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是已知的、地面上最为强大的食肉动物,它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当它用后肢站立起来时,身高5~6米,身长17米左右,重量约7吨。霸王龙的体态并不好看,它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头,长约12~15米,同其身长似乎不太合比例。这么大的头,必定配有一个大嘴。这个一张开便能吞下篮球的嘴,真称得上是“血盆大口”了。而霸王龙的牙齿更非虚设,简直就是一把一把的利刃。当它吃食物时,两排牙齿便形成了两排小剪刀,“喀嚓、喀嚓”,再硬的骨头都被嚼得粉碎。撕咬起来,单打独斗谁都不是其对手,只有落荒而逃。霸王龙的前肢却异常地退化变小,不能走路,但是,却别看不起这双“小手”。它的手指头上有像钩子一样弯曲的爪,利害无比,一爪抓下去,连皮带肉,绝不含糊,在搏斗和捕食时都是强有力的武器。霸王龙的后肢极其强壮,跑起来健步如飞。不仅如此,霸王龙的大头可以作为武器把对方撞得晕头转向;它那条粗大结实的尾巴,既可以用来作为奔跑行走时的平衡器,又能起杠杆作用,使其前扑的力量大增。霸王龙如此看来,霸王龙浑身上下都布满武器,可见其攻击性非比寻常,“霸王”并不是徒有虚名的。霸王龙是至今爬行动物中最残忍暴戾的一种。如果一条其他种类的恐龙不幸遇见它,而又正当其饥火上升时,一场杀身之祸便在所难免了。如果遇上它已饱食一顿,大腹便便之时,可能只是瞪大眼睛,龇牙裂嘴吓唬一下罢了,这时便算是交上好运了。霸王龙在整个大家族里声名狼藉,口碑极差,而它也理所当然地充当起这一霸道而凶残的“屠夫”角色。可以想见,当时的恐龙世界是“谈霸色变”。
山一样的雷龙
大家都知道,鲸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动物,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纵观古今,非雷龙莫属。它的身长20~25米,体重达30吨以上。身躯之庞大,令人难以想像。生活在我国四川的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体重40~50吨,更是这一种类中的佼佼者。雷龙有一个像蛇一样细长的脖子和一条同样细长的尾巴,它的脑袋又小又短,与其山一样的躯体相比极不协调。有趣的是,这类恐龙似乎有两个脑子。但其脑功能非常简单,只能指挥吃食动作和接受感觉,而后这些信息被传到腰部脊椎骨上的神经处,再由它来指挥后肢动作。由于信息传递的缓慢,雷龙的行动总是慢半拍。因此,雷龙的迟钝笨拙是情理中的事。雷龙的身体像一个横放的大圆桶,圆滚滚的,而四条胭像四根粗短的圆柱。要支撑如此巨大的躯体,这四根“柱子”的承受力可想而知。雷龙有一副坚固的脊梁,却又并非常人想像的那样重,似乎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而只有轻,雷龙的腿才承受得起;也只有坚固,才能负担起几十吨重的肉体。雷龙骨骼的构成方式很具有技巧性,密的密,疏的疏,以分担不同的压力。无论是与霸王龙相比,还是从其体形来看,雷龙的嘴巴都小得可怜,真可谓“樱桃小嘴”。而其牙齿又很稀疏,按一般哺乳动物新陈代谢的规律来推算,即便是雷龙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进食,也无法为它那庞大的身躯“加满油”。雷龙是如何维系生命的呢?正如上面所讲的那样,雷龙动作迟缓笨拙,而它也不喜欢活动,常常一动不动地呆上大半天,真有些“老态龙钟”。雷龙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就是处在这样一种朦胧状态下:不用动脑,连身体都不用挪动。活动少,消耗的能量自然也少,这就是雷龙毋须太多食物,仍能保持其独一无二的躯体的秘密。
别看雷龙“体魄”如此强壮,它并不是恃强凌弱之辈,而更像一位慈祥的胖奶奶。雷龙是素食动物,以水草、树叶、树芽之类为食,间或也吃些小虾、小蟹。总之,它绝不是残忍的屠杀者。雷龙家族生活在湖泊和沼泽地带,它们的生活空间离不开水。沼泽不仅提供了大量食物,也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难所。当那些在陆地上作威作福的肉食恐龙入侵时,雷龙避而远之,往深水中一沉,即使是再凶猛的恐龙,也只有恨恨地望洋兴叹。雷龙其实,也没有多少恐龙面对雷龙山一般的体格,敢贸然进犯。
生活在北美洲的梁龙在雷龙家族中素负盛名,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就像现代的鲸、河马和海豚一样,便于在水中呼吸。当它感觉到危险,就潜入深水,只露出鼻孔在水面上,使敌人束手无策,只有垂涎欲滴的份,而其在水中处之泰然。雷龙家族是恐龙中的“大胖子”,而腕龙则是胖子中的胖子,它是雷龙类中体重最重的,可达70~80吨以上。腕龙又被称作“水生的长颈鹿”。它的脖子又长又粗,鼻孔位置与梁龙相同,而它更喜欢在水里漫游,只需伸出小脑袋,海陆空四面八方的情况便尽收眼底。腕龙的头是一个活动的探测仪。
满口牙齿的鸭嘴龙
顾名思义,鸭嘴龙的嘴巴像鸭子,扁阔前伸,有角质的喙套,而不是柔软的嘴唇。鸭嘴龙前肢细小,后肢粗壮。它偶尔也用四条腿行走,更多时间是靠两条后腿。想想看,当鸭嘴龙四足并行时,由于前肢过于短小,走起路来必定是弯腰驼背,像个久病未愈的人。它还有一条肥大扁平的尾巴,平时就拖在身后,高兴了摆两下,权当一把大扫帚,将走过的路清扫得千干净净。而这条大尾巴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可以撑在地上成为一张椅子。这样,鸭嘴龙只要累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停下来休息,真是妙不可言。不仅有“鸭嘴”,这类恐龙还有一双“鸭脚”。鸭嘴龙的脚趾间也有蹼,当它在水里游泳时,蹬动的脚与鸭蹼别无二致。
鸭嘴龙的牙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共有2000多颗,每颗不足1毫米。这么多细小的牙齿,密密麻麻地排列成行,形成两把带齿的锉刀。而且,这些牙齿表面坑洼不平,像磨盘一样,把食物碾磨得非常碎,甚至成为糊状。当它进食时,上下颌像核桃钳子,把食物夹得紧紧的,更利于咀嚼。有意思的是,鸭嘴龙的牙齿还具有一个后备的双层结构。当外层磨损后,里层的牙齿马上就可以替补,充当汽车后备轮胎的作用,但较之更快,中间不用停顿。当鸭嘴龙进食时,它的牙齿一刻不停地在转动。其进食效率之高,实属罕见。而那些退休了的牙齿,渐渐地被新生力量顶出来,最后鸭嘴龙将其一吐了事,新牙就在原来的位置上茁壮成长。这样,新老交替,鸭嘴龙不会为牙疼或其他牙病而烦恼,永远都有一口好牙等着进口的美味。这是大自然给鸭嘴龙的恩赐,同时,也是给人的启迪。现代人根据这些小牙齿碾碎食物的原理,改造了工业生产中机械的一些零部件,使工效提高了几十倍。
尽管鸭嘴龙有这么一口了不起的牙齿,但只是为研磨树皮、草根或嫩芽而生。像其他素食恐龙一样,当遇到凶猛的肉食恐龙前来侵犯时,鸭嘴龙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逃。它惊慌失措地向深水潜逃,溅起漫天的水花和泥浆,一旦到了安全的地方,它就会静静地平息下来,等待危险过去。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还可以随便从湖里捞些浮游生物来充饥。湖泊是它们最理想的避难所,既可以躲避灾难,又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倒好像是一个乐园。风暴平息之后,鸭嘴龙才慢慢游上岸,去找四散逃离的伙伴。
鸭嘴龙的个头大小不等,小的身长仅3米,体重5吨;大的身长15米,重25吨。如果让这一大一小并排站立,一个尤如珠穆郎玛峰,一个尤如准喀尔盆地,形成绝妙的对比。
威武雄壮的剑龙
刚粉墨登场的剑龙,着实让人吃了一惊。远远的,只见一座小山慢慢移过来。更为奇特的是,山上长着三角形的板状物,随着小山的移动,这些板也在跟着晃动,等它走近后,甚至能听见“唏哩哗啦”的声音。原来,剑龙的身上长着两排骨板,而且,当它抖动身体时,骨板会发出声响。这些骨板简直就像刀枪剑林,也像是一副盔甲,把剑龙武装起来。而它可能也是从此得名的吧。在这件厚实的甲衣下,是剑龙发福的身躯。它脊背高耸,而腹部也显得特别大。相应的,四条粗短的腿虽然极富力量,却仍然掩饰不住它的步履蹒跚。所以,剑龙走起路来,不仅慢,还晃晃悠悠的。恐龙的脑子都特别小,而剑龙在它的家族中更以脑小闻名,只有一个核桃那么大,正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剑龙
因此,在剑龙的肩部和腰部各有一个神经球,专门支配腿和尾巴的活动,分工非常明确。但是,即使是这两个神经球也比脑子大。这说明肢体和尾巴的功能,对剑龙而言,要比脑子重要得多。它的口腔很狭小,牙齿扁平而细碎,绝不能用来撕嚼肉食。剑龙以树叶、野草之类植物为食。当它进食时,经常是囫囵下咽,也不知能否尝出个中滋味。看来,剑龙是当不了美食家的。
剑龙身上那些交错的三角骨板确实令人生畏,尤其当它弄得很响的时侯,对敌人是很有危慑力的。然而,这并不是剑龙用以自卫的武器,而是一种装饰物罢了。三角板毕竟不是剑,而且位置也不利于保护身体。真正起作用的是它的尾巴。由于有单独的神经指挥,一旦遇见危险,即便大脑反应不过来,尾巴也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来个先斩后奏。剑龙尾巴的功能非同小可,甩动起来凶猛之极,更何况还有秘密武器,这就是长在其尾部末梢的椎形尖刺。这些钢针一样的骨刺使剑龙的尾巴变成了一根狼牙棒。在与敌人交锋的时候,剑龙猛烈地甩尾鞭打对方,使其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但剑龙并不是好斗之辈,它从不挑起是非。脾气温和、性情柔顺,剑龙实在是一位好好先生。当然,它更不会任人宰割。
除了这几种恐龙以外,还有硬脑壳的肿头龙,会爬树的棱齿龙,卷成球的甲龙,嘴似鹦鹉、带皱折的原角龙,头上长角的健步家三角龙,等等。总之,恐龙家族的成员众多,而且姿态各异。在我们的认识中,恐龙似乎就是庞然大物的代名词。其实不然,自然界是非常奇妙的,总有大小、善恶、强弱的对立统一。恐龙中有大如雷龙者,也有小如芦沟龙之类。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禄丰三叠纪的芦沟龙,从其体形及行动等方面来看,都与今天的驼鸟相似。就算它站立起来,也不过15米高,而它还不是最小的恐龙。国外曾发现一类恐龙化石,只有鸡那般大小,名字叫快足龙或包斗龙。奇怪的是,这些小家伙却都是肉食性的,它们以一些更为弱小的动物或昆虫为食。而它们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也正依赖于身体的小巧灵活。这对于大多数体态笨拙的恐龙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
很多人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而这正是科学家所需要具备的精神,那么我们也来给恐龙寻亲问祖吧。爬行动物出现以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居民是两栖类动物。当它们处于繁衍生息的黄金时代之际,一种活动在树丛、洞隙间的小型两栖动物逐渐演变成了爬行类,这算是地球上最早的爬行动物了,它的名字叫“林蜥”,意为“生活在森林中的爬行动物”。随着环境的巨变,最初的爬行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腰部的结构,具有这些构造的新物种就是恐龙。从诞生之日起,恐龙类便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迅猛发展,直至占领整个地球。如同人类有三亲六戚一样,恐龙也有自己的亲戚。我们一般所讲的恐龙是指生活在陆地上的龙之家族。而在天空翱翔、在水里遨游的各种龙,与恐龙虽非直系,却也沾亲带故,讲恐龙免不了也要提及它们。
大眼晴的鱼龙
有一个关于蝙蝠的故事说到,蝙蝠既像鸟,又像兽,使人感到迷惑。而鱼龙的身分也很特殊,它像鱼一样在大海里游弋(yì),体形与鱼类及海豚十分相似,是很优美的流线形。但是,据鱼龙的骨骼化石判断,它属于爬行动物。
鱼龙
鱼龙的嘴也像海豚一样,长而尖;牙齿非常锐利,数量也不少,甚至可达到200枚,显而易见,是用来吃肉的。鱼龙几乎没有脖子。其腹部以下,形成鱼雷状,从粗变细。陆生动物的四肢和尾巴也变成了鱼类特有的鳍。当鱼龙游泳时,胸鳍和背鳍起平衡的作用,尾鳍是一个速度器。当然,鱼龙的鳍和单纯的鱼鳍在构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鱼龙像其他鱼类一样在海里翻腾跳跃。鱼龙的特征还在于“独具慧眼”。它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视力极好,没有近视眼的累赘。这对它的日常生活很重要,依靠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才能在芸芸众生中取得优势。即使是小鱼小虾也不可能从它的眼皮底下溜走。实际上,鱼龙确实不是和善之辈。它是海洋动物中比较凶暴的一种。鱼龙一般身长2米左右,大的竟有20米长,连以凶残著称的鲨鱼见了,也怕它三分。鱼龙差不多是水中的霸王龙。
鱼龙的生殖方式是爬行动物中最特别的。一般陆生爬行类动物都是卵生的,可是,对于整天与狂风骇浪打交道的鱼龙来说,找一个风平浪静的环境来产卵、孵卵是不太容易的事。所以,在进化的过程中,鱼龙的祖先放弃了原来的生殖方式,选择了一条更为合适的途径来繁衍后代,这就是合二为一的卵胎生。雌性的卵并不排出体外,直接在体内受精、孵化,等幼仔发育成熟后,才离开母体,单独成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具成年鱼龙的化石,体内还有7个幼仔的骨骼。因为幼仔化石上没有牙咬过的痕迹,况且也不像受过胃酸的侵蚀,所以排除了被大鱼龙吞食的可能性。从鱼龙幼仔在母体内的位置来看,像是正要出生的样子。各种证据表明,鱼龙是卵胎生的,这在爬行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假海龟”蛇颈龙
不言而喻,蛇颈龙长着像蛇一样又细又长的脖子,而它的身子却是龟的模样,宽阔而扁平,以至于有人把它描述为“长着龟身的蛇”。不仅如此,蛇颈龙在水里行动的方式也跟龟一样。它的四肢变成了四支船桨,而且趾间还有蹼,划起水来非常方便。蛇颈龙就是靠划动桨来前进的。它的头小而短,向前突的尖嘴巴里,有许多锋利的牙齿。在它身后,还拖着一条不长不短的尾巴。
长长的脖子对于蛇颈龙捕猎很有利。俗话说:如鱼得水,水里是鱼类的天下。兰蛇颈龙捕食时,鱼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仿佛是跟它捉迷藏。这种时候,如果换了其他动物,可能只有眼馋的份。而蛇颈龙则不然,这于它不过是小菜一碟。它甩动脑袋,长脖子也跟着一起弯来弯去,不费吹灰之力,任凭鱼游到哪里,它的脖子就伸到哪里,真所谓“颈到擒来”。蛇颈龙像汽车一样能倒车,当前进时出现特殊情况,它不用转身,就可以往身后移动。这是会游泳的鱼类所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