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调动一个人潜能的神奇的催化剂,它能将各部分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起着基石性的支柱作用。可以说,信心是实践赋予的结果,又是实践最好的见证。
人的一生是在实践中度过的,在现实生活中,自信心所产生的神奇的力量,给人带来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
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4分钟跑完1英里(约1609米)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在1954年,罗杰?班纳斯特就打破了这信念障碍,他之所以能创造这项佳绩,当然少不了体能上的苦练,但更少不了精神上的突破,即非常强的自信心。他曾在脑海里多次模拟4分钟跑完1英里,长久以来便形成了极为强烈的信心,因而对神经系统犹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他果然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
在日本,有两名年届70的老太太,一个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了,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个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大小,她坚信自己还能运动。于是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后来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跃而成为最具实力的经济大国,一方面得益于大发“战争财”,另一方面,也在于吸收了众多的移民,各国优秀人才的引进促进了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其自成一派的民族素质,在于创新的意识和强烈的自信心。
与美国人的教育思想相比,我们的教育表现出太多的保护、灌输与训导,具体表现在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的过度保护倾向。下面这位母亲的表现,在当今的父母中极具代表性:
5岁的女儿在离家两条街的小公园里玩,她妈妈坐在一旁看着她。儿女很安静,她慢慢地把沙子从一只手上倒在另一只手上,忽然问妈妈:“我可不可以荡秋千呢?”“如果你喜欢。”妈妈回答,“让我拉着你的手,这样你不会被伤着。我们要非常小心,从后面绕过去,这样我们不会被别的秋千碰伤。”妈妈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她,走向秋千。女儿坐在秋千上,妈妈说:“要不要我来推你?”女儿说:“能不能让我自己来?”“不行,那样你会掉下来的。”女儿非常安静地坐着,牢牢地抓着秋千,妈妈推着她,很快她觉得厌倦了。就从椅子上滑了下来。“小心!宝贝。”妈妈很快拉住了她的手,“我真担心你被荡来荡去的秋千打倒。”
妈妈领着她走过了单杠,女儿站在那里,看着其他小孩在上面翻腾,就说:“妈妈,让我试试。”“不,那样太危险了,还是去坐滑梯吧。慢慢走上去,小心不要摔着,我要在底下接着你。”女儿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滑梯,她坐下,慢慢地往前蹭一蹭,坐到了滑梯边上,两只手紧紧抓住滑梯的扶手。“等一等!等其他孩子滑完了,要不他们会撞到你。”滑了几次滑梯,女儿说:“我想回家,我累了。”
整个过程中,女儿从来没有大声叫过, 也没有放开噪子笑过,也没跑也没跳,因为她玩得并不开心。妈妈过分的保护,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实践的精神乐趣,没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体育不仅是一个锻练身体的手段,它还可以教会人如何迎接现实的挑战。
可是,很多父母常常低估了孩子自我实践及学习的能力,常常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打击。比如3岁的孩子自己穿鞋去幼儿园,妈妈说:“来,妈妈给你穿,你穿得太慢。”妈妈抱过孩子,三下二下系好鞋带,孩子面对妈妈熟练的技巧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于是灰心了。其实,放手让孩子去做,第一次有可能做不好,以后却会做得又快又好。到时再加以表扬,孩子会认为自己学了一技之长,对以后处理其它事会很有信心。
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动手做事的实践中,如何给孩子信心呢?
一、要以积极的心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
一个小女孩很胆怯,妈妈总是安慰她:“宝贝,别害怕,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一次去麦当劳吃快餐,看见别的小朋友得到拼图玩具,自己也很想要,妈妈便鼓励她自己去向阿姨要,可孩子鼓足了几次勇气,最终还是不敢独自一个过去,令这位妈妈很失望。所幸这位妈妈很有耐心,最终小女孩终于自己得到了玩具,非常开心,从这次“勇敢”的实践中得到了自信。
二、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明白阻止和安慰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对孩子自信心的不同作用。
我们常会遇到这类情况:因为孩子小,还不具备某些技巧和价值观念,常会打碎碗碟或比较昂贵的物品,阻止和责骂都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不要动,你会弄坏它的。”、“等你长大一点再来帮忙好吗?”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做某种事情。
再如:一个孩子从冰箱里拿出奶瓶,可他的小手还不足以抓牢,奶瓶掉到地板上,奶水溅得满地都是。妈妈走过来,并没有责怪他,反而与他一起玩起地板上的奶水,孩子觉得很有趣,玩得很开心。后来妈妈引导孩子用布将地板收拾干净。妈妈又拿出一个奶瓶,教给孩子从瓶颈处抓住,这样才比较容易抓得牢,她不仅教给孩子以经验和技巧,更给了他信心。
总之,当孩子做一件事情没有成功的时候,父母应避免用语言来责怪孩子,父母必须清楚,做一件事情失败仅仅说明孩子缺乏必备的技巧,而丝毫不该影响孩子自身的价值,他们毕竟是一个孩子,父母应该鼓励他们敢于失败和改正的勇气,切不可讽刺打击。同时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用不同的方法,从根本上鼓励孩子勇于实践的自信心,有这种自信心的支持,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实践中做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意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坚强的意志力在一个人成才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加强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他们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孩子们的意志力薄弱,经不起实践的困难和挫折,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曾对全国近10个省市的2万多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在“你认为自己的弱点是什么?”的选项中,有45.2%的同学认为自己“意志力不强”, 17.5%的同学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两者相加占被调查学生的近三分之二。个体意志力坚强与否,承受挫折的能力强与弱,并不像有些父母那样错误地认为是与生俱来的,而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影响。孩子的问题反应在成人身上,是人为地剥夺了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是父母没有培养出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许多家庭中,孩子受到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长辈对后代的爱,就是要让他们幸福,一切包起来,一包到底,把自己认为能使孩子感到幸福的东西都给孩子,唯独不给他们实践磨炼的机会。有的父母在孩子参加完军训、远足、野营等磨炼意志的实践活动后,看到孩子瘦了点,晒黑了点,就心疼得不得了,回到家里活儿不叫干,要什么吃的都满足。难怪日本人曾说:“非常羡慕中国的孩子,他们享受了世界上最好的待遇。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的支出,在世界上也许是最高的。” 这种“最好的待遇”的结果却是:孩子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太差。
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必要时候在冰岛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存。”
父母们常为孩子做事缺乏毅力而苦恼,的确,意志薄弱的孩子很难成才。可是,仅仅因为孩子生来娇气吗?说来养成孩子这些毛病,总是事出有因的,而且一般都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有关。
9岁的女孩小英被教练选中,参加了区里的少年游泳队,她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在同龄人中都是很出色的。可是,小英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教练不了解她的内心。练了两周后,小英出现了一些反常表现,她对教练说肚子痛,哭着要求陪同她的母亲带她回去,连续三次出现这种情况。随队医生给小英做了身体检查,却未发现任何异常,教练告诉小英的母亲,最好带孩子去进行心理咨询,也许是有什么心理的原因,使孩子不能坚持训练。
在心理咨询中,小英的母亲说出了下列情况:“这孩子从小就有这种毛病,有时说肚子痛,有时还发烧,这样就能不去幼儿园或上学了,可是一回家,就全好了。”当心理医生问到对小英练游泳的看法时,这位母亲说:“就是为了让她锻炼身体,不一定将来当运动员,我和丈夫都不懂体育,所以对她要求并不高。”心理医生说:“您是否想到,参加游泳训练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小英身体素质好,也没有因为游泳而感冒过,她说肚子痛,恐怕还主要是她的老毛病,精神容易紧张,而且想逃避训练。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她战胜一时的软弱,坚持就是胜利。你们并不在乎她是不是以后会拿冠军,而希望她通过坚持练游泳,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有毅力的孩子,对她的将来是大有益处的。”
还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做的:
“我的儿子迷上了体操,可他胳膊摔脱臼过,最近又患感冒,还不肯休息,我怎样说服他先别去训练呢?他才5岁呀!”原来,孩子4岁在幼儿园时就被选中练体操,教练还特意做了家访,从身体和体质遗传方面来分析,孩子比较适合练体操,他自己也很努力,训练一年多从来没缺席过。可是孩子的父母心想:听说练体操淘汰率很高,他能练出来吗?再说,他一上学,学习受影响怎么办?孩子的祖父母也放出话来:“我们的孙子这么机灵,以后一定要上大学的,别去练‘把式’了,摔坏了胳膊、 腿的怎么办哪?”孩子正处于父母与教练的激烈争夺中。
在上述实例中,小英的父母却扮演了一个动摇不定的角色,所以小英也抓住了母亲的弱点,而找理由打退堂鼓,一个游泳天才可能就会断送在她父母手中。而另一位孩子的父母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完全成了毁坏孩子意志的“杀手”。
体育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兴趣爱好,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并不在于他是否能够达到最高水平,主要在于他们在坚持参与和实践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战胜挫折,他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和升华,其心理素质和各方面素质都会得到磨炼与提高。所以,我们提醒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爱孩子必须得法,千万不要成为孩子成才的绊脚石,只要是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实践活动,应尽量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不要以成人的意愿代替孩子的意志。否则父母在无意之中,就可能扼杀了孩子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来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所特有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和磨练而得来的。那么,在培养孩子意志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介绍的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一些方法,供父母参考:
一、根据孩子自身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
二、激励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是培养孩子坚强意志的重要方法。“愚公移山”的寓言、“卧薪尝胆”的典故、英雄和伟人的事迹,无不让孩子受到暗示性的启发。
三、意志是可以调控的情感,情感又是意志的活力。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时,通过父母的情感激发孩子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支配意志的动力。
总之,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意志坚强的培养者,在实践的挑战中,给他们以勇气、力量和信心,帮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以不怕失败、不怕实践的坚强意志,去创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