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第九个儿子。靖康二年,金兵大举南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的父亲和兄长)被掠。于是,赵构南迁临安建立南宋,偏安一隅,成为历史上乞和苟安的投降主义君王。
为什么宋高宗愿意苟且偷安,却不愿意北伐迎回徽钦二帝呢?其实,高宗在位初期,原是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可是不久后,他罢免了李纲,启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与金议和,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从而使抗战形势逆转。
■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宋高宗赵构与金的议和,不愿北伐迎回徽钦二帝雪洗靖康之耻,主要原因是因为宋高宗赵构担心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害怕徽钦二帝回銮与他争夺皇位。
对这样的说法,有些学者提出了疑问。其实,赵构担心自己皇位的正统性的确不假,但作为一个建立新政权(南宋)的皇帝,保住皇位会很难吗?在中国历史上,遇上这样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禅让,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最好的例子。篡位的乱臣贼子都可以搞一个虚伪的禅让仪式来使自己的篡位合法化,更何况宋高宗比那些贼子的合法性强多了。所以,赵构不愿北伐,迎回徽钦二帝,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
南宋政权实际上是在南方士族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在这样的政权中,赵构的皇权权威是有限的,这与马上打江山或者官僚系统齐备的皇帝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样的一个皇帝,对于地方豪强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牌位而已,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权力。所以,赵构虽然是皇帝,但他的权力与以往的君王是大大不同的。因此,对于他的行为,我们要深刻地体会他实际的权力环境。
赵构之所以能够在南方建立政权,除了他在血统上的优势外,更主要的是他能维持当时各个豪强之间的平衡。在此背景下,二帝如果被迎回,这样的权力制约关系一定会被打破。二帝如果回到朝廷,赵构定能控制他们。但是,若二帝到了某些居心叵测的军阀或豪强手中,进而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问题就麻烦了,国内的政治平衡就会被彻底打破,内乱则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帝的回归已不再是赵构当不当皇帝的问题,而是妄想控制二帝的集团与其他拥立赵构的集团之间的内部矛盾了。即使是赵构自己不想当皇帝,那些拥护他的集团也是不允许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明代宗、英宗时的于谦就是最好的例子。
宋高宗赵构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论后世之人如何猜测,最终的原因或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