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63

第63章 农村学校教育中的新课题

严万林晁宪峰

近年来,不少学生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家园的多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这种社会现实导致许多学生缺少家庭应有的温暖和精神依托,影响学生学习,不少学生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对学生的教育,也失去了家庭的配合。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多集中体现在经济支援方面,给子女的汇款成百上千元,客观上滋长了其中部分学生生活上追求享乐,产生了讲究吃穿的不良风气,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探索和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新课题。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对策:

一、加强德育管理,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德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自理自治和自我教育上作尝试。力求让较多的学生在班上各承担一项工作,各履行一份职责。如,轮流值日、轮流做小组长、当校园墙报撰写员、团委广播室通讯员。学校书画比赛、“庆七一、迎回归”文艺演出,纪念“一二·九”运动等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并有意识地让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负责。学生在尽责的过程中学会了自理、自治,懂得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珍惜班集体荣誉,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使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生活的温暖、校园生活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例如,今年“五四”青年节,校团委组织歌咏赛,让一位有名的“双差生”做该班合唱队指挥,结果获优秀指挥奖,在师生的一片赞扬声中,这位学生精神振奋,从此,不仅表现好,而且学习进步大。

在实施日常规范的养成教育中磨炼学生意志,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时保持经常性、稳定性和一贯性,这就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时,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为目的。集会、课间操、清洁大扫除、寝室的安排布置、作息时间的遵守,既有明确一贯的制度,又有检查评比及奖惩办法。如,学生寝室内要求做到三条线(被盖折叠后放置同一方向上成一条线;洗脸面巾挂在一根绳上,大小长短要成一条线;箱子安放两边,前沿对齐,高低垫平,成一条线)。这样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品质,审美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不少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说,我们在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意志,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克服了讲究吃穿、乱花钱的不良行为,从而放弃了逃学、弃学念头,决心努力学习,完成好学习任务。

二、认真搞好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宝贵,看到光明的前途,从而坚定学习信心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既统一要求,严格检查、考核,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各得其所。对后进生实行“三不”、“六多”的教学原则,“三不”是:情感上不冷遇,人格上不歧视,肉体上不体罚;“六多”是:课堂内多提问,多讲解;课堂外多辅导,多当面评改;生活上多关照,一旦有了进步就要多表扬鼓励。如一位姓蒋的学生地理科单元过关考核,仅得了19分,地理教师冷静细致地分析了他试卷中的得分、失分情况后,与他当面评讲试卷并征询他对地理课教学的意见,实行“三不”、“六多”的教学方法,使这位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地理获得86分的好成绩。近来学习《海洋资源》一章,懂得了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是“天然蛋白质仓库,乌金的储存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之后,他决心学好地理知识,努力掌握科学技术,长大后加入开发海洋资源的行列,亲自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作贡献。

三、切实搞好后勤工作,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温暖感,从而自觉学习

对后勤工作,我们做了三件事:

一是在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同时,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切实保管好学生生活用品。学生寝室定时锁门、开门,学生饭盒出甑后分级摆放,专人看管,待学生取走饭盒不出差错时,管理人员方才离开。这些虽是琐碎小事,但对于父母不在家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如初一一学生,吃饭时发现饭盒不见了,不仅这顿吃不成,下顿饭又无盒蒸饭,引起连锁反应。另一位学生,早上起床时发现鞋子不见了,就下不了床。由于学校值周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工作过细、过硬,立即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赞叹地说,在学校住校很安全。

二是现在的初中生,几乎全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珠、心头肉,宠爱有加,但迫于经济浪潮的波涛汹涌,加之连续六年的大旱,不得不外出打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若不在这部分学生身上送上一些温暖,增添教育措施,将会给班级巩固率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炊事人员岗位责任制》,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保证热饭、热汤、开水和洗脸水的适时供应。全体教职工既教书育人,又当“半个爹娘”,过问穿衣的多少、被褥的厚薄、蒸饭有粮否,生病就医、服药等问题,在这些细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让学生多一分温暖感。

三是带领学生整治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建校门、修围墙、凿水池、硬化校内干道,自己设计花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自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产,明确人生价值在于创造。通过美化环境,励志怡情,益智健体,从而自觉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四、建立家长委员会,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

学校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把学校内部教育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成员把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校内部管理要求,所取得的成绩和需要家庭、社会配合解决的问题等,广泛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宣传、呼吁。适时邀请地方党政领导、主管部门领导和学生家长来校召开声势浩大的家长会议,共同商议教育好家长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的大计,充分引起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关注、关心、支持和配合,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教育网络。

五、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从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四川省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聘请当地派出所所长为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一方面给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为学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保驾护航。

3.邀请南充市教委法制教育科科长来校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

4.与当地司法所联系,请司法所领导到校办法制教育讲座。

5.召开法制教育现场会,让师生参加当地公捕、公判大会,进行现场普法教育。

通过上述教育活动,大大增强了师生法制观念,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六、举办中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

让学生懂得健康的含义应包含如下因素:身体各器官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体质强,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精力充沛,头脑清醒,精神贯注,工作学习效率高;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应该是具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了解,根据心理学家测试表明,30%的中学生均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障碍),列举大量平时学生中常见的由于个性心理不够健康的外在表现言论、行动。通过探病因、列表现、论危害、指导校正治疗方法等一系列活动,让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对号入座,认真咨询,积极配合校正治疗,从而达到了一般说教达不到的特殊效果。

学校教育是一个无极限的新课题,面对新世纪、新千年的机遇和挑战,今后的路怎么走,如何为发展山区教育、振兴山区经济再作贡献,我们正在作深层次的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