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考古发现之谜总集
1829200000054

第54章 纳粹把“琥珀屋”藏在哪里(2)

“希望”蓝钻石问世于500年前。在鳊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废弃的矿井里,一个路过的老人偶尔瞥见一块熠熠闪光的石头;经辨别,竟是一枚硕大的蓝钻石。老人请工匠将钻石进行粗加工,加工后的蓝钻石还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后,他的3个儿子为这枚钻石大打出手,结果钻石被族长充公,下令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一天深夜,一个抵不住钻石蓝光诱惑的年轻人偷走了钻石。但仅仅几个小时,他就被守护神像的婆罗门捕获,活活被打死,成为蓝钻石的第一个牺牲者。蓝钻石重新被镶嵌在神像的前额上。

17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用斧头劈死两个婆罗门,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将蓝钻石攫为已有:传教士将蓝钻石带回了自己的故乡,可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断了喉管,蓝钻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后,蓝钻石落入巴黎珠宝商泰弗尼尔手中,他随即脱手,将钻石卖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数年后,琼·泰弗尼尔到俄国做生意,竟被一条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对这枚蓝钻石爱不释手,经过琢磨,蓝钻石镶嵌在象征着王权的王杖上,取命为“法国蓝宝”。可是不久后的一天,他最宠爱的一个孙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击后,不久也撒手归天。

路易十四死后,“法国蓝宝”落入蓓丽公主之手。她将钻石从王杖上取下,作为装饰挂在她的项链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发的事情中,蓓丽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殴打致死。

“法国蓝宝”由蓓丽公主的宠物变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场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把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东尼送上了断头台。“法国蓝宝”在这场大革命中被皇家侍卫雅各斯·凯洛蒂乘乱窃取。

法国临时政府在清点国库时,发现“法国蓝宝”失踪,于是贴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宝者处以死刑。侍卫雅各斯·凯洛蒂闻讯后终日不安,精神发生错乱,最后自杀而死。

“法国蓝宝”40年后为俄国太子伊凡觅得。伊凡在寻花问柳时,为了讨得一个妓女的欢心,竞将“法国蓝宝”拱手相赠。一年后,伊凡别结新欢,对赠宝之事后悔不已,决定追索回来。可是,那个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剑刺死妓女,夺宝而归。然而时过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宫中死于非命。

神秘的“法国蓝宝”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的厄运比巫师的诅咒还要灵验,人们视之为不祥之物。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是有许多贪婪的目光盯着它,希冀有朝一日成为拥有它的主人。

“法国蓝宝”从伊凡皇太子手里转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里。女皇意欲将钻石镶在皇冠上,于是命人将“蓝宝”送至荷兰,交由堪称世界上一流手艺的威尔赫姆·佛尔斯进行精心加工。经过威尔赫姆,佛尔斯的精心雕琢,“法国蓝宝”被切割成现在见到的样子,它的每个面都闪着诱人的蓝光。加工后的钻石重444克拉。钻石加工好以后,钻石匠的儿子不辞而别,将钻石带到英国伦敦去了,无法交差的钻石匠服毒自杀,以谢女皇。而他的儿子后来在英国也自杀身亡,死因不明。

英国珠宝收藏家亨利·菲利浦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手里以9万美元购得了这颗钻石,命名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为“希望”蓝钻石的主人。这位钻石的主人将钻石置于展厅公展,后来据说他寿终正寝。

本世纪初,一个叫杰奎斯·赛罗的商人购得了“希望”钻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杀了。

钻石又流落到一个俄国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

后来,哈比布·贝购下了钻石,接着转卖给西蒙。传来消息说,哈比布·贝及其家人在直布罗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则在一次车祸中全家丧生。

接着钻石辗转到了土耳其苏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个王妃为此丧生,苏丹本人于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党人废黜。

“希望”蓝钻石的下一个主人是华盛顿的百万富翁沃尔斯·麦克林夫妇。自从拥有这颗钻石以后,灾难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们,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先后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里·温斯顿以1500万美元购进“希望”蓝钻石,成为钻石的最近一个主人。

“希望”蓝钻石自问世以来,历经沧桑,周游列国,其间,更易的主人有数十人之多。可是“希望”蓝钻石并没有给占有它的主人带来希望,相反,除少数几个人外,其余的主人屡遭厄运,甚至命丧黄泉。这是为什么呢?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存在着一种人们尚未晓知的神奇的力量呢?也许有一天,“希望”蓝钻石能满足人们探究这个秘密的希望。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传奇故事

珍藏在巴黎卢浮宫的名画《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巨匠莱奥纳多·达·芬奇的伟大创作。数百年来,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使无数艺术爱好者之为倾倒。

据有关资料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位富裕的皮货商的妻子,1503年,达·芬奇画她的时候,她年仅24岁。这位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常常悲哀抑郁。画家画她的肖像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师给她奏乐,唱歌或者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画上蒙娜丽莎呈现的笑容虽是微弱的,但可以从她的眉宇间看出内心的愉悦,一丝微笑似乎刚从她的脸上掠过。但她那安详的仪态,表明她的微笑是平静的,这是一种古代妇女的矜持的美。由于蒙娜丽莎的微笑富有魅力,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值得注意的还有蒙娜丽莎的一双手,这双柔嫩的手被画得那么精确、丰满,不仅展示了她的温柔的性格,更展示了她的身份和阶级地位;而袒露的胸部则显示了这位妇女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在背景处理上,达’芬奇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把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加强画中人物的地位。这样一幅不大的肖像画(77×53厘米)竟用去达·芬奇4年时间。

然而,这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在1911年的夏季却遭受了一次离奇的厄运。一时之间,竟不翼而飞了。等到有关单位获悉真情时,它已失踪72小时。博物院的代理院长向新闻汜者发布消息:“《蒙娜丽莎》失踪了。”侦察人员毫无线索,不知窃犯是谁。

巴黎各报竞相登出消息,惊呼:“《蒙娜丽莎》于卢浮官失踪!”人们在咖啡馆、小酒店、店铺和公园里,纷纷议论此事。欧洲和美洲各国报纸也详细报道了这则消息。

关于《蒙娜丽莎》为什么被窃,当时有不少说法。有人猜想偷这名画的人,是想敲诈政府;有人认为窃犯准备将来送还一幅可以乱真的伪画;也有人认为是一个记者偷去的,借此造成一条大新闻。

灵魂学家也参加了搜寻。《晨报》悬赏5000法郎,奖给任何以“幽冥方法”协助寻获《蒙娜丽莎》的星象家、手相家或有敏感能力的人。巴黎那些谈神说鬼之士踊跃响应。巫婆和神妪、星象家、手相家、算纸牌的人都参加搜寻,然而全无用处。尽管警方费了很大力气,但法国最珍贵的名画仍无踪彤。

到了1912年的春季,多数巴黎人认为《蒙娜丽莎》已经永远遗失,不能复得。然而,次年的冬季却出现了奇迹。

1913年11月,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位叫杰里的有名的古董商,收到了一封措辞粗俗的信,署名是“李欧纳德”。写信人说,举世名画《蒙娜丽莎》在他手中,他想把这幅在拿破仑时代从意大利抢去的画带回意大利,以此报效祖国。这封信的寄信人地址是巴黎的一个邮政信箱。

作为古董商的杰里当然知道《蒙娜丽莎》并不是拿破仑从意大利抢去的,而是达·芬奇自己卖给法兰西斯一世的。他原以为这封信是无知人乱开玩笑,想把它丢掉。但是,这幅画失踪己逾两年,它莫非真的是在这个神秘的“李欧纳德”手中?杰里把这封信给他的朋友波吉看。波吉是佛罗伦萨有名的乌菲齐美术馆馆长。波吉劝杰里不管这封信如何荒唐,应该跟着这条线索追下去,对“李欧纳德”说他当然必须看原画,然后才能作出决定。其后,巴黎和佛罗伦萨双方函电往还。到了12月9日,杰里收到一封电报,说“李欧纳德”即将启程到佛罗伦萨来。

12月10日星期三早晨,一位从北方来的旅客住进了佛罗伦萨一家叫“的黎波里意大利饭店”的小旅馆。这个人中等身材,身穿黑色大衣,肩上扛了一个小木箱。木箱原是漆成白色,此时却已褪色,而且污秽。

晚间,这个自称“李欧纳德”的人来到古董商家里与主人见面。陌生人吹嘘,这幅名画是他独自从卢浮宫盗窃来的。双方暂时议定收购价格为50万里拉,并约定次日下午再行会晤,届时杰里将请一位“艺术专家”到旅馆去鉴定这幅画。

星期四下午,“李欧纳德”在小旅馆他的房间里接待了杰里和波吉。他把房门关好之后,从床下拉出了那个白木箱,然后打开木箱,拿出一堆带有臭味的衣服、旧鞋、油漆刷和一把曼陀林琴,放在地板上,接着把夹层拿开,取出用红绒布包着的画在杨木板上的《蒙娜丽莎》。

他打开包袱,杰里和波吉被出现在面前的画惊得目瞪口呆。这确实是那幅神圣的《蒙娜丽莎》,全无损坏,保藏极佳。两位老人欢天喜地把它拿到窗口,和他们带去的一张照片细加比较。波吉详加检视,说道:“没有疑问,确是真品。”

“李欧纳德”在一旁得意地微笑着,就像是他自己画了那幅画一样。波吉对他说,他必须把这幅画带回他的办公室去,再行详细查核鉴定,于是三个人一同坐车来到乌菲齐美术馆。

波吉和杰里在陈列馆中详细检查这幅板画。一切都很对,面部和双手的裂纹正确,画板后面的标记正确。最后一点疑虑消失了。这确是失踪多年的达·芬奇名画。

波吉教授为了拖延时间,向“李欧纳德”说在作出决定之前,他必须先向罗马请示。“李欧纳德”请他们快点办,因为他很缺钱。那两人答应照办,和他热烈握手,再一次感谢他作出“爱国的表现”。“李欧纳德”回到了他住的“的黎波里意大利饭店”等待。

“李欧纳德”刚走,波吉和杰里立即打电报约意大利美术部部长里琪。里琪从罗马赶到佛罗伦萨,亲自处理此事。

第二天,里琪检视板面,同意波吉的结论,这幅画是真品。数小时后,“李欧纳德”在旅馆中被捕,罪名是偷窃《蒙娜丽莎》。沸罗伦萨警察局长将“李欧纳德”押到穆拉特监狱监禁起来。

第二天,意大利各报纷纷登出惊人消息:《蒙娜丽莎》业经寻获。各方祝贺函电纷纷涌到佛罗伦萨。意大利宣布,这幅名画归还法国,“借以重申两国友好团结“,但请法方同意在归还之前于意大利展览一个时期。法国深怀感激,表示同意。

意大利方面也宣布,窃画者是意大利国民,将不引渡法国,而在意大利接受审判。法国当局对此也表示谅解。

《蒙娜丽莎》先在乌菲齐博物馆展览若于日,由大队宪兵和警察严加保护。然后又在罗马及米兰展览。处处都有大批观众前来观看。最后,1913年12月31日,这幅珍贵的达·芬奇名画运到法国,举国欢腾。”14年1月4日,在隆重的仪式中《蒙娜丽莎》重新悬挂在方室的墙上。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在意大利,人们对窃画者多表同情,大家都惊叹这个简单而未受教育的粗人竟能轻易地使欧洲最高明的警探束手无策。但在巴黎,警察搜查这位窃画者的住室,找到了一本日记和两张名单。名单上有窃画者潦草的笔迹,写着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美术品商人以及富有收藏家的姓名和地址。这两张名单完全推翻了窃画者自称志不在钱的说法,他显然认为《蒙娜丽莎》是他的发财之道。

“李欧纳德”下狱后,受到佛罗伦萨警察当局巧妙而仔细的盘问,不久,他就招认了一切。

原来,他的真实姓名叫裴路加,是从意大利伦巴第的都猛萨来到巴黎谋生的油漆匠。起先,他力图做一个优良的油漆匠,而结果却落得穷困潦倒,久客异乡,每天只挣几个法郎。他曾被巴黎警察拘捕两次,一次是1908年6月被控图谋抢劫,一次是1909年2月被控非法持有利刀。以后,他曾经在卢浮宫博物院做过打杂工,尽管时间很短,但他对卢浮官里的情况十分熟悉。

1910年秋天,卢浮官博物院的主管人员鉴于近来常有人毁坏院中的设备和陈列品,决定用玻璃框保护院中的一些宝物,包括《蒙娜丽莎》在内。院方将这项工作交由巴黎的戈比尔玻璃公司承造。裴路加又以玻璃工人的身份参加安装。

他在替《蒙娜丽莎》安装玻璃框的数小时中,凭自己的观察,知道博物院游客的来往情况、警卫人员的换班时间、员工出入门户的所在,以及哪些门是上锁的。

他也知道供画家存放绘画用具的那个小储藏室。卢浮宫和许多博物院一样,在某些陈列室内准许画家临摹和速写。但为防止伪造起见,所摹绘的画不得与原画的大小相同。那储藏室是一间狭窄的斗室,在都沙德室西墙的一间设计优美的秘室后面,裴路加已经探知开闭秘门的办法。

裴路加深知《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巨大价值。据他自己交待,在他安装玻璃时,便开始对这幅名画想入非非了,他指望靠它发笔大财,从此结束自己的贫穷生活。

1911年8月20日星期日,一个罪恶的计划付诸实施了。下午2点30分左右,裴路加以游客的身份从博物院的德农门进来。他杂在游客之中,走上楼梯,来到绘画陈列室,肘部轻按住藏在衣内的一个小包。

大约在相同的时间,他邀来的帮手——兰切洛提兄弟即文森佐和米凯列,从另一个人口进博物院。快到3点钟时,他们都在都沙德室的陈列室内聚会。

午后4时34分,院警纷纷高呼“关门了!”游客们渐渐走向各出口。不久之后,游客们全走了。

只有裴路加和兰切洛提兄弟躲在都沙德室内的小储藏室里,和一些画架、绘具匣、素描簿及未完成的油画挤在一起。

外面有脚步声。储藏室内的三个人一声不响,寂然不动。然后脚步声沿着大画廊的长廊渐渐消失。就这样,他们在那里一直呆到第二天早上。上午6时半,三个躲在里面的人打开包袱,拿出白色的工作服穿在身上。7时零5分,他们溜出储藏室。在没有人的都沙德室内,墙边倚着一把长柄扫帚,文森佐拿起来用力扫地,米凯列从口袋里抽出一块抹布,擦拭栏杆和画框。一会儿,裴路加和文森佐走进方室,走到《蒙娜丽莎》前面。米凯列站在前门口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