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第一桶金
在人的一生中,第一桶金不仅仅是自己最初拥有财富的结果,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自己拥有了一种精神,一种示范,一种激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许多创业成功者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靠最初掘到的第一桶金作为激励自己的资本,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就能闯入创业的突破口,起家创富。
加拿大多伦多一家玩具公司的老板哈拉里创业的第一桶金只有5美元,仅仅过了几年时间,他的5美元就变成了几百万美元。1991年,哈拉里和拉比这对恋人在西安大略大学读绘画艺术,并沉浸在招贴画的艺术灵感之中。有一天拉比突发奇想,这么精美的艺术作品,何不将它拿出去卖钱?两人一拍即合。没想到,一张招贴画竟卖了5美元!5美元不多,但意义非同小可。从卖出第一幅校园招贴画开始,他们就确信:未来的唯一选择就是做一个创业者了,因为他们从5美元的交易中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发现自己除具有技术能力外,还具有非凡的商业能力!于是,他们从5美元开始起步,经过3年的经商积累,于1994年创立了一家玩具公司。1999年公司的销售额已超过500万美元,他们几年时间便跃居百万富翁的行列。
当然,哈拉里最初赚取的5美元创业成功来自于他的灵感,以及自己的唯一选择就是一个创业者的自信,而5美元却使他起步创业的原始积累,也就是说这微薄的"第一桶金"为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原始积累是白手起家者必然经历的创业阶段,这往往是创业者最艰难的岁月,所以,如何用好手里的第一桶金,创业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广东巨星影业公司董事长邓建国在创业征程上可谓信心坚定、耐心十足。他高中毕业后,因为考不上大学,便到农场为场领导打水扫地,一个偶然的机会邓建国在县城看到一张报纸,上面有一则关于科技信息方面的消息,说是可以利用科技信息在全国建立信息网致富。当时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人心思富,却苦于信息闭塞科技匮乏。邓立刻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开始着手准备利用信息网络发财。他先后在江西临川和九江等地开办了科技培训班,并和南京、北京的公司、信息报社合作搞项目开发。在"科技致富"的口号下,邓建国在短短时间里就赚到了20多万元,在他眼里这可算是一笔巨款,也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
后来,邓建国将自己的"第一桶金"投入到影视业的开发中去。他在广州闯荡时,通过对市场独特的炒作方式,引起广泛的争议,提高其影片在观众中的注意率,从而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市场效果。因此,2000年邓建国被媒体评为"中国影视十大风云人物"之首。仅仅10年时间,邓建国就成长为中国最具知名度和最具影响力的影坛大亨之一。邓建国的身价,早已过亿。由此可见,邓建国是个奇迹,他的成功在于深刻的市场感觉和充满智慧地找到了创业的突破口。最初,他抓住机会,挖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又把握住时代脉搏,将原始积累投入到刚刚兴起的文化产业中去,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亿万富翁。
心灵沟通
人生最重要的是第一桶金。因为第一桶金是创业成功的标志,是积累财富的开始,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起点与转折。因此,会赚第一桶金的人必定会在财富之路上一步步走向辉煌。所以说,用好自己人生命运的第一桶金,不仅仅要有胆识,敢为天下先,更重要的是还要独具慧眼,懂市场会经营,善于掌握创造商机的秘诀。
为失败而笑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说:"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痛苦啊。"乙说:"我当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另一面,就是乙这个人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这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
一个相对的故事是写孔夫子的。一个地方着了火,孔夫子只问人受伤了没有,不问马受伤了没有,"伤人乎?不问马。"这种境界,是极端大圣人的境界。当然,孔夫子所以有这种境界,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马不是他的。如果马是他的,他也许想小市民愁西装一样愁起自己的马来。
还有一种以洒脱的方式,处理损失的人,这就是"堕甑不顾"的故事。汉朝有一个叫孟敏的,背了一个陶土烧的大瓶子走,一下子掉在地上,他仍旧朝前走,头也不回。人家问他怎么看都不看一下?他说已经破了,看有什么用?这种人就是洒脱。他不花一分钟时间去开碎瓶追悼会。
当然,开追悼会也是一种安慰。遭受了损失的人,总要哭几声,唠叨几句,这也是一种发泄。不过,一个人的境界高不高,就在这儿看出来。真正的高人是一声不响的。这种一声不响,叫"打脱牙齿和血吞"。这是一种坚韧的态度。这种态度,赶不上孟敏那种"堕甑不顾"态度的洒脱,但也是第一流的。
"打脱牙齿和血吞"就是牙被人打掉了,却吐都吐不出来,跟满口的血一齐吞到肚子里,表示遭遇了任何失败和损失,都忍住一声不响。这种态度除了不够轻松外,都叫人佩服。
学会利用失败要分两种层次:第一层次是先从失败里检查残余,看看失败以后还剩下了什么,而绝不花一分钟时间去开追悼会、去唉声叹气、去借酒浇愁。如果根本就知道没有残余可剩,就干脆"堕甑不顾"。第二层次是做到不甘失败而哭,这一层次却要做到反为失败而笑。笑是笑着看失败。失败有什么可笑?失败就是有,就看你看不看得出来。笑不是取笑,是快乐,是真的因为不成功而快乐。一般人以得不到什么而痛苦,我却以得不到什么而开心。因为我会想到得不到什么的好处那一面,一般人却绝对不会也不愿这么想,所以他们只因为失败而痛苦,却不会因为未得而开心。
一般人只会庆祝成功,我固然也庆祝成功,但也庆祝失败。像我这样肯把失败当成功一样庆祝的人,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我能从失败中看到它的好处,并且愿意这样看。结果,我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一面,从不幸中看到幸福的一面。一般人很少能够看到失败的好处,不会欣赏失败、享受失败,不会在一败涂地的时候,躺在地上,细闻泥土和草根的清香。很少有人知道,在有比赛的情形下,比赛下来胜利者往往有两个,就是胜利者和躺在地上吹口哨的失败者。在没有比赛的情形下,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本人就是另一个胜利者。
心灵沟通
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一面,从不幸中看到幸福的一面,这是强者的态度,也是智者的方法。在黑暗到来的时候,欣赏落日的余晖,在寒霜蒙地的时候,听早春的雷声,在一败涂地的时候,躺在地上细闻泥土和草根的清香,这样的人就像海明威笔下的打鱼人,你可以把他打倒,可就是打不败他!
成功是个相对数
众多成功人士出席了一个慈善酒会,参加的每一个人都是千万富翁,每人捐款一百万元。
有一位在报社写专栏的作家只捐了5万元,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酒会。
他们之间十分熟悉,手中捧着红酒,面带笑意地交谈着。
只有专栏作家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没有人理睬他。
一位骄傲的先生来到了他的跟前,问:"你捐了多少钱?"
专栏作家说:"5万。"
先生听了哈哈大笑:"你可能走错了地方,这里是千万富翁的俱乐部,我们都捐了100万,而且我们都是成功人士。"
专栏作家说:"我捐了我所有财富的25%,而你们只捐了1%,请问谁有资格在这里呢?"
这位骄傲的先生听罢,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只有由小到大才是美。"他提出了一个相对概念,凡事只有经过相对比较之后,才能分辨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专栏作家要比千万富翁更富有爱心,更有资格出席慈善酒会。
心灵沟通
每一个人上天赋予他的社会背景、才智资本、机遇等方面是不平等的,成功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譬如我们不能说一个打工者一年赚一万元,或者一位收入不高但教育了数以万计的学生的老师是不成功的。相对于他们个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应该是一次次对自己的超越,而不应以财富的绝对量来衡量。
扶树与扶人
某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唯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表妹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久已不知肉昧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砰然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0。但是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主动提出帮助。
某人彻底失望了,他百思不解。自己一个人行走街头,突然看见许多工人在扶正那被台风吹倒的行道树,工人总是先把树的枝叶锯去,使得重量减轻,再将树推正。某人顿然领悟了,他放弃旧有的排场和死要面子的毛病,重新自小本生意做起,并以低姿态去拜望以前商界的老友,而每个人知道他的小生意时,都尽量给予方便,购买他的东西,并推介给其他的公司。没有几年,他又在商场上站立了起来,而他始终记得锯树工人的一句话:"倒了的树,如果想维持原有的枝叶,怎么可能扶得动?"
心灵沟通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失败者只有正视自己的现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可能重新崛起。如果用虚荣的外表来遮掩,那满负的重荷会让自己永远站不起来。
不必恐惧失败
成功的人士总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雷?梅伊尔,一个创造了辉煌战绩的篮球教练,领着他的队伍连续赢过37场比赛。有一年,他的队伍在主场连续赢了29场后第一次落败时,我们采访他,问他当时的感受。他的回答是:"太棒了!现在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赢,而不是想方没法保持不败。"
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往往带有终极性,就好像已成定局。但对于那些成功人土来说,失败却是一个开始,是通向新一轮成功的跳板。简言之,成功人士根本就不去考虑失败。这充分体现在我们所采访和研究的90多位成功男士和女士身上。这些成功人士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议员、教练和许多其他行业的人士。事实上,他们甚至根本不用"失败"一词。他们倾向于用"错误"、"冒失的开端"或者"挫折"等。
他们中的一个告诉我们:"如果说我的成功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希望我能尽快并尽可能多地犯错误,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另一个人引用了哈里?杜鲁门的名言:"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我就立刻出去再做一个另外的决定。"弗莱彻?布罗姆是科佩尔公司的总经理,那是一家经营建筑材料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当我们问他,他这一生中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困难的决定。我总是尽我的最大努力去做事。担心、焦虑只会阻碍你正确地思考问题。"
在商场拼战了数十载的威廉?史密斯伯格,始终牢记着他年轻时犯过的"错误",并时常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员工们说:"我希望你们大胆地去冒险。在这个公司里没有哪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没有犯过错误,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对某种产品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也包括我。它就像学习滑雪,如果你没有摔过跤,你肯定也学不会。"
尽管我们不能说我们所采访的这些成功人士高度赞美他们的失败,但是他们确信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学到知识。几年前,IBM公司的一位极有前途的年轻高级管理人士因为一次冒险的投资,使得公司损失了数百万美金。托马斯?沃森,IBM的创立者把他叫进办公室,那个年轻人脱口问道:"我猜想你一定是想让我辞职吧?"沃森却说:"你这话不可能是认真的吧!我们才刚刚为你交了数百万美元的学费呢!"
这些成功人士还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酷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且愿意为之承担风险。他们把工作和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们是如此热爱他们正在做的事,根本无暇去考虑是否会失败。
他们无畏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心灵沟通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缺少智慧,而是因为他们面对事情的艰难没有做下去的勇气。波德莱尔说过:"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着手进行的工作。"
生命中的长跑
一位看上去体魄很健壮的异域青年,正满怀信心地行进在不知何处的征途之中。长跑是他的业余爱好,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出发,他已没有归途。他是在医生确诊他患了绝症无药可治之后,毅然作出这一"环球长跑"的决定的。
这已是一桩"旧闻"了。十余年前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了这一则报道,青年的名字已记不清楚,他好像叫麦克或约翰,此刻对我来说已不重要。清晰记得的是那张照片,虽然看不出很健壮的体魄,但是坚毅的面容、前瞻的目光却让我每每想起便顿生敬畏。
一个人的生命,无论多长,对于无始无终的岁月,都是极短暂的瞬间。生与死,两点之间极短的线段,犹如跑道的起点与终点。认可了这一比喻,接下去,顺理成章的结论是:跑得慢一些,可以延长到达终点的时间;而跑得快,则无疑要缩短到达终点的时间了。
这个逻辑推论显然要让人困惑,因为众生们都在起步之后奔啊、跑啊不甘人后哩!难道,我们奔啊、跑啊的结果原是加速到达死亡的终点?
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们究竟是跑快些好,还是慢些好?
原来,人的生命的长短,不只是生死两点之间的物理时间距离,还有人在运动过程中两点之间能动的时间距离。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论述:"量度时间进程时,运动的时钟要比静止的时钟行使得慢。"在人生的跑道上,你行进的愈快,即把短的时间相对地拉长--延长了生命;反之,你畏惧终点,踟蹰不前,则时间相对地缩短--减短了生命。一个人出生的第二天便被冷冻起来,70年后将他复活。这个"70岁"的人其实仅仅活了1天。人1天做出了3天的成绩,他的生命账单上便增值了两天。巴尔扎克20年间写出了94部小说,他只活了64岁,你完全可以说他活了300岁。故而,人们将那些成绩超越常人的人称做"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就如那个环球长跑的青年,假如医学能准确判断他只能活100天,他若坐以待毙,或借助冬眠灵以昏睡减轻痛苦,那他实际的苟活还不值100天。然而,他离开病房在无归的征途上奔跑了,这100天的壮举,健康的常人也不易做到,这最后的冲刺是如此潇洒,死神也要为之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