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51

第51章 繁华的小保宁

李华林

初夏的早晨,略带一丝凉意。我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来到了巍巍的九节岭上,春花未尽,香味四溢,偶有黄莺婉转,轻风拂面,吹得松针擦肩飘落。放眼俯瞰千佛古镇全貌,心旷神怡。近看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来往车辆川流不息;远看缕缕炊烟从绿树掩映的民房中袅袅升起。在镇广播站播放的优美音乐声中,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繁忙。蜿蜒曲折的构溪河仿佛一条绿色丝带,从构溪乡经乐安观大桥、红卫大桥,黄泥包一桥、二桥将千佛勾勒成一个半岛弧形,酷似阆中保宁。怪不得,小时候就听到有人称千佛是“小保宁”。

千佛镇地理位置独特,地处巴中、仪陇、苍溪交界处,山清水秀,得巴山神韵。千佛岩的石窟雕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宗教价值和旅游价值。

2005年,千佛镇党委书记陈涌泉着力进行小城镇建设,积极招商引资。颇具经济头脑的千佛籍开发商杨正生、周泽林看准了商机,投资817.4万元在一片废墟上建起千佛场首幢建筑面积达8174平方米的商贸大楼,从此解决了几百年来均未连通新市街的老大难问题,一条宽阔的商贸步行街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什么“孙二娘酒店”、“果城书屋”、“时尚服饰”、“风味小吃”、“宏燕衣舍”、“夜间桌球”等经营门市应运而生,家家生意红红火火,街道从早到晚热闹非凡,成了千佛场镇最繁华的地带。每逢当场天,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在这里叫卖。2009年,千佛镇党委书记杨杰对千佛场镇一片狼藉的旧市场进行了彻底的综合治理。千佛镇居民岳峰、赵玉琼夫妇深谋远虑,看到市场的发展空间,他们投资150多万元开发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玉峰农贸市场”,硬化地面3000多平方米,修建市场出入口4条道路1000多平方米,建钢结构大棚1000多平方米,修建市场门面房1000多平方米,拥有鲜肉、蔬菜、干杂等各类商品交易固定摊位近200个。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水产交易区、家禽交易宰杀区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等。个体摊点如雨后春笋般地星罗棋布,遍及市场每个角落。从此,千佛以路带市、出入口危险、无公共厕所的露天旧市场的“老牛破车”局面便不复存在了。市场一片繁荣,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农副产品上千种,看得人眼花缭乱,成交额上千万元。各种小摊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无处不展示着市场的繁荣、小镇的繁华。

近几年来,周边乡镇人士都慕名而来千佛场郊买地建房,不到两年,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成了一条宽阔的“千金街”。座座高楼平地起,新建门市达300多个。村民们纷纷住进了小洋楼,用上了天然气,看起了四十二英寸平板电视,还有不少人用上了电脑,买了小轿车,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都市生活。经千金街沿黄泥包一桥和千佛镇实验幼儿园,就来到了广安籍开发商熊代模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的小保宁广场和祥和苑小区。广场地面由大理石、花岗石铺成,栽的是名贵风景树,安的是广场景观灯。闲暇时节,人们总要来到这里聊天、拍照。

往事如烟,东风化雨。上世纪80年代通电后,千佛场街道一直未安装路灯。近几年来,政府在大街小巷、桥梁两边都安上了造型美观的路灯。每天傍晚时分,街道上人头攒动,人们总要漫步徜徉在政府投资300多万元修建的风景如画的滨江路上,透过株株绿树,华灯斑驳的光辉不时洒在人们的脸上,拂面的微风时而轻掠起人们的发丝。此时此刻,人们怡然自得,逍遥自在,无不陶醉在“小保宁”的优美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