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隐藏在成功背后的78条创业铁律
18751500000006

第6章 现代银行业之父阿马迪·贾尼尼:永远争第一(1)

创业铁律:

阿马迪·贾尼尼首创的、也是他一生的信条:“永远争第一。”

创业故事:

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阿马迪·贾尼尼终于登上了全美国第一大银行总经理的宝座。他的一生,不仅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飞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巨头。人们称他为“现代银行业之父”。

贾尼尼1870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尚在孩提时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贾尼尼离开学校帮助继父从事农产品的批发生意,精明和勤奋使他不出几年就声名鹊起。

32岁那年,他被旧金山一家银行邀请出任董事。可是没多久,由于在银行的业务取向上意见与其他董事相左,他很快被逐出了董事会。盛怒之下,贾尼尼决心成立自己的银行。1904年,一家名为意大利银行(也就是后来的美洲银行)的小银行在旧金山正式开业了。正是这家银行,在贾尼尼的有生之年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贾尼尼成功的秘诀,首要的一点在于他平民化的经营理念。与当时绝大多数银行只为少数富人服务格格不入的是,在贾尼尼看来,成功的银行应该是一家服务于普通大众的银行。这在贾尼尼设计的意大利银行的股权结构就可看出些端倪,这家银行最初的股本为15万美元,按每股50元的面值,除10个发起人每人认购100股,募得5万元外,另外10万元则从1000多个小股东募集,很多人的财力只允许他们认购一两股。在营销方式上,贾尼尼一改银行过去坐等客户上门的传统,而采用主动上门推销的方法。

在产品设计方面,贾尼尼也力求贴近普通民众的日常需要。为此,贾尼尼常深入群众,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设计出不少影响深远的产品。

有这样一个掌故最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一次贾尼尼与司机的交谈中,司机建议如果意大利银行能够发行一种代用货币供客户在旅行中使用,就可省去客户携带大量现钞外出的麻烦。这就是旅行支票这一后来风行全球的金融产品的最初设计理念。为了表彰他的司机的创意,贾尼尼象征性地给他一元美金作为奖赏。

贾尼尼是个天生的企业家,似乎天然具有冒险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气质。“永远争第一”,这句今天人们广为传诵的名言就是贾尼尼的首创,也是他一生的信条。

1949年6月,阿马迪·贾尼尼因心脏麻痹,在圣马提欧的私人住宅里与世长辞。

创业指南:

永远争第一,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是一种难得的作风,这是一种豪迈的气概。一个企业,一个青年创业者,只要有了这种目标,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永远独领风骚。

第十章 惠普全球CEO卡莉·费奥莉娜: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

创业铁律:

卡莉·费奥莉娜说:“最艰难的决定往往都是那些单独作出的决定。你必须自己作出选择。只有你自己才能作这些选择,没人能告诉你怎么办。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的好,有的让人备受挫折。但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创业故事:

费奥莉娜1954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她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艺术家。1979年,费奥莉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中世纪历史和哲学学士学位。

后来,费奥莉娜又申请了马里兰大学罗伯特·史密斯商学院,在那儿学到了关于营销、企业运营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还获得了麻省理工大学的理科硕士学位。在商学院学习期间,费奥莉娜初次接触了这个令她今后大展雄才的领域,她用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思索着生活中新的可能性。

不久,费奥莉娜加入了AT&T和朗讯公司,从业务员开始做起。但这只是开始,很快她就在公司里担任了高级职务。

1999年7月,费奥莉娜又接管了惠普公司,出任CEO和董事局主席。在E时代的强劲对手IBM和SUNW的衬托下,惠普看起来好像一个笨重的“老大哥”。费奥莉娜面临的问题很棘手。 但费奥莉娜不会怯场。她说:“我也在工作中害怕过,在生活中害怕过。有些报纸称我‘无畏’,我认为勇气不是无畏,而是对抗恐惧、作出行动。一定要抛开恐惧,迈出第一步。”

费奥莉娜加入惠普公司后,决定使惠普公司寻回过去60年得以维系公司经营偶像地位的经营模式。而在当时惠普的销售额确实超出了预期。同时费奥莉娜面对改革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丝毫没有胆怯,甚至斩钉截铁地向华尔街分析家们宣布,她将惠普公司在新一年度中的销售增长目标由原定的15%大幅提高到了17%。

费奥莉娜的大刀阔斧带给了世界一个新的女首席执行官的印象,她的经营策略也令人侧目。

事实上她也做到了。她给惠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新产品使亚洲的销售量得到回升。惠普一度走低的股票也因此飙升了62%,但这些并没有让费奥莉娜感到满足。

2002年,她领导了IT业界历史上最大的合并———惠普和康柏的合并,这使新惠普创造了多个“第一”———“Windows服务的第一,Unix服务的第一,PC机的第一,管理软件的第一,图像和打印的第一”。

如今的费奥莉娜正走在不同的选择之路上……

创业指南:

一个人在创业时,在各种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强项,是非常有必要的。下述建议对我们可能会更有帮助,可以为你选择创业时作参考:

第一,阅读并研究下列有关选择职业的建议。这些建议是由美国最成功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基森教授所拟定。

◆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有一套神奇的制度,可批示出你的“职业倾向”,千万不要找他。这些人包括星相家、个性分析家、笔迹分析家。他们的法子不灵。

◆ 不要听信那些说他们可以给你作一番测验,然后指出你该选择哪一种职业的人。这种人根本就已违背了职业辅导员的基本原则,职业辅导员必须考虑被辅导人的健康、社会、经济等各种情况;同时他还应该提供就业机会的具体资料。

◆ 找一位拥有丰富的职业资料藏书的职业辅导员,并在辅导期间妥为利用这些资料和书籍。

◆ 完全的就业辅导服务通常要面谈两次以上。

◆ 绝对不要接受函授就业辅导。

第二,避免选择那些原已拥挤的职业和事业。在美国,谋生的方法共有两万多种以上。想想看,两万多!但年轻人可知道这一点?除非他们雇一位占卜师的透视水晶球,否则他们是不知道的。结果呢?在一所学校内,2/3的男孩子选择了五种职业——两万种职业中的前五项——而4/5的女孩子也是一样。难怪少数的事业和职业会人满为患。

第三,避免选择那些维生机会只有1/10的行业。例如,兜售人寿保险。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经常是失业者——事先未打听清楚,就开始贸然兜售人寿。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在你决定投入某一项职业之前,先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性的认识。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和那些已在这一行业中干过10年、20年或30年的人士面谈。这些会谈对你的将来可能有极深的影响。

第五,克服“你只适合一项职业”的错误观念!每个正常的人,都可在多项职业上成为成大事者,相对地,每个正常的人,也可能在多项职业上失败。

第十一章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 一定要追求尽善尽美

创业铁律:

托马斯·沃森说:“追求尽善尽美但没有做到要比追求一般的标准而做到了好得多。”

创业故事:

托马斯·沃森是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始人。1874年2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美国埃尔米拉商业学校。1896年进入NCR(美国全国收款机公司)担任推销员,1914年进入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任公司经理。1924年改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为IBM公司,成为IBM的创始人。

1913年的秋天,托马斯·沃森穿着合体的西服和衣领笔挺的白衬衫,打着质地考究的领带,当他走出NCR公司大门的时候,转过身来,又看了看NCR的旧厂区,然后告诉站在他旁边的罗杰斯和休斯敦说:他打算出去闯荡,要创立一番更大的事业。这一年,沃森39岁。

作为IBM的创始人,沃森的确是一位当只无愧的“IT教父”,作为 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托马斯·沃森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他是后者最为推崇的领导者之一,他是德鲁克的偶像。德鲁克视他为先驱式人物,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后工业社会的缔造者。

他的精力是惊人的,他天生就具有让追随者们“爱”他的那种少有的领袖能力。他个性鲜明,充满活力,喜欢冒险,他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有着毫不动摇的信念。

他是销售方面的天才,比任何人都懂得怎样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企业。他彻底改变了20世纪人们对销售这一工作的定位和理解,他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他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企业家。在美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他是第一个认识到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管理者。他发展出了让IBM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和传统,并将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一文化是IBM不断成功的关键因素。他对“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的贡献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者们对待“资本主义民主”这个概念的贡献如出一辙——他创造出它的现代化模式并在实践中证实它能够运行。

对沃森来说,IBM远不只是一个企业,远不只是获得财富的手段。 IBM就是他的生命,他把自己的整个一生都献给了它。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惊人的远见,不屈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1956年,托马斯·沃森以82岁的高龄逝世。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成功地将IBM转型为计算机公司,并赢得信息业霸主的地位。

创业指南:

“追求尽善尽美”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铭记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这一格言,无论干什么事都全力以赴,追求尽善尽美,那么人类的生活不知要进步多少呢?

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径就是凡事不达目的不罢休,力争完美。而世界上扛着人类前进、梦想大旗在为人类造福的人们就是追求尽善尽美的人。我们做事或是半途而废,或是“还算可以” 即止,那么我们永远与成功无缘。

很多人推说时间不充裕而做了一些粗劣工作。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有充足的时间让我们做到完美。追求尽善尽美、坚持不懈的习惯,会让你一辈子受益无穷。这也正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成功者做事追求最佳境界,永不放松,永不轻率疏忽。

第十二章 IBM公司董事长兼CEO路易斯·郭士纳:客户第一,IBM第二,各项业务第三

创业铁律:

路易斯·郭士纳曾说,信息革命即将发生,但前提是电脑行业停止崇拜单纯的技术,并开始注重技术对于客户的真正价值。简单说来,即客户第一,IBM第二,各项业务第三。IBM再也不能靠亮皮鞋和微笑来过关了。

创业故事: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当今世界50位数字英雄,这样描述郭士纳:“IBM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现年57岁,被称为电子商务巨子。人们一直认为,郭士纳使IBM公司摆脱了80亿美元财政困境并使其有了60亿美元。其实郭士纳的绝技是把原本死板的IBM公司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在电子商务各方面处于优势并且提供计算机服务的公司。自从郭士纳掌权该公司以来,公司的股票上涨了1200%。”

郭士纳出生于长岛,精明干练,说话略带纽约腔,身材矮胖配上圆圆的面孔。他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没上过大学。他们勤勉工作,让四个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结果这四兄弟后来都在企业界声名远扬,当然名气最大的还是郭士纳。

1993年4月1日,郭士纳从埃克斯手中接过IBM权力之柄,担任董事长兼CEO。在纽约希尔顿饭店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对这位美国最大的RJR食品烟草公司老板充满了好奇,让一位外行来执掌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这事还发生在极为官僚和保守的IBM内,实在是不可思议。郭士纳贯穿整个发布会的主题就是:“我是新来的,别问我问题在哪或有什么解答,我不知道。”

郭士纳上任后几周,就在弗吉尼亚州香蒂丽的一个度假胜地安排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IBM最大的200家客户的信息执行官被邀请。这是IBM的经理们第一次站在客户的面前承认自己并非万事通,是IBM的经理们第一次站在一群客户的面前,回答了两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做对的有哪些方面,我们做错了有哪些方面。

正如郭士纳所说,信息革命即将发生,但前提是电脑行业停止崇拜单纯的技术,并开始注重技术对于客户的真正价值。简单说来,即客户第一,IBM第二,各项业务第三。IBM再也不能靠亮皮鞋和微笑来过关了。

基于“客户第一”的理念,郭士纳也作出了他上任后最艰难的决定:IBM要重新崛起,是否必须执行前任执行官埃克斯将IBM进行肢解的计划,而且这一计划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赞同。

1995年6月5日,郭士纳将锋芒扫向了外界。他瞄上了Lotus公司,不顾Lotus总裁吉姆·曼兹的反对,决定强行吞并。而且IBM把购并意向向媒体公布,向全世界发出信号:郭士纳要将Lotus上市的5500万普通股强行收购。IBM开出高价,使股票价格翻了一番。而且郭士纳指示,如果Lotus要是敢于进行“反收购”,IBM将随时抬价,奉陪到底。最后曼兹妥协了。6月11日,这桩生意最终以35亿美元成交,成为软件史上最大的购并案。

而郭士纳将Lotus的Notes软件作为武器,向软件市场发动总攻,一举拿下企业网络市场。1995年,IBM营收突破了700亿美元大关。IBM的大型机业务也复活了。

郭士纳为IBM带来了滚滚利润,也为他自己挣得了不菲的收入。1996年他已获得了82.5万股期权,账面价值6900万。1997年3月,董事会同意再给他增加30万股期权,希望他再干一个任期,直到2002年。为此公司将另加200万股票认购权。如果IBM股票能保持10%的增势,那这批股票将值3.3亿美元。郭士纳也腰缠万贯了。

创业指南:

将“客户第一” 作为创业者的经营信条,凡事均以此信条作为出发点。

经营企业固然要赚钱、获利,但如果将赚钱与获利摆在首位,那么总有一天,低落的业绩会逼得企业去面对现实,去作检讨,以求改进。只有将顾客放在第一位,处处考虑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时常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能够获得客户的青睐和忠诚,企业的营收才有保障,企业获利也就是自然的结果了。

“客户第一”的原则为:

第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