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53

第53章 邓稼先 两弹元勋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邓稼先出身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祖辈中有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父亲邓以蛰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还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邓稼先从小就聪明好学。

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赴美读研究生的考试,第二年秋天,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物理。他学习成绩突出,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修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二十六岁,人们都开玩笑地称他为“娃娃博士”。

1950年8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后,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

“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他回家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到外地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他的身影只出现在警卫严格的大漠戈壁。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研究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带头攻关。

1964年10月,经过所有科研人员的努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紧接着,邓稼先又投入到对氢弹的研究中,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了氢弹。中国研制成功两弹所用的时间是当时全世界最短的,这使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邓稼先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他总是出现在第一线。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性,却还是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后来,邓稼先回北京时,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后,强拉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性物质。邓稼先并没有因此对工作有丝毫怠慢,他坚持回到了核试验基地。

1985年,身体每况愈下的邓稼先不得不离开西北戈壁回到北京,这时他被确诊患上了癌症,并且已经是晚期,无法挽救了。他躺在病床上,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二岁。他在临终时仍不忘我国的核事业,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微阅读

邓稼先(1924—1986),物理学家。安徽怀宁县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