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05

第5章 人·太阳

侯国刚

人到晚年,就会想到身后事,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这是很自然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呵。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打算。秦始皇晚年,忙着的是修骊山墓;达尔文在最后的日子里说,“我一点也不怕死,我难过的只是我已经没有力气把我的研究继续下去了”;鲁迅晚年在病榻上盘算的,是体力恢复后做什么文章,翻译或印行什么书籍,并且催促自己“要赶快做”。

最近看斯霞老师的教学影片,这位七旬老人仍然生气勃勃地战斗在教育第一线。课间休息时,她竟然还同孩子们一起跳橡筋绳,而且是这样的意真趣浓。在绳子飞舞中跳跃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分明还有一颗活蹦乱跳的童心!一个人只要有了严肃的生活目的,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事业心也不会泯灭,而且,他越是知道自己接近天年,越是加倍努力,总想为身后多留下点东西。这真像夕阳,越是靠近山头,越是红得热烈,照得殷勤,如痴如醉地顾盼着人间。

其实,太阳坠落下去,并不是就此陨灭,它在十多个小时后,在相反的方向,又会像昨日一样光芒万丈地升起来。人有些不同,“陨灭”了就不会再“升起来”。然而人有太阳所没有的精神存在,这种精神存在就是人的本质和“能量”,这种精神能也是可以传递和转变的,像太阳能转变成土壤的内能、空气的动能、水的机械能、植物的化学能等等一样。如果把斯霞老师比作夕阳,那么,她就正在紧张地把自己的“能”传递给下一代,使之转变成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继续发热发光,永不衰竭。而且人的这种巨大的精神能的转变,不受能量守恒定律约束,它可以任人“创生”,这更是太阳能所不可企及的。所以,我们看到许多革命老前辈,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繁荣,人民的解放,出生入死,奋斗一生,虽已暮年,仍然操劳着国家大事,牵挂着人民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是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