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58

第58章 走出班主任工作的误区

王锡元

中学校务工作中很大成分是班务工作,学校的校风学风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心环节是抓好班主任工作。近年来,我对班主任工作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失误,则在于走入误区;成功,就在于走出误区。

一、走出“雇佣思想”的误区

班主任的职责是治班育人,工作繁重而艰苦。说实话,自告奋勇当班主任的并不多。不少班主任是在学校领导安排后其情无奈而为之,个别班主任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其前,不落其后,对得起每月所领的班主任津贴就心安无愧。因此工作业绩平平。这至多也只能算一个“学生头儿”或“维持会长”。

近年来,学校从教师中全面考核、民意测验、择优聘用了一批德才兼备,治班育人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班主任。《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的出台,明确了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建立健全了班主任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班主任进行了责任目标量化考核,将班主任工作的成绩作为分配任务,“农转非”,评职晋级和入党提干的依据。

二、走出“保姆”误区

班主任不是保姆,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习”。要充分发挥班团干部集体管理作用,强化学生自治、自立、自觉意识。班主任“五到堂”(课堂、食堂、操场、会场、寝室),并不等于时时处处庖代学生的手脚和思维,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佣人”,班主任言传身教并不等于事必躬亲,让学生袖手旁观。我们强调在生活上培养其独立能力,在工作上培养其组织能力,在学习上培养其思辨能力,在行为规范上培养其自觉能力,否则学生“保姆”只能是顶起碓窝耍狮子,累死不讨好:既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又使自己陷入事务圈子,作茧自缚。

三、走出“片追”误区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提高民族素质。作为高中教育目标,除为大专院校培养合格新生外,更主要的是为四化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质人才。曾一度,有关部门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看重升学率,致使不少班主任走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全力抓“优生优育”,高一看“苗苗”,高二选“苗苗”,高三保“苗苗”,导致大面积“苗苗”“营养”不良——会考不过关,高考不上线,学生整体素质差。

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全方位管理教育教学,抓好学生综合素质。

四、走出“独角”误区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舞台,班主任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导演出有声有色的好戏的。只凭主观努力,不顾客观实际,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结果事倍功半。我们要求班主任“三沟通”(社会、学生、科任教师),起好纽带和桥梁作用,每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和科任教师联席会议,经常家访,治班育人齐抓共管。

五、走出“纯纪律”误区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班主任治班是为了优化育人环境,为学习创造优越条件,个别班主任认为抓纪律才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抓学业是科任教师的事。只在维护班纪班风上做文章,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这无异舍本求末,买椟还珠。

我们规定班主任每周召开一次科代表会,收集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以求得公共解,及时查缺补漏。要求班主任每周星期日晚组织科代表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组织力量补习,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强化学习效果。要求班主任直接对本班科任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行监督,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走出“纯惩罚”误区

当今,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各个领域。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下,经济杠杆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个别班主任强化经济刺激而淡化政治教育,动辄罚款:上课迟到早退罚多少,出操劳动缺席罚多少,违章犯规罚多少……其结果,诸类不良现象有增无减。学生说:“我用我钱赌自由,今生今世莫回头。”经济惩罚的负效应抵消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正效应。

我们要求班主任强化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警钟长鸣。尤其是对那些差生要做好转化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抓好一点,影响一片,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违纪率。

七、走出“掩丑”误区

在班级竞争中,个别班主任唯恐影响本班目标责任量化积分,千方百计掩饰本班过失,尽量掩盖本班矛盾,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其结果,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我们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通过自查、自纠、自比(查本班失误,比别班长处,纠正失误),不虚美,不隐恶,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现在,我校有一个素质较好的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治班育人效果显著,班级争优创先,蔚然成风。今年有4个班被评为地市级先进班集体,有两个班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