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好办事
18319600000008

第8章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3)

可见,“小人物”的力量汇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人物”。所以作为领导一般不要轻意得罪小人物,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留下后患。要学会与“小人物”交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要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与“小人物”的关系、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时就晚了。所以应记住:你平时花在“小人物”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优势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得到加倍的报答。

要想说好话、办好事,还应对“宰相家奴七品官”这句话给予新的理解,即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人,有道是“深山藏虎豹,田野隐麒麟”,更何况一百个朋友不算多,冤家一个就不少,越是小河沟子越可能会翻大船。在芸芸众生之间,有着无数能够在关键时刻大显神通助你成功的“贵人”,或许就是这个“小人物”。所以,想要急时有人帮,就要随时随地广泛交往,多结善缘才行。

5.与人沟通要斟酌场合

人们说话办事,不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付诸实施的,必须要加以选择,注意对象和场合。比如恋人间可以说很多“内部语言”,然而这种“内部语言”就不是随便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说的;夫妻间可以表现亲密的举动,而这些举动却是不可在任何场合都能表现的。说话办事也一样,同一句话,同一件事,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种关系中可以说可以做,但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种关系中就不一定行得通。如果不懂得这些技巧,不仅可能会影响交流效果,严重者甚至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美国前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对前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错误的在这种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其不当的玩笑。为此,前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这说明,在庄重严肃的场合里是不宜开玩笑的。

说话必须要讲究场合,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气氛情境的话,往往与初衷适得其反。一般说来,在非正式、非公开场合,如家人、夫妻、密友之间的私人交谈,街坊邻里茶余饭后的品茗闲聊,三朋四友酒席宴会上的横扯竖侃,师生同事邂逅相遇的问候致意,可以随便一些,轻松一些,措辞不必那么讲究,即或出点格,也无妨。而在正式公开场合,如做报告、演讲、谈判、辩论、会议发言、答记者问、主持节目、讲课,以及外事活动等情况下,就应严肃、认真,尽量选准词语,把握分寸,绝不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特别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的人,在这种场合更应注意。

说话场合有该说与不该说之分:

小朱正在主持婚礼。按照家乡风俗,新婚那天,新郎、新娘要入席吃菜用饭,然后分桌敬酒。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入席,各位来宾也分别入席,第一盘盛满喜糖和糕点的金色塑料盘,由一个帮忙的伙计端了上来。可是就在伙计把盘子放在喜桌上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盘子破裂了。宾客们听到刺耳的声音,目光全都扫了过来。端盘子的伙计吓了一跳,慌了神,脱口而出:“怎么是个破货?”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被在场的人真真切切地听到耳朵里去了,气氛一下子紧张了。主持人小朱见此情景灵机一动,高声说:“大喜、大喜,这叫做破旧立新,岁岁平安。”一句话使得本来十分紧张的空气顿时又欢腾起来。

众所周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生快事,是喜庆吉祥的日子,然而由于说话人水平有限,致使欢乐高兴的气氛一下子被伙计弄得紧张起来,要不是主持人会说话,圆了场面给伙计找了个台阶下,可以想象,场景会多么尴尬呢?

大家知道,说话是为了办事,办事必须说话。

某单位里有一位男士,爱在业余时间玩扑克,经常玩到深更半夜。妻子对丈夫的这一做法很不高兴,下决心要给他扭扭这个弯儿!一天晚上,当丈夫与同事们又在一起打牌,正玩到兴头上,她来叫丈夫了。丈夫答应马上回去,让她先走。妻子不从,一定要叫他立即回家,并动手拖他走。丈夫觉得妻子在家里管这管那可以,现在管到外边来了,使他当众丢了面子,回家以后,他越想越气,打了妻子一耳光。这位丈夫为何如此大动肝火?不用说,是因为妻子使他当众丢了面子。

俗话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纵然这位男士不对,做妻子的又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掉他的价呢?假如妻子能换种方式,一说家里来客了,或说家里有急事,找个借口,也算给丈夫一个所谓“男子汉”的面子。丈夫回家后总不至于打她一巴掌吧!更何况,当着那些牌友的面,做出这不该做的举动,牌友们又会有什么感觉呢?以后又会有谁敢与丈夫交往呢?

当面教子是因为子是幼小的,是未成年人,无论你在什么场合下教育他、训斥他都不会有损于孩子的身份,而且还能给他以警示作用。相反,如果对待妻子也像对待孩子一样,在众人面前训斥她,则必然会损伤妻子作为成年人的尊严,让她下不来台。

同样,与领导交往、谈话同样需要注意场合、地点和分寸。

有一个传说,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先后有两个少时的朋友来找他求事做。这两个朋友为套近乎,一见面便说出了当年的实在嗑,第一个朋友说当年他们怎么给财主干活白干了,财主给送来饭,被他们用锄头把饭罐子弄打了,汤流了,饭洒了,无奈他们只把豆子怎么样拣吃了,没等说完便被朱元璋下旨砍头了。

后来,另一位来找他要官做,朱元璋又把他传进来。这位朋友很聪明,刚一见面就跪伏在地,口称万岁。朱元璋假意忘却,这朋友编了一套谎言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出征,手使弯钩枪,打破罐州城,吓跑了汤元帅,活捉豆营兵,多亏菜将军,救驾眉头功。”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又想起当年大家同甘共苦饥寒交迫的情景,不由得感慨万千。再加上这朋友会说话,心里自然高兴,于是封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这虽是传说,但很说明问题。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言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副好口才,能言善辩,应对如流,确实能够展示自己的风度、才干,获得交往的预期效果。

但是,在许多场合,好口才却不能派上用场,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例如,一个人在情绪失控的场合下,无论如何安慰都难以使当事人接受,不如等冷静下来,等他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为好。

不同的说话场合有不同的说话分寸,如说得深了、浅了、轻了、重了、庄了、谐了、喜了、忧了,都会影响办事效果。俗话说,紧睁眼,慢张口。这就是说,说话办事要动脑筋,注意观察,看一看时间、地点、对象,有没有阻碍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说话办事的目的。

6.说话要给对方留面子

说话办事中,有些人总以为自己聪明,动不动就想拣点小便宜,再不就偷偷摸摸地搞点小动作,好像别人都是傻子,惟有自己聪明似地。对于这种人按说不应该客气了。但人生在世,都有个面子,尽量不能把事做绝了、搞僵了。

一次在酒店里,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顺手把制作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插入”自己的口袋。这时,服务小姐看到了,但她没有当场给他难堪。而是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景泰蓝食模的绸面小匣说:“先生,我发现您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点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经理同意。我们把这双图案最精美的景泰蓝食筷赠送给您,并按最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

那位外宾自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音,在表示谢意之后,他借口多喝了两杯,误将食筷插入衣袋,从而,借此下了台阶。

对于这种情况,制止是必需的,但不能直言不讳地指责,那样会置对方于难堪的境地,也会引起影响形象甚至破坏国际关系。服务小姐用夸赞的方式感谢外宾对这种精巧工艺品的赏识,并用赠一双景泰蓝食筷的方式提醒对方,从而收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一位老师介绍经验时说:一天中午,我路过学校后操场时,发现前两天帮助搬运实验器材的那几位同学正拿着一枚实验室特有的凸透镜在阳光下做“聚焦”实验。我想:他们哪来的凸透镜?难道是在搬迁时趁人不备拿了一枚?实验室正丢了一枚。是上去问个究竟还是视而不见绕道而去?为难之时,同学们发觉了我,从他们慌忙的神情中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当时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似的,一分一秒也不容拖延。我快速地构思,终于想出一条妙方,笑着说:“哟,这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发现少了一枚透镜,我想大概是搬迁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枚凸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同学们轻松地点了点头,空气依旧是那么温暖,那么清新。

这位老师采用了故意曲解的方法,装作不懂学生的真实意图,反误以为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凸透镜,将责怪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学生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羞愧不已。

一位女顾客在某商场给丈夫购买了一套西服,回家穿了一天,丈夫回来后有点不大喜欢这种颜色。于是,她急忙包好,干洗后到商店去退货。她对服务员保证道:“这件衣服绝没穿过。”

服务员接过衣服看了看,发现了衣服有干洗的痕迹。机敏的服务员并没有当场找出证据,来说明她说的是假话,如果那样的话,顾客会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会死不承认的。这位服务员就为顾客找了一个台阶。服务员微笑着说:“夫人,我想是不是您家的哪位搞错了,把衣服送到洗衣店去了?我自己前不久也发生过这类事,我把买的新衣服和其他衣服放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把新衣服送去洗了。我想,您是否也碰到了这种事情,因为这衣服确实有洗过的痕迹。”

这位顾客知道自己错了,而售货员却把错误转嫁给这位顾客的丈夫身上,反正,这位可怜的丈夫又不在身边,背一背黑锅也无负担。这位女顾客见服务员给了她台阶,于是不好意思地拿起衣服,离开了商场。

有时候要办事,因为自己身份、地位或者资历等因素抹不开面子,不宜直接开口,或即使开口对方也会对你不屑一顾,这时候就应该有第三者为你说话,既保留了自己的面子,又达到了目的。

蒋介石去世那年,蒋纬国的军衔是中将,这已是他当上中将的第14个年头。根据国民党的规定,当了14年中将若还未晋升为上将,则应强制退役,军衔也由此取消,时任总统的蒋经国并不打算给蒋纬国晋衔,为此蒋纬国想了个办法。

其实蒋介石的丧事已经结束,宋美龄准备赴美国安居。临动身那天,蒋氏兄弟前往送行。蒋纬国特地提早赶到官邸,他一改往日穿西装的习惯,穿了一套军服,还佩戴了全套勋章的标志,一进门就向宋美龄行军礼。以前,蒋府每年逢蒋介石、宋美龄的生日,除夕吃团圆饭,端午节和中秋节,都要聚会,所有的人都穿便服。因此,宋美龄对蒋纬国的举动觉得奇怪。

蒋纬国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因为再过不久,我就没有资格再穿军装了,所以今天给妈送行,特地让妈看看我穿军装的模样。”宋美龄追问道:“为什么?”蒋纬国就简单地说了一下:军中强制限龄退役的制度。

宋美龄在大陆时,就不问军中之事,到了台湾更是不闻不问,限龄退役这种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问道:“那何敬之(应钦)为什么可以继续穿?”蒋纬国说:“那是上将,终身制。”宋美龄终于明白了。

这时,蒋经国也到了。蒋纬国一见他,也站起来行了个军礼。蒋经国皱皱眉头道:“在家里干什么来这一套?”蒋纬国还未回答,宋美龄已经开腔了:“纬国做军人还可以吗?”蒋经国不知前面已有文章,随口说:“他本来就是军人,干得很出色呀!”宋美龄问道:“既然他干军人很出色,为什么要办报请退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