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昌
语文教学的目的很多,但中心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正常的人任何一天不可能不用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这个意义上讲,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在校是如此,将来投身社会更是如此。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在试卷上、作文本上显示的成绩也许是不错的,但在课堂上从来不爱发言,一回答问题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甚至两股战栗,额头出汗;在人群中口讷少言,不善交际。这样的学生即使“满腹经纶”,投身社会也是“茶壶里煮汤圆——有嘴倒(道)不出”。那么,我常想,这能说我们语文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吗?做出肯定的回答是很难的。
但是,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方式,恰恰只注重了“读”、“写”的训练,忽视了“说”的能力的培养。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早就发现了这个弊病,却又苦于没有补救的办法。加强课堂提问是一法,开展讲演比赛是一法——但终究是杯水车薪,无补于大事。
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试行了在每节语文课前轮流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讲演的办法,实践证明,的确切实可行。
其具体做法是:
规定讲演的顺序和时间。我规定以座号为次序,依次轮转,教师一到堂,讲演者就自觉上台。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堂堂安排的麻烦,又使学生不会临堂推诿,并且提前有所准备。时间以3~5分钟为宜,这样既使学生不会草草敷衍,也不至于会长篇大论耽搁授课时间。
规定讲演内容。我规定材料的选择由讲演者自定。只要内容健康就行,不论诗词歌赋、名人轶事、故事寓言……也不论是评议时事,贬扬班内现象,抑或是讲述课文、文学常识。但最好与我们的学习有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拓展知识面。这样不至于空洞说教,也可避免有人讲鬼神迷信或低级趣味的笑话,还会增加同学们听的兴趣,使听者每次有所收获,不会认为白白地浪费了五分钟时间。
当堂记分,规定评分标准。评分采取分项积分法,包括仪表、风度、姿态、语气、手势、流利程度、材料内容及对材料熟悉的程度等,总计100分。第一轮鼓励学生敢讲,后两项定分稍高些,随着轮转次数的增多,则增加前面几项的分数,调减后几项的分数。即开初侧重于“讲”,后来侧重于“演”。这样可督促学生慎重对待讲演,有利于讲演艺术的提高。每个学生讲演结束,教师作简短的评论,指出其成功和不足,既使该生下次讲演可以改进,又使后讲者有所借鉴。
这种办法使每个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两次登台讲话的机会,可以获得十分钟左右在“大庭广众”之下锻炼口才的时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学生喜爱,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很好。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以下几个方面也有收益:
一、扩大了学生的见识范围。学生要讲演,必然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浏览报纸杂志,选取讲演资料,这就使讲演者本人扩大了阅读范围。此外,甲读到的,乙不一定读到了,但一旦讲了出来,就互相交流了课外阅读之所得,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弥补了课本范文少之不足。如有讲《我国各类书籍第一部的书名》的,有讲《语言的时代特征》的,有讲《写日记的三个好处》的,也有讲《中国历代京城今何在》的,还有讲《有趣的“七”》,《谈不要生造词》《中国诗歌小说之最》《作文怎样出新意》……一人一则,各有千秋;一堂一人,堂堂翻新。常常是一个学生讲,下面许多同学忙不迭地做笔记。待全班同学轮转完毕,一个学期讲演结束,其结果必定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效。
二、增加写作练习的机会。学生一般要讲演稿,这样他就必须思索“讲”的艺术——如何具有吸引力和鼓动性,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这对于那些作文时只图写完交卷,连一遍也不检查的学生,尤其是个促进。
有时学生还需边讲边板书,教师可以当场纠正一些读音、笔顺笔画、错别字等问题。
三、巩固复习了课本知识。如学生讲演的《散文美的三个层次》《常见的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格》《常见的几种议论文的开头方式》《〈与妻书〉中的典故剖析》《高中语文第二册最后五篇的作者简介》《“左联”是怎样的团体》《鲁迅作品的特殊标点符号》等等,就是对课文的复习和对老师讲解的有力补充。这些东西由学生的口讲出来,听者有新鲜感,比由老师包办的效果好得多。至少,讲者是比较牢固地掌握了他所讲的内容的。
四、抨击了不良现象,有利于端正班风。有些同学的讲演,是针对社会上、校内、班内的不良现象而写的批判评论文章,如有同学讲演的题目是《牛顿晚年当上了铸币大臣的史话——谈人生如何才有成就》,有的同学讲演了《由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悼词所想到的——一个人的科学成果要以高尚的道德为基础》,有理有据地抨击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歪风,对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很大的启发教育作用。班上曾有个别同学不能正确地处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班长在讲演时就作了《和同学们谈点心里话》的发言,用诙谐的语言嘲笑了那些单相思的同学,善意地批评了一些不正常的苗头,使同学们受到了一次教育。
总的说来,开展课前讲演收益很大,效果很好,用较少的时间换取了较多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真可谓事半功倍。当然这个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我希望语文同行中有志于此者,不妨都来参加这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