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知识全知道
18767000000019

第19章 身体篇——身、心、灵合一的修炼(3)

如果你做事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选择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项目进行锻炼。你可以给自己规定完成的数量,不完成不罢休,这样就能助你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

若你遇到重要的事情时容易紧张、胆怯,那你应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排球等比赛。在这些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只有冷静沉着才能取得胜利。经常参加这种锻练,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

假如你发觉自己有好逞强、易自负的缺点,可选择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找一些水平高于自己的对手来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这些项目能让你有“山外有山”的感受,让你改掉自负和骄傲。

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人们要发明那么多种类的运动了。因为不同的运动对应不同的心理特点,适应不同的人参与,对不同的人有裨益。

■ 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犯罪率高——拥挤定律

我们都听说过“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还听说过一个典故:一群刺猬在一起取暖,为了暖和靠得很近,可是靠近了又互相扎得疼,只好再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些都告诉我们,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感到拥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这是因为,拥挤破坏了一个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而扰乱了正常的行为。

空间的需要在动物中表现得和人类一样强烈。科学家对处于拥挤环境中的动物进行尸体解剖发现,过度拥挤对它们造成了明显的生理损害。

人也是动物的一种,对处于拥挤情境中的人类所做的观察与调查研究,也证明了相同的结果。

比如在一个短期的研究中,当把被试者置于过度拥挤的实验条件下时,他们的行为具有以下的特征:(1)在一间高密度和高温的房间里,陌生人到来会遭到敌视;(2)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迹象(适用男性);(3)在模拟审讯中发出苛刻的言辞(适用于男性);(4)几乎不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5)表现出焦虑增高的迹象。

我们自己也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每天上下班坐公共汽车,当汽车上人特别多时,人很容易精神紧张。在拥挤的人群中,你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要提防扒手,要小心被人踩到脚,可能还要忍受一些难闻的气味……这些都让你很难放松。而当汽车上人很少时,你则放松得多,有座位不说,还可以浏览窗外的街景。

我们居住地的人口密度,也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发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比小城镇的人更粗野,缺乏谅解和教养。

城市居民还更加孤僻和沉默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与形式,要比郊区少得多。他们不像乡下人那样乐意对陌生人微笑或说话,在危难时,他们也不太愿意帮助别人。比如在大城市里总有骇人听闻的凶杀案的报道,而路人或邻居总是避免自己卷入其中,甚至不会在一定距离之内或自己的家里向警察报案。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你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不受别人的监督,不用提防别人。你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这样的状态当然很放松。而周围的人如果过多,则使你无法实现这些要求。

因此,人口的高密度下,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间和自由,只能用冷漠和对他人的排斥,来使他人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区,你经常能从别人那里感受到一种“离我远一点”、“别想干涉我”等等的暗示。这使得城市的人情显得更加冷漠。

人口密度与人类的异常行为也有关联。犯罪学家的研究证明,犯罪率与人口密度往往成正比。城市中心的犯罪率始终比郊外高。同样,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经常有破坏公共文化艺术发生的行为设施。

心理疾病与人口密度相关也并不显得奇怪。在城市中,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当转向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时,心理疾病发病率逐渐下降。过度拥挤与高死亡率也密切相关。有个研究调查了某个国家的监狱体系和精神病院的状况,证明死亡率随人口的增长而上升,随着人口的减少而下降。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有钱人往往喜欢住在郊外,而穷人则更多地住在城市了。

■ 饮食失调是一种心理疾病——厌食症与暴食症

当今社会,不论男女,都渴望拥有与模特一样的标准身材。很多人即使不怎么胖也要加入到减肥的大军中。许多人减肥的初衷是为了身材好看,但当身体减肥致营养不良而面如菜色时,就与漂亮一点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更严重的是,有的人因为长期节食或过量运动而患上饮食失调症,包括厌食症和暴食症等。饮食失调症的患者多以年轻女性为主。

1. 厌食症

厌食症患者多数是15至25岁的女性。

她们中的大多数在少年时就开始减肥,虽然已减至皮包骨头,还是认为自己太胖,于是继续拼命节食、过量运动。还有一些则在进食后故意呕吐或吃泻药以达到消灭体内所有热量的目的。可怕的是,当体重减至低于正常体重10%~15%时,女性就会因体内脂肪比例过低而停经,男性则会性欲降低丧失,并且还会出现便秘、低血压、晕倒等症状。再严重点,就会导致直肠退化、体内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

有些厌食症患者最终因极度的营养不良而死亡。

2. 暴食症

暴食症患者也是以年轻女性为主。

当她们以过度节食和过量运动来减肥时,其体内自卫机制却不会含糊,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它会不断促使患者进食,直至体重及脂肪比例回到正常水平。但很多人并不清楚是这个机制在起作用,在暴食后会感觉羞耻和无助,并企图用呕吐、过度运动或吃泻药来消灭暴食后果,结果形成了一个暴吃与狂呕的痛苦循环,有的甚至10多年不能自拔。

目前,厌食症与暴食症等饮食失调症已经被确定为一种心理病——所有患者的“自我观念”都出了严重问题。每一个患者,不妨自问三个问题:第一,自己真正所希望减掉的是什么?脂肪还是自卑感?第二,自己真正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尊重、爱戴及一种自我重要感还是仅仅一个完美身材?第三,自己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体重问题还是个人“自我观念”的问题?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尽快去就医。特别是当体重跌破底线,导致身体出现严重不良生理症状时,一定要赶紧就医,以免出现生命危险。

■ 有的人食量大得惊人——神经性贪食症

从事编辑工作的张小姐总觉得自己不够苗条,尽管她的体重属于正常,但她还是一直通过节食来减肥。她刚开始时什么主食都不吃,每天就以几个苹果或是黄瓜充饥。尽管她被饥饿折磨得无法忍受,且心情非常压抑,但为了能减肥,她忍住了。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体重减了9公斤,可是长时间的节食使她精神恍惚,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于是,张小姐开始吃点主食,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吃”成了她每天的头等大事,除了每天的5顿饭之外,她还抓紧点滴时间消灭自己随身携带的零食。在体重迅速反弹的同时,她也患上神经性贪食症。

临床上患神经性贪食症者多为年轻女性,患者发作时有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她们虽然常常担心自己吃得过多,每当想吃时便告诫自己不可失控,但见到食物时就会把所有戒律抛之脑后。他们每次暴食许多食物,如七八个蛋糕,十来个鸡蛋,一两斤面条,并且暴食症状反复出现,周期不定。

过度贪食导致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无法保证减肥倒在其次,胃溃疡、消化不良、身体机能衰竭等病症都有可能出现,令人痛苦不堪。上海曾经有一例病人因为过度贪食导致全身衰竭,最终死亡。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较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更为突出的情绪障碍,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很密切。一旦患上一定要找心理医师诊治。

神经性贪食症病程较长,患者症状较为波动起伏,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患者必须密切配合,才有望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及家人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而不要认为这只是嘴馋或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只有认清病性才有利于及早发现和诊治。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一般都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方法。药物常用即一些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中除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外,还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即从患者的进食问题入手,纠正其异常行为和观念。

■ 整形美容的人是怎样想的——“幻丑症”

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本来就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小姑娘,但是她却在做了15次整形手术后还觉得不够,在后来的第16次手术中,医生从她的腋下和后背肌肉里抽取了850毫升的脂肪,以求曼妙身材。

杰克逊和郝璐璐的例子,勾勒出了整形“幻丑症”的模样。不过他们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普通人群里众多的“幻丑症”者分布在各个角落,承受着各自的“幻丑”痛苦。所谓“幻丑症”,是一种因极不自信而重复整形的心理病症,就是整形者老是对自己的五官或其他部位不满意,总是想通过整形来改变它,即使是本来已很好看容貌,也强迫自己不接受它而去反复整容。“幻丑症”患者以30岁左右的女性居多,而“幻丑”的部位以鼻子居多。

爱美之心人人有之,通过整形美容来达到美丽动人的目的也是正常的。但整形不比捏泥人那么简单,坏了可以重来。整形毕竟是手术,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风险已经降得很低,但失败的风险从来没有消失过,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而重复多次的冒这种险。据整形专家介绍,二次整形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前一次整形的至少三个月之后进行,这样可以给自身组织一个充分的修复时间。因为,每动一次整形手术,软组织就会被破坏一次,疤痕就会生成一次,不仅影响供血功能,而且不断植入的假体会破坏皮肤的弹性,长此以往,就有可能造成毁容。

为了让人们对整形美容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下面列出三种常见的整形心理,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心理纠治的方法。

1. 过于寻求完美

分析:这类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没有正常的审美观。算是不错的外形和容貌,在他们眼里却总是不能接受,并且还想借整形美容的手段来改变或是臻于完美,以至不惜以多次手术为代价。

整形毕竟是手术,反复的手术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破坏五官的正常功能,还会造成心理上的抑郁。

心理纠治:对这类过于追求完美的“幻丑症”患者,在对其职业、气质、服饰等方面做个整体判断之后,整形医生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进行劝阻;如果劝阻无效,就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不是严厉的斥责,也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帮助患者找到“幻丑”的症结所在,讲解生理整形的局限性和手术的弊端,给其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即使通过疏导后患者仍有整形要求,也应该婉言予以拒绝。

2. 改变缺陷

分析:急于改变缺陷是人们求助于美容整形的多数原因。由于先天的或其他的原因造成了身体某部位或多部位的缺陷,这些人便希望通过整形来修补或改变,这属于一种正常的整形心理和行为。修补好原有的缺陷,可大大提高整形者的自信心,但次数多了也会毁容。

心理纠治:遇到这样的情况,专业的整形医师都会以正常的程序来对待,先与其进行术前的心理交流,并降低她的希望值,但对顾客提出的术后效果要求会尽量帮助实现,并帮助她建立起承担风险的心理能力。一旦发现“幻丑症”的迹象,便应及时纠正。

3. 受他人影响

分析:受他人蛊惑或影响也是人们进行美容整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所崇拜的某个明星的影响是常见的情况,还有一些则是因为看见周围的人做过整形后变漂亮了而产生了羡慕,还有些则是听信朋友、恋人之言而选择手术。她们往往缺乏主观上的思考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后的生活并不一定幸福,严重的可能会陷于深深的后悔之中,形成心理问题。

心理纠治:这种人也要进行审美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疏导,不过有别于前两种情况。应该劝告她们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模仿,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其实,每个人生来的五官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包括天生缺陷的情况),即使将某个明星的眼睛或鼻子原封不动地搬到你的脸上,也不一定给你带来美丽,因为任何一个面部器官都首先要与你的整体面容相协调。

■ 最佳的美容处方——心理美容

精神压力可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持久的心身功能失调的出现,并且会使皮肤干燥松弛、失去光泽,肤色呈病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心理美容了。现代美容不仅包括化妆、护理、手术等改变人外在形体的技术和理论,而且还包括心理美容,即从心理的角度去开掘人心灵深处的隐私、疏导郁结的心境、激发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营造豁达乐观、欢愉向上的心理状态。

具体地说,心理美容就是通过疏导与暗示,使人的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激活面部和全身肌肤细胞的代谢,使肌肤富有光泽和弹性;使脏腑与气血运行顺畅,浑身充满活力。

心理美容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即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体现自我。只有完善了自我,具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贮存、成熟的心理承受力、感人的个性特征、有吸引力的人际交往能力、引起对象产生愉悦、认同、感化的魅力,一个人才容易被社会接纳,才能够有宽阔的交往空间,才能够获得美好生活与成功事业,既利于个人发展又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心理美容可分为不良情绪消除法和健康心理培养法两类。其中,不良情绪消除法包括情趣除忧法、心灵美境法、洒泪排忧法及倾诉苦衷法;健康心理培养法包括工作培养法、音乐培养法、休闲培养法及笑容培养法等,其中笑容培养法是人们最乐意接受的、见效最快的方法。

心理美容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1. 保持愉快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愉快的情绪能使人处于怡然自得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各种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于调节大脑功能和血液循环,使美丽从内向外扩散出来。

2. 学会幽默: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人的一种健康机能,更是心理美容的良方。幽默和风趣的言行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欢快的情绪,而且能缓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维持心理平衡,是生活的调味品和润滑剂。

3. 倾诉衷肠: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当人们心头郁积着苦闷和烦恼,尤其是处于“心理梗塞”期时,若能及时向亲友、同事、心理医生倾诉,便可以排淤化结,使受挫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的抚慰,感情的伤口得到几分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