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55

第55章 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发展——一个博士生成长的启示

杨朴

我收到一封来自深圳国际信托公司的来信。写信者是信托公司副总经理,金融博士,我前些年当班主任时班上的一位学生。

打开信,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他明晰的形象:瘦小的身材、宽宽的额头、清癯白净的瓜子脸,戴着一副中度近视的眼镜,总是带着腼腆的微笑。

他算是我十几年班主任生涯中的一个不“安分”的学生。他高考因几分之差落第后改考入师范。他聪明、反应快,各科成绩均为上等,有条件,有能力争入前三名的行列。但他并不热心追求高分,似乎中上成绩也就心安理得了!然而,课余时间,他的生活领域格外广阔,喜欢文学、音乐,有时还写点诗歌、散文,对报纸杂志上的一些知识竞赛尤感兴趣。喜欢钻研一些深难的数学题,有时一个人在解题时喜形于色,甚至手舞足蹈。师范未开英语课,但他每天坚持学习英语。一些同学说他“专业思想不巩固”。有的老师也对我说他“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这些言论我没表示赞同,但也并不反对。室长多次反映他每天晚上不按时就寝。师范最后一学期开学不久,他在过道的路灯下演算数学题,甚至有时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又到巷道路灯下演题直到天亮,早饭后又接着上课。看到他瘦小的瓜子脸,下巴越来越尖,两眼深陷,面色苍白,除了炯炯有神的两个眼球在镜片下灵活地转动,从外表看,确实像一个身患重病的人。通过观察了解,同学的反映属实。我和他作了坦诚的交谈。他向我道出“天机”——正在攻解世界数学难题“费尔赫猜想”。对于一个全世界数学家都毕生执着攻坚至今未解的难题,我深信对于他这样仅具高中数学水平的学生来说,从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衡量,是一个难以承担的课题。我劝他放弃这样大的课题从基础学起,留待以后攻坚。但他已入这一“魔境”不可自拔。为了他的身体健康,为了不影响他的正课学习,帮他走出困境,我向学校数学组求援,请两位组长论证他的解题是否正确,然后以内行的身份说服他收手,两位老师认真地研究他的解法,认为他的解法缺乏论证基础,是行不通的。但他并不认输。他说两位老师的解法是陈旧的,他说他发明了一个“原动论”,按“原动论”的论证方法去解就成立了。他决心继续下去,决不半途而废。

两周后,他到我家向我请假说要回家治病。我知道是他的心病,回家看病是假,希望得到更多的时间解题是真。我和他谈心,坦诚地对他说,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我尽力帮忙。他对我说出了真话:“杨老师,题已解完,就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时间整理、清誊,然后投交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了结了这件事后才能安下心来学习,养养身体,为毕业考试作准备,否则我不得安宁的……”

他真切的话语,期待的目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看到他憔悴的面容,闪亮的眼睛,内心油然产生了对他的爱怜、同情和敬意。多有个性的学生呀!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强烈的探索、进取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这样的学生是“不务正业”的学生?!什么是“正业”呢?为了尽快解除他的心病,我让他挑选班上数学成绩好,他信赖的两位同学帮助誊清手稿;每天晚上,我给他们打开我们教研室,打开日光灯,让他们有个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四个晚上的连续作战,完成了整理、清誊的全部工作,直到他亲自把稿子封好投交邮局,他的心才平静下来。

我同意了他一周的假,叫他回家好好检查一下身体,治治病。果不其然,由于劳累过度,没有得到好的休息,他得了胸膜炎,幸好是初期,住了二十天院才返校。在病床上,他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说到了我对他的理解、支持、及时给他提供条件,解除了他的困扰,挽救了他的身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同时谈到,他对师范所开课程的不满和对学生管理的死板,以及一些同学、老师对他的误解……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师范毕业后,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并未担任师范所学的课程的教学,而是解了学校急需英语教师的燃眉之急,担任了英语教学,教得很好。在工作中他仍然坚持函授大专,以后大胆报考研究生。终于,成了湘潭大学经济宏观管理专业的一位研究生。毕业后调到成都某金融部门担任领导工作。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的待遇他并不满足,仍坚持学习,不断进取,在全国金融系统三十多名竞争两名博士研究生的角逐中又取得了成功,成为首批新中国金融界自己培养的博士。

这是我几十年教学生涯中担任班主任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这个学生的成才之路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一个人的成功,教育上对他健康个性的发展支持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我当时采取“管、卡、压”的方法(这正是应试教育下管理学生的合理方法),使他“就范”成为一个所谓的“安分守己”的“好”学生,他的最可贵的个性——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就可能断送在我的手里,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他的成才使我深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用爱作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爱学生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选择,关心学生生活,促使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才不误人子弟。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它以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因此,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的不同爱好、追求,形成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一个人健康的个性,受到尊重和爱护,受到鼓励和培养,将得以全面发展,有所成就,甚至创造出奇迹。牛顿不为一个苹果落地着迷而探求,就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陈景润不对抽象的“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手不释卷,专注到了头碰电杆的痴迷程度就不可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宝石。有个性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主体”,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健康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压抑或打击,他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天赋、潜质将难以发挥,成不了材。因此个性的发展与全面素质的发展是并不矛盾的,健康个性的发展是全面素质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破除“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旧观念、旧思想,树立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观,树立起“开放式”的教学思想,才能积极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就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改课题确定为“全面培养,发展个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决定。21世纪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因此教育教学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用一个模子去塑造学生。既要给学生打下全面发展的素质基础,又要注意发展个性特点,研究个性,培养健康个性,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学生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共性要求,又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只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