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隐藏在成功背后的78条创业铁律
18751500000003

第3章 摩托之父本田宗一郎:永不模仿别人

创业铁律:

本田宗一郎说:“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永不模仿别人,永远立志创造别人从没有过的高质量产品,正是这样不懈的努力,才走上了汽车产业的巅峰。”

创业故事:

在日本,被誉为“摩托之父”的本田宗一郎,原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在复杂的环境中,惨淡经营,花费毕生精力,创建出世界一流的企业;随后又毫不吝惜地把它交给与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年轻人,自己过起恬淡的生活。无疑,这又是一个传奇人物。

1906年,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滨松市静冈县盘田郡光明村里,一个名叫本田仪平的铁匠家里。本田宗一郎自幼就对机器有特别的兴趣。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往东京,在一家技术商会的汽车修理厂做了一名工人。

几年之后,本田宗一郎回到了家乡自立门户,经营汽车修理业务。1948年本田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公司,并任经理。1958年,他生产出第一辆新颖的C-100型摩托车,这是一种新型摩托车,超过了世界水平。从此以后,本田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本田佳普”高级摩托车,到1983年产量已突破1500万辆,其声望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法国还获得了“法兰西”奖。然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满足于“二轮车”,他雄心勃勃地要向“四个轮子”进军。在他看来本田公司虽然以摩托车称霸,但比起汽车工业,那还仅等于一种儿童游戏活动。当时美国的福特、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自不必说,就是日本国内,也有丰田、日产、三菱、铃木、富士等大型汽车公司。

但是,从小就迷上了汽车的本田宗一郎,一心要生产汽车。1966年3月,本田公司研制出划时代的轻便轿车,这就是“N360”。这种轿车很快成了畅销车。当年,本田公司就生产了10万辆“N360”。

早在1959年6月,本田公司就在美国设立了“美国本田摩托车公司”,在美国每年销售摩托车45万辆。到1975年,本田公司每年在美国销售“西比古”轿车12万辆。后来,又向美国市场推出了更大型的“阿科德”轿车。1980年,本田公司又开始在美国建了一座轿车工厂。10年之后,本田公司在美国生产的轿车已达到年产50万辆,连同在加拿大年产8万辆,再加上从日本运往美国的42万辆,在美国的销售总额已达100万辆左右。

1986年,本田公司又在美国推出了一种“阿刻尤拉”高级轿车。美国汽车行业调查公司的首席专家,在调查顾客满足指数时把“阿刻尤拉”列为第一名,“丰田”名列第二,第一次超过“梅赛德斯”和“奔驰”。

本田宗一郎作为“本田帝国”的创始人,早在1973年就光荣引退了。他把董事长的职位让给了河岛喜好。这对本田宗一郎来说,只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而已。但一位创业者把大老板的位置让给了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一时成了轰动全球的新闻。本田宗一郎的老搭档藤泽武夫也光荣引退了。本田公司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公司最高层的新老交替工作。

事实证明,本田宗一郎的决定是英明的,年轻人比他和藤泽干得更漂亮。本田宗一郎说:“那是十分出色的交接班,还使我一下子年轻了20多岁。拥有知己才是真正的财富呀。”

创业指南:

一个人要想创业成功,就不能一味按照他人的方法去模仿,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创造构想能力。当然,提高创造构想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培养。

第一, 注意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产品的创造、技术的革新都是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构想而成功的。一个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创造性构想的思维就越活跃,丰富的知识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

第二,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勤于思索,好奇、质疑是创造迈出的第一步。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想自行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