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好办事
18319600000009

第9章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4)

蒋经国这才知道是为这门子事,只好说:“纬国中将期龄到了,不过我马上准备交代给他办升上将的事宜。”就这样,蒋纬国总算从中将升为上将。

从此例看来,蒋经国虽为“总统”,但到底还是上了蒋纬国的圈套。因为蒋纬国就是要通过这种场面,逼迫蒋经国违心地答应他本不愿答应的事。

这也叫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不过这种方法在使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在有真正能牵对方鼻子的“绳套”才行。否则,一旦牵不住对方的鼻子,被对方识破,不但办不成事,还使自己没面子,陷入难堪局面,那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7.对蛮不讲理的人以谬制谬

在说话办事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情况,由于对方蛮横无理,妨碍了我们的行动。这种时候,最好的应变方法就是用他们的荒谬逻辑去制服对方。即让他们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而使对方的荒谬理论不攻而自破。

四川某养殖场向贵州某孵化厂订购一批良种鸭仔,双方议定价格后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由卖方代办运输,货到后如数付款。不料卖方在运货中管理不善,致使这批鸭仔在中途死去几千只。由于合同上未提及损耗之事,卖方便借机要买方报损,死鸭活鸭一块儿如数付款。买方经办人自然不依,说:

“我们是养殖场,不是烧鸭店,死鸭仔怎能要活鸭仔钱?”

卖方说:“合同上不是说货到如数付款吗?难道死鸭仔不是鸭仔?”

这么一问,倒把买方说话人问僵了,一时没了词。正在这时,该养殖场场长走了过来,笑着朝着卖方那位说话人说:“哎,同志,请问你家几口人?”

“五口。”对方脱口答道。

“都有哪五口?场长又问了一句。

“一老母,夫妻俩,俩孩子。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父亲,祖父母呢?”

“早死了”“难道他们就不是你家中的人了吗?”

“唔?……”对方一听,自知理亏,只好承担损失,一场干戈就此平息了。

这场纠纷理亏在何方,明眼人一看便知,卖方硬钻合同的空子,实属无赖行为。而买方的养殖场厂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皮球”反踢回去,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乃高明之举。

以谬制谬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对对方的逻辑和结论不做正面反驳,而是把它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用,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谬的结论上去,再由结论的荒唐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第二便是模仿对方的推理方法,使戏味升级,从而达到制服对方的效果。

高玉宝的小说《高玉宝》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恶霸地主周剥皮在长工们辛辛苦苦地为其干了一年之后,要想得到工钱,还必须回答三道题。三道题答对了发给工钱,答不对,按数扣除。其实,他哪里是三道题,而是无理取闹,故意刁难。其一是要长工到墙头上去种地,如不能种就扣除1/3工钱;其二是,把屋里的地搬出去晒一晒,办不到扣1/3工钱;而其三更为荒谬,问问他的脑有多重?答不上来还要扣除1/3工钱。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算计了多少老实巴交的穷苦人。

这一年又新来了一位长工,他照样为周剥皮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过年了,想要领工钱回家。这时周剥皮又故伎重演,照样提出了以上三件事,这长工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对周剥皮说:“好吧,上墙头种地可以,不过你得先把牛给我牵上去,你若牵上去我就能种。”周剥皮听了后,张了张嘴没说出什么。但接着他又说:“那你把屋里的地搬出来晒一晒吧?”这长工二话没说,拎起镐头爬上了房,上房后就扒房子,周剥皮急了:“我让你把屋里的地搬出来晒一晒,你为什么扒我的房子?”长工说:“不扒房子怎么能晒地,你能搬的话给我做一做,让我看看。”说着继续扒房子。周剥皮急忙阻止:“算你对,算你对。”长工才停止扒房子。然而周剥皮还不甘心,马上又搬出他的第三道题对长工说:“那你说我的头有多重,说对了给你钱,若说不对,要钱没门。”这长工不慌不忙地说:“三斤六两。”周剥皮狡猾地一笑说:“这你可错了,明明是四斤二两嘛,你怎么说三斤六两,这工钱不给了。”说罢洋洋得意地要走。这时,只见长工拿把菜刀,一下子把周剥皮拉过来说:“我说三斤六两,老爷说四斤二两,老爷不相信,割下来称一称,”说罢就要动手。这时周剥皮就像被捆宰的猪似的嚎叫起来:“算你对,算你对,给你工钱不就得了吗。”于是,长工拿着工钱兴高采烈地回家过年了。

上述事例是周剥皮以超出客观规律的谬论,来刁难长工,周剥皮就是抓住人们这一心理弱点来害人。然而后来的长工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用逆向型思维和以谬制谬的大胆行动促使周剥皮在爱财惜命的前提下,不得不甘愿服输。当然这样的事情如今已不太多,甚至不可能出现。但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时,语言上的蛮不讲理和争辩时的抬杠斗气还是常常出现的,所以怎样掌握好以谬制谬的技巧,在一定场合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据说,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你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秦王不知听了谁的话,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要受罚。”爷爷说。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

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你别着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里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呢?”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本来公鸡下蛋已经是够荒谬的了,为了说服国王,甘罗以谬化谬,将两个同样荒谬的事并列在一起,国王承认后面一个是荒谬的,那自然也证明前面一个是荒谬的。所以国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8.说话办事要学会察言观色

说话办事时要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好尺度,做到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不然像过河卒子一样一味地横冲直撞,不分青红皂白,不但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说不定还会因说话的失误招人嫉恨,惹出麻烦。

一次,解缙与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记之,没钓到鱼已是够扫兴了,这诗怎么写?解缙不愧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丸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

还有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钓鱼,垂钓半天没有任何收获,心中不免惆怅。王景见状便说:这实在是因为钓鱼人太清廉了,所以钓不着贪图诱饵的鱼。一句话说得宋文帝拿起空杆高兴地回宫了。

相反唐朝的孟浩然,早年即显示出超人的才华,且名传京师,也很想到政坛上去一展身手。却因为一时不慎,将话说错,而导致于一生不第。他与王维友好,王维在内置值班时约孟浩然入内闲谈,恰遇玄宗驾临。玄宗久闻浩然之名,当下便让浩然朗诵自己的诗作。不料,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一句,惹怒了玄宗。玄宗以为孟浩然是在讽刺他不分贤愚,埋没人才,孟浩然不但没得到什么官做,还惹怒了龙颜。孟浩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一下仕途更加无望了。“当路谁想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于是告别友人,离开长安回到故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此后,孟浩然由儒而道,在山水田园诗作中倾诉痛苦,消磨时光,抒发“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的感叹去了。坦然地放弃仕途上的功名利禄,而选择寂寞平静,保全了一世美名。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携带行具,以免受日晒雨淋。看脸色,便可知其情绪。面部表情的色彩不同,其情绪也不同。学会察言观色,实在是不可忽视的说话办事之道。

有位记者曾去采访同新西兰刚交过锋的“国脚”们。一进门,发现休息间气氛沉闷,守门员铁青着脸,圆睁着眼,他赶紧退了出来,取消了这次采访。后来,这位记者才知道,“国脚”们吃了败仗,正在怄气。倘若当时不看脸色,硬要不知趣地采访吃败仗的“将军”,非挨骂不可。看来,这位记者颇有经验,懂得办事的“火候”。

常言道: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圆。人在高兴时,心情舒畅,看见高楼大厦,会想到“凝固的音乐”;看见车水马龙,会想到“滚动的音乐”。情绪好,容易体谅人,乐于礼让、关心和帮助他人,也愿意与人攀谈,接受别人的邀请,甚至看见小狗也可能热情地打个招呼。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要在烦恼时,心情抑郁,即使欣赏“田园交响曲”也会觉得是噪音。

《三国演义》中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收兵于斜谷界口扎驻。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助,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悖入账,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悖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候悖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悖问其故。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通观此事,实在不是曹操之过,一方面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有卖弄手段和才高压主之嫌;另一方面,打铁看火色,曹操进退无计,正是有气无处放的时候,杨修出风头耍小聪明,到头来,难免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打铁要看火色,这里的火色是指时机,是说双方在能谈得开、说得拢的时候,双方愿意接受的时候。一个人在车祸丧子的悲痛中还没解脱出来,你却上门托他给你的儿子保媒说媳妇,无疑你会碰壁的;领导正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却找他去谈待遇的不公,那你肯定要吃“闭门羹”,甚至遭到训斥。

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才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那么,什么时候与对方交谈和沟通才算抓住了时机呢?

一是在对方情绪高涨时说。人的情绪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人的思维就显现出封闭状态,心理具有逆反性。这时,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赞颂他,他也可能不予理睬,更何况是求他办事。而当人的情绪高涨时,其思维和心理状态与处于低潮期正好相反,此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心情愉快,说话和颜悦色,内心宽宏大量,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求助,能原谅一般人的过错;也不过于计较对方的言辞,同时,待人也比较温和、谦虚,能程度不同地听进一些对方的意见。因此,在对方情绪高涨时,正是我们与其谈话的好机会,切莫坐失良机。

二是在对方喜事临门时说。所谓喜事临门时,是指令人高兴、愉快、振奋的事情降临于对方时。如:对方在职位上晋升时;在科研上攻克难关、取得重大成果时;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奖励时;经济上得到收益时;找到称心伴侣、婚嫁或远方亲人来探望时,等等。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愉快好办事”。当喜事降临对方时,我们上门找其交谈,对方会不计前嫌,而且会认为是对他成绩的肯定、喜事的祝贺、人格的敬重,从而也就乐意接受或欢迎你的到来,所求之事,多半会给你一个圆满的答复。

因此,学会察言观色,留意对方的表情,揣摸对方的心情,该进则进,该躲则躲,当止即止,就可避免许多碰壁的事,求得事事顺心、琴瑟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