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1844300000039

第39章 钓钩上的快乐

张铨

退休老人各有所好,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爱好栽花养鸟,有的爱好麻将扑克,有的爱好琴棋书画。正因为有种种兴趣爱好,才没有失落感、孤独感,才老有所乐,身心愉悦。

我的最爱是钓鱼。老伴尹显琼的最爱,也是钓鱼。

老伴开始喜欢钓鱼的历史,大概有30年了。30年前,一个周末,我去汤家沟石河堰钓鱼,她在旁边打毛线。一根离我比较远的鱼竿浮漂在动,我叫她提一下。她一提,拉起来一条大黄辣丁,兴奋不已。从此以后,对钓鱼有了兴趣,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退休以前,每逢周末,我们和几个年轻人起早贪黑,骑自行车跑扶农、奔老土地,劲头十足。退休以后,时间更充裕,每周至少有一两次在水边垂纶。虽然不能够跑远,不能够钓大鱼,但是,在方圆10公里范围内,山山水水,河沟堰塘,好多地方都有我们的足迹。

之所以钓鱼人不怕晒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渴不怕饿不怕苦不怕累,就是因为钓鱼能让人如痴如迷。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泓清水,一根钓竿,两眼盯漂,凝神屏气,物我两忘,一切烦恼都抛在了九霄云外,唯有宁静的好心情。

钓鱼是钓心情,是钓心动。鱼动漂动,漂动心动。这种心动,充满期待、紧张、兴奋、激情,给人的快乐难以用语言描述。钓上了鱼,鱼竿颤动,手感奇妙,妙不可言。特别是钓到大鱼,鱼在水里左冲右突,钓竿如弯弓,钓线嗡嗡响,那种手感令人热血沸腾。有了这种心动,这种手感,吃苦受累又算得了什么。

我和老伴钓鱼,不仅获得了快乐和情趣,还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耐心、知足常乐的心态,强健了身体。我们都是动过手术的人(老伴是胆囊切除,我是胃大部切除),现在虽然皮肤黑头发白,但没有病痛,腿脚有力,自我感觉良好。去滕王阁背后山顶废弃喷灌池钓鱼,从山脚到山顶,我们一直爬坡40多分钟,也不觉得怎么累。

有的人钓鱼在娱不在鱼,钓鱼不吃鱼。我们是娱、鱼兼顾。钓到的野生鱼不多,但也足够一周美食两三次。鱼肉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而且富含磷、钙,多吃有益,何乐不为?

老同事老邻居有谁生了病,送几条鲜鱼去,比珍贵礼品还要珍贵,因为在病人眼里,那是深深的情意。

经常钓鱼,钓技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南充地区11个县市老年钓鱼协会钓鱼比赛在阆中水上娱乐城举行。尹显琼作为2队队员、唯一的女选手参加了比赛,成为一大亮点。上午手竿下午海竿两场比赛,她钓得鲤鱼46斤,夺得个人冠军。她和廖德智老师组成的阆中二队夺得了团体冠军。获得奖金100元,买了纪念品——一支手竿。2004年我参加了南充老年体协举办的钓鱼比赛,获得团体第四、个人第三的成绩。

有一年5月应老年钓协主席王大禄之邀,我们去南充参加了南充市“老鬼风行杯”钓鱼赛。除了我们三个老年人以外,其他都是年轻人。高手很多,都是竞技钓法。我们的目的不是名次,是感受竞技,开阔眼界,增长见识。5月2日比赛那天,风雨交加,我们真的是经了风雨见了世面。比赛结果,成绩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目的达到,开心一次,潇洒一回。次日,《南充晚报》报道了这次比赛,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在众多男选手中,年过七旬的女选手尹显琼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风景。尹显琼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张铨来自阆中,是一对铁杆钓鱼爱好者。”

钓鱼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

在钓鱼实践中,我喜欢思考,喜欢研究钓技。最近十几年,每次钓鱼都有日记,记录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和钓技方面的感悟、思考。现在,对钓场、钓位、钓具、钓法、钓饵、调漂、气温变化、气压变化都积累了一些经验而且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我还喜欢交流钓技,不仅阅读了很多别人的经验文章,也写文章介绍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从2003年到现在,在全国主要几家钓鱼杂志(《中国钓鱼》《钓鱼》《钓鱼人》《垂钓》《时尚钓鱼》)上发表了130多篇有关钓鱼的文章,大约20万字。我和老伴都是阆中市老年钓协的忠实会员。我们积极参加集体钓鱼活动,经常和钓友切磋交流,谈笑风生,开心快活。为了多搞集体活动,让大家开心,最近几年,我每年从稿费中拿出200元赞助,虽然微薄,也是一片心意。

我们曾经到福建,住在女儿家里。无论在来舟还是在福州,我们都热衷钓鱼,而且在当地结交了一些年轻的钓鱼朋友。他们引路,陪同,搀扶,言传身教,热心帮助。难忘来舟钓友情,难忘福州钓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永远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回味钓友情,心里充满甜蜜和温暖。

我和老伴的共同追求是健康和快乐。钓鱼给了我们身心健康,钓鱼给了我们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