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实践后果惩罚法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实践后果,从而知道要对自己的后果负责任。在这种方法运用的过程中,父母要尽量减少对孩子行为的干涉,让孩子自由选择,他会在实践中尝到自己选择的后果。如果父母总是不停地唠叨、埋怨,孩子们就会转移注意力,使他们觉得保护自己不受谴责和维护自尊心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时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二、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运用实践后果惩罚法,父母可以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训他,因为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孩子适当的教训。
三、要态度坚决,同时又要充满爱心。有的父母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只记得要惩罚孩子,因此常常放弃了父母应该具备的爱心和耐心。当孩子没有按照事先说好的去做时,父母不是让实践后果去惩罚孩子,而是过于严厉,对孩子大声斥骂,怒火冲天。这样的教育,不再是“实践后果惩罚法”,而变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行为。父母的这种不理智的做法,可能会很伤孩子的心,同时会引起孩子的某些逆反行为。
四、视情况而用。一般来说,只有当过失后果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才可以让孩子尝尝这种后果带来的惩罚,如:孩子损坏玩具——只能玩损坏的玩具,或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修理;不吃东西——挨饿;跟小朋友抢玩具——小朋友不再理他。
有时你不能用实践后果法,因为那对孩子很危险。比如,你不能让孩子碰暖瓶,孩子碰暖瓶的实践结果可能会非常危险,这时可采用逻辑结果法即限制权利法和剥夺权利法。如:拿跳绳打人——一周内不准跳绳;拒绝定时刷牙——不再给糖果或饮料,直至开始定时刷牙;随地扔果皮——3天内不准吃水果;不吃蔬菜——不给他喜欢的东西吃;贪看电视忘了作业或看电视超时——一周不准看电视;乱发脾气——周末不带他出去玩,等。
五、运用实践后果法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要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这是运用实践结果法的重要前提,必须明确惩罚不体罚。
第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折磨。自尊和自信是孩子上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如果缺了自尊心和自信,孩子就会破罐破摔,情绪低落,不求上进,过失也难以改正。
第三,根据不同个性特征区别对待。有的孩子情绪、意志坚强一些,有的脆弱一些。有的孩子对这种惩罚满不在乎,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比如,玩具坏了不给买,我不玩了;衣服撕破了不给换,我就穿破的,在思想上不起什么刺激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此类孩子最好不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有的孩子则正好相反,对“实践后果的惩罚”反应极为强烈,心理上受到刺激过大,这时父母就要观察,掌握火候,运用一般的批评教育能够解决问题,就不必非得要采用这种教育方法。
第四,让孩子在惩罚中学会反思。要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惩罚,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了,今后应该怎么办,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后将怎样做等,让孩子学会反思总结,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成功
人生如山,平坦的山路过后总有一些崎岖陡峭的山峰;人生如水,平静的水面之后将是排山倒海的波涛;人生如路,笔直的大路过后总有一些弯曲的小路。人生就是如此,不可能永远都没有荆棘,不可能永远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都是笔直的大道。
哲人曾说:“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人生中的每一次失败,都是实践的考验,也是更进一步地向成功迈进。挫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所难免,是实践使你意志更坚强。成功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乐观,积极,挫折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转折,失败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一再地逃避,退缩,挫折使他们一蹶不振,从此跌入深谷。
孩子的成长是在实践中度过的,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遭遇很多失败、痛苦。在挫折面前,有的孩子会出现暴怒、恐慌、悲哀、沮丧、退缩等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有的孩子却把挫折作为前进的动力,摆脱失败,并最终走向成功。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巴雷尼,就是一个在实践中经受挫折而不气馁的典型例子。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人,虽然当时他的妈妈也非常的痛苦,但是意识到巴雷尼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需要有人使他从挫折中摆脱出来,就鼓励他说:“妈妈相信你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当时巴雷尼虽然很悲痛,听到妈妈的鼓励后,知道上帝给予他挫折,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此之后,巴雷尼和妈妈一有时间就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巴雷尼的妈妈尽管得了感冒并且发高烧,她仍然按计划帮助巴雷尼来练习走路。虽然妈妈当时非常辛苦,硬是帮助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巴雷尼通过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带来的不便。巴雷尼在妈妈坚持不懈地帮助和不断地鼓励下,终于经受住了上帝给予他挫折的严酷考验。巴雷尼因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的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从巴雷尼这一经历中我们获得了启示:做父母的当孩子面临挫折、困难和失败时,不应怨天尤人,不应抱怨上帝不公平,不应暴怒、悲哀和沮丧,更不应让孩子选择逃避现实。而应鼓励孩子去勇敢面对它们,通过刻苦地努力、坚强地毅力来战胜它们,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让挫折、困难和失败来做孩子的控制者,是要做实践的践行者和勇敢者。
孟子曾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增其所不能。”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面对接踵而来的种种挫折和困难,并没有被它们所吓倒,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获得了巨大的数学成就。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人生的考验第二次降临在华罗庚身上,1928年他不幸感染了伤寒病,依靠妻子的照料才挽回了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他因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华罗庚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虽然生活非常辛苦,但他却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数学系全部课程,自学英文、法文和德文,而他的学术成就也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认可。“文革”期间,又一次考验降临了,华罗庚在昆明每天都面临生命的危险,可他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阁楼里,艰难地写出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
培养孩子也要像华罗庚一样,当困难和挫折降临到你的生活,你一定要抬起头来,笑对它,战胜它,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成功一定会属于你;相信你一定会战胜人生中所有的挫折、困难和失败,而不是被挫折、困难和失败所打倒;相信在这场战争中你一定会是胜利者。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失败,孩子既需要有耐挫力,也需要有排挫力。其中,耐挫力会使人用于承受各种生活挫折和困难,不应因一时的困境而丧失斗志,放弃对希望的追求;而排挫力则使人善于化解生活挫折和困难,勇于与挫折和困难作战,做命运的主人。
挫折就如弹簧,当你勇敢面对它时,它就会退缩,当你退缩时,它就会来压迫你。这也是人生对你的考验与历练。人的一生是在无数次实践中度过的,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会经受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而每一次实践都有一个收获,又都是一次成功。科学家庄纳思?思克的看法,正说明了这一观点。
庄纳思?思克发现了小儿麻痹症的疫苗,他的伟大发现,使许多人避免了这一病痛的折磨。可因为他是通过二百次的试验才得到这个结果,有人便问他:“你的最终发现是最伟大的,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你前面的二百次失败呢?”他回答道:“在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二百次的失败,在我的家里,我们从来不认为我们做过的任何事情是失败的,我们所关心的是,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知识。我在第二百零一次试验中成功了,我如果没有前面二百次的经验,就不会得到第二百零一次的成功。”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
爱迪生也有这样的经历。通过几千次试验,他才发现了适合做电灯丝的材料,他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失败,而是发现了几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正是由于他不懈的努力,我们今天才摆脱黑夜。
事实上,我们知道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通向成功的路途中总是充满艰难与挫折,让我们感到失望,甚至还会退缩。一个人生命的进程,也是失败与成功的实践历程。
毫无疑异,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有限总会犯一些错误,总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失败,这很正常,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对待它的态度。如果可能,我们一定会指给孩子一条捷径,使他们的人生中只有成功、欢笑和幸福。
这种主观上的愿望是美好的,只是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孩子,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失败的经验中学习和进步。因此,当他们犯错误或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无论基于怎样的目的,都不能轻视他们,不能谴责和打击。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失败仅仅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应当鼓励孩子有勇气面对它,不能使自信心受到损伤,这也是实践出真知的意义所在。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父母的谴责,尽管出发点是害怕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产生相反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害怕孩子犯错误,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会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才是实践教育法的核心与目的。
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当受到失败的挫折时,必然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影响到个人的潜能发挥和期望抱负。作为父母,只有适时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失败与成功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实践的磨炼,反而更能增强承受力,使人积累经验,变得成熟。同时通过客观的分析,找出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克服障碍的办法,继续向人生目标迈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生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没有实践,就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让孩子在实践中增强自信
实践使你梦想成真,实践使你更加充满信心。美国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他让校长叫来三位老师,并对他们说:“根据以往的教学表现,你们被评为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特别挑选了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孩子都要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并告诉他们,要像平常一样教学生,不要让孩子或父母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结果不出博士所料,一年后这些学生的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值高出两三成。
而事实上,这三位老师和学生都是随机抽出来的,因为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就充满了信心,工作中自然就很积极卖力,而且他们认为学生也是好学生,结果全都真的优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