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04

第4章 蜡烛精神赞

侯国刚

在未有电灯之前,蜡烛是很好的照明工具。它比火把、松明方便,比如豆的油灯明亮。“蜡炬成灰泪始干”,它把自己的全部光辉都献给了人们。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很像蜡烛的照明。试想,流着鼻涕的儿童,知识贫乏的青少年,要是没有教师教他们识字、计数,指导他们学习各种科学知识,使他们逐渐认识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懂得人类社会纷繁的过去、灿烂的未来,那么,他们虽有双眼,不是也和“睁眼瞎子”差不多么?即使是奇才伟人,也离不开教师的启蒙和引导。达尔文无比感激他的指导老师亨斯罗教授,鲁迅忘不了他的藤野先生。就说陈景润吧,他怎能忘记第一个敲开他数学思维的门扉,激励他去攀摘“皇冠上的明珠”的那位数学教师呢?还有王亚南、华罗庚、闵嗣鹤等教授,不都为陈景润的成长浇注了自己的心血吗?

但是,照亮了别人,就毁灭了自己吗?答曰:非也。

要说毁灭,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生有灭,没有永世长存的东西,蜡烛自然不能例外。它发完了光,当然是要熄灭的,连太阳也是如此。但是,即便熄灭了,它也有个光辉的一生。而这,却不是一切东西都有的。例如一块湿柴,即使放在热炉明火中,它也只会在呛人的浓烟中化为灰烬,于人没有多少好处。

不应忘记,我们今天照亮的“别人”,和旧社会里的情形完全不同,他们都是革命的后代,壮丽的共产主义大厦的建造者。苏联早期影片《乡村女教师》,对我们很有启发。虽然年轻的华尔华拉终于满头银霜,但她教育的那些孩子,却成长为专家、教授、工程师、战斗英雄……像群星一般,在建设祖国的各条战线,继续着她的事业,闪耀着更为灿烂的光辉。华尔华拉毁灭了吗?没有,完全没有。她的辛勤劳动使“桃李满天下”,应当说,她青春常在,光焰不灭。

所以,教师像蜡烛,却又胜似蜡烛。

广大教师深明此理。他们十分懂得自己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职责,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燃烧着自己的心血去照亮革命接班人的扇扇心窗。特别是打倒“四人帮”后,一些本来打算病退的教师,又收回了递上去的报告;不少年逾花甲的老教师,又回到学校继续战斗;南京大石桥小学年近七旬的斯霞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真像蜡烛一样:油不尽,光不灭。我赞美蜡烛,赞美崇高的蜡烛精神。我更赞美教师,人民教师的精神和事业更为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