仲舒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斋要,改造了由孔子创立、经孟子发展的儒家学说,并且把各家学说和阴阳五行等融合在一起,使儒家学说变成了一种为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理论。
刘彻登上帝位后,在窦婴的辅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诏各郡县,举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董仲舒。黄仲舒向刘彻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议,意思是说:天是有意志的,人世间的事物是按天意存在和变化的,皇帝是天皇的代表,皇帝的权力是天皇授予的,人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为维护封建秩序,他特别强调提出了“三纲五常”。在天道之下,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必须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的礼节,绝对不允许违反这种礼节。
刘彻认为董仲舒的建议很适合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想重用董仲舒。可是,他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黄老学说”,极力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刘彻不敢得罪祖母,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
窦太后、田太后死后,刘彻下令在政府里设置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在五经博士下面设置了五十名弟子。这些弟子只在五经博士的指导下攻读儒家经书,并规定每年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他们只要在五经中能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成绩优良的还可以做大官。后来,博士弟子的人数逐渐增加到3000人。这样一来,学习儒家的经书,取得优异成绩便成了学士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便逐渐被排斥、摒弃掉了。依靠儒家学说做了官的人,自然会按董仲舒那一套理论来帮助刘彻治理天下、辅助朝政,并用儒家学说来教育后代。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客观地说,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张骞奉命通西域
刘彻亲政后,随着国力的强盛,他就想以武力拓边。为抗击匈奴,刘彻决定与另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联合起来。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刘彻之命出使大月氏,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踏上征途。
张骞一行出了陇西,进入了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匈奴骑兵发现了他们,就把他们抓了起来。匈奴单于把张骞等人全部扣留下来,为了让张骞投降,单于还给他找了个匈奴族的妻子。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张骞始终没有屈服。10年后,匈奴人放松了戒备,张骞带着部下逃了出来。他们向西走了数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在今中亚)。
大宛国的国王派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康居,康居人又把他们送到了大月氏。张骞到了大月氏,以为他的使命可以完成了,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来大月氏自从与匈奴交战失利后,迁居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国,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里土肥水美、物产丰饶,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交战了。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多次劝说大月氏王与汉朝合作攻击匈奴,都毫无结果,只好动身回国了。回国途中,张骞又被匈奴给抓住了。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乘机逃了出来。
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回到汉朝。这次出使历经13年,张骞吃了不少苦头,当年出使的百余人,仅剩张骞、甘父两个。13年间杳无音信的外交使团突然归来,震动了京师。刘彻给张骞、甘父加官晋爵,并怀着好奇的心情倾听了张骞关于西域的报告。
张骞出使,使刘彻详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过了几年,刘彻派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汉军打了大胜仗,消灭了匈奴骑兵3万余人,还控制了西河(今河西走廊、甘肃等地)地区。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没有了障碍,于是,刘彻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这一次,张赛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大批牛羊和金银财宝来到了西域的乌孙。同时,张骞还派他的副使带着礼物分别出使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等国。
乌孙王见张骞带来了许多财宝,很高兴。他派了使者随张骞一同返回长安。乌孙使者受到刘彻热情招待,他看到汉朝兵强马壮、经济繁荣,回去后报告了乌孙王。不久,乌孙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一年以后,出使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回国,西域各国也派了使者前来长安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由于张骞功劳很大,刘彻封他为博望侯,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张博望”。张骞两通西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广到死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一生征战拼杀70余场,胜多败少,是匈奴人心目中最可怕的劲敌。但是,李广却因各种原因总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手下的将校们被封侯的人已有几十个,而李广自己却依然没有被封侯。一起出来且能力和声名都远远在自己之下的堂弟李蔡已经身为丞相,位列三公之尊时,李广依然是一个普通将军。
李广有一次私下和占卜天象的王朔讨论自己难封侯这件事。王朔问他:“你是否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李广想了一下说:“我镇守陇西的时候,羌人曾经起来造反,我用计哄骗他们,使他们投降了,后来我又用诡计,把这800多投降者在同一天内杀死了。这是我以为最遗憾的大事。”王朔叹息道:“给人带来灾祸的事,最严重的莫过于把已经投降的敌人杀掉,这就是将军所以没有被封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