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56

第56章 授之以“渔”而非“鱼”——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养

张源

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综合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为起点,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以多样化的师生共同活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的学习成就感和愉快情绪作为不断强化的学习动机。这样,便能促进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目光始终定格在知识上,只重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饭之需……而授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因此,教师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把握好学生思维的起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任何新知识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中,捕捉学生认知的固着点,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寓思考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科学地思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提出的问题要富于启发性、层次性。既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又要注意使学生学会顺向、逆向和多向思维。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发现有关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凭借自己直观先提出某种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揭示某种问题有关规律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向教师质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某一类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和质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心灵并非一块纯净的白板,在这上面可以经过线和点描绘出最美丽的图画,更准确地说是人类的心灵是一部自主的决策机和警觉的环境扫描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方向上,即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我国,自孔子以来,历代学者都把“立志”作为学习的必要条件。所立之“志”,就是奋斗目标,有了这种目标,学生就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减少其他活动,主动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苏泊尔就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关系。”动机相当于目标。可见,目标的重要。在阅读教学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理解能力、审美愉悦、高洁品格等。例如,欣赏诗歌必须定位于词美、句美、形象美、意识美、风格美等。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阅读品味中的统一,美同时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具有真实性、储蓄性、新颖性、延伸性,审美主体要求感悟的客观性、准确性、独创性,二者融合,便能产生艺术性审美享受。一切形式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造成心理的距离,创造审美的情境,使作家的思维能在审美形式的掩蔽下,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读者的心灵中去,让读者感受情境中渗透的无穷美。有了这一目标,学生仔细琢磨,就能较充分、完整、准确地理解诗美。没有明确目标,学生就会无从着手,甚至茫然。巴尔扎克说过:“真正懂得诗的人会把诗句中只透露一点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有了这种明确的目标,诗中的一点点的东西将按照自己的这种意识发扬光大。因为意识是一种理性力量,具有控制人欲望和冲动的作用。

当然,有了目标,并非就能去不懈追求。有时停留于形式,有时停留于口头上,或者一时冲动,或者半途而废,或者一曝十寒,而不能在日常学习中贯彻始终,这就需要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志加以培养。人的自主性是人的自我能动性的表现,如果缺乏意志,自主性也就成了空谈。马克思主义认为:意志的特征是具体有自觉目的的,而目的的形成依赖于认识,没有认识过程,就没有意志行动。人的认识越正确,其意志行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朝健康的、正确的、理想的方向发展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所以要宏观导向、总体要求,时时以目标相激励,以美好的前景相激励。其次是微观诱导、具体落实。学生的知识无穷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持久性,要有一定的意志能力。比如:诗歌意蕴的领悟,它不是单一的知识的显现,而是各种知识的综合,仅从一种途径去理解,难免失之偏颇,且不精透。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感悟诗词带给我们的启示、愉悦和美感。而且不同的诗又有不同的意蕴。它就需要多方面作一些细致的探索、深入的理会、形象的分析。有的东西一时不可能有较深的感受,有的理趣、神韵不可能一时通晓,这也需要长期去琢磨,经常去玩味,广泛去联想,清醒去比照。知识在日积月累中自然而然增多,神韵在长期酝酿中明白。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生焉”。没有这种坚韧、持久的品质和意志,什么事情都会不了了之,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那么,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没有意志是不可能的。所以诗词中讲炼字、讲遣词、讲过脉、讲摇曳、讲跌宕——种种章法。术语概念要具体落实,不能停留于表面,这需要长期坚持,即意志磨炼,同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要敢于创新,敢于从失败中求生存、求发展。这也需要毅力。可见,自主性学习需要对学生意志的培养。

当然,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需要有足够的信心,要有广泛的涉猎,要有循序渐进的态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之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