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54

第54章 浅论音乐以“美”育人的功能

杨朴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教育的效力在于启发诱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努力从事某种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内因起作用,而不是抑制他们被动地去接受某些东西。教育只是外部条件,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本身生理、心理的内部矛盾斗争,这是身心发展的动力。教育工作的成效往往就取决于学生对这一过程的参与和积极态度,取决于教育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和指导他的内部活动,通过内因,促其发展。而通过内因促其发展,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愉快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感人,以美动人,激发兴趣,产生强烈的追求知识的欲望,追求能使他们感到满足的事物的推动力。这就是为他们学好这门学科打开了大门,创造了良好的内因条件。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关闭了这门学科求知的大门,再好的东西都会被拒之门外的。

音乐教学能否取得成效也不例外,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培养学习兴趣。这是学好音乐的关键。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由于它所运用的物质材料——声音,不像语言、文字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性,因此难以表现具体的概念、思想。又由于它是依靠听觉来感受的,是一种听觉艺术,必须包括听觉的全部心理过程:了解声音、听觉、听觉感受和听觉表象、实质。从感性认识进入到音乐的审美意识的全过程,才能理解。因此,学习音乐不是轻而易举能学好的。但音乐最长于抒发情感,它有直接触动人心的美的音响;它是通过演奏、演唱,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审美效果的。因此,它特别具有以美感人、以美动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最宜于抓住它的特点,采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方法。

以“美”育人的目的在于影响人们整个精神世界。这影响既不是通过硬性灌输,更不是强迫接受,而是通过环境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形成的,是通过心灵感化而获得的。以“美”育人一定要给人以真正深刻的美的感受,既有情感体验的愉快,又有理性追求的满足。归纳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寓教于乐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通过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音乐作品的欣赏受到感染激发兴趣

音乐要素的认识——直感欣赏。(这更适合于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师范新生)

1.音响美。可展示不同的乐器并发出音响,突出音乐要素之一的音色美。产生对乐音和乐器的兴趣。如,二胡的柔美,笛子的悠扬、明亮,琵琶的清脆,小提琴的华美,小号的明亮、辉煌,大提琴的浑厚……可在一部电子琴上弹出钢琴、长笛、双簧管、吉他、圆号以及空旷的原野音、神秘的幽灵模拟音等美妙难言的音响,触及听觉,激发对美妙音响的兴趣。

2.节奏美。节奏是重要的音乐要素,是旋律的骨骼,节奏在特殊的情况下,可单独存在,且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可用架子鼓的组合优势击奏出波尔卡、华尔兹、摇流滚、迪斯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奏,让学生认识节奏。可找几人表演秧歌锣鼓的打法,龙灯锣鼓的打法(当地的锣鼓打法表演)。也可借助电教手段播放录像“陕西胜利腰鼓”、“山西威风锣鼓”,展示民族打击乐器的绚丽多彩;以及节奏乐曲能表现出的热烈、欢快、宏大、粗犷的情绪和震撼人心的激情,显示出节奏美。

3.旋律美。让学生听一些通俗易懂、旋律性强、风格突出的短小精品,让他们一领作品的风采。如《喜洋洋》的热烈、欢快,《洪湖水浪打浪》的抒情优美,《保卫黄河》的气势磅礴,《小草》的清新、淡雅……领略旋律美的情趣,产生对音乐旋律美的热爱。

音乐作品的欣赏——情感美的感受。

音乐是情感艺术,在感情领域里音乐不仅胜过文字,而且比其他任何艺术都更能直接更有力地抒发感情,表现情感。柴可夫斯基说“人们的全部情感,都可以用交响乐表现出来”就是这个道理。好的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当时生活思考的产物,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想、智慧、高尚的道德感情。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同时接触到作曲家的伟大的心灵、深刻的思想,感受到他所倾吐的一切,潜移默化地被不知不觉地陶冶着性情、雕铸着灵魂。

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就不可能不被他音乐中表达的英雄主义、乐观精神和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所打动。当我们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一定会被歌曲高昂的抗日情绪所激动。当我们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古战场刀枪剑戟、拼力厮杀的激烈战斗的意境,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出现。当我们欣赏《春江花月夜》时,乐曲描绘的“春”、“花”、“江”、“月”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祖国锦绣河山的美景使我们陶醉。当我们欣赏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时,不能不被悲怨的琴声所表达的旧社会—妇女面对滔滔的江水,悲痛欲绝,控诉苦难生活,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的哭泣声所感动……音乐的情感美、无穷的魅力,必将使人受到心灵的感化,而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兴趣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通过培养和教育形成发展起来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发展的。毛主席说:“要变别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如果尝得味美,就必然会产生对梨的需求和喜爱。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练声组、合唱队、鼓号队、器乐学习小组,新歌教唱、卡拉0K演唱、歌手赛、文艺演出等等。让他们直接参加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地感受,学习,耳濡目染,动脑动手,得到一些成功的情绪体验,逐渐产生兴趣。这是先入为主,干中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好办法。

三、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音乐的目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激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古今中外名人对音乐的高度评价,如,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把“乐”放在第二位。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入人深也。”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古罗马的哲人贺拉修斯把“寓教于乐”当做艺术的法则。列宁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这些名人对音乐的高度评价概括了音乐服务于人的社会功能。通过这样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学习音乐的社会意义,把学习音乐与今后服务于社会联系起来,从而激发起求知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通过举办音乐史、音乐知识讲座,办音乐小报,讲音乐故事,介绍音乐名家、名曲,做音乐游戏等多渠道、多形式激发、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讲:“编钟趣谈”、“五线谱”与“简谱”、“张良洞箫一曲散楚兵”、“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冼星海在巴黎”、“‘耳朵先生’——聂耳与《金蛇狂舞》”、“贺渌汀与《牧童短笛》”……

3.以音乐发展的广阔前景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发挥它古老的“三大作用”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又发现了它还有许多具体的特殊的作用,这就是音乐的特异功能。音乐的特异功能显示出音乐发展的广阔前景,它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音乐的特异功能,诸如治病、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听音乐可使鸡多生蛋,狂暴的狗熊听音乐能安静下来,给植物听音乐可使其丰收)等。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有音乐钟表、音乐书籍、音乐足球、声光控制等等。音乐表现出的多功能都将给人以极强的吸引力,唤起对热爱自然学科的同学也重视和爱好音乐。

总之,由于音乐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在美育诸手段中具有强有力的感染力,有无穷的乐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以“美”促“趣”(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感人,以美动人,叩开学生学习音乐的大门,创造好的学习音乐的内因条件。这样不仅在培养音乐专门人才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为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的创造型、审美型的一代新人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