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与吴广一道,点燃起“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烈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革命浪潮,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陈涉虽然被叛徒杀害,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却越烧越旺,导致了秦王朝的最终覆灭。杰出的农民领袖陈涉也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人们对其追忆怀念之余,不仅要问:陈涉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英雄豪杰,竟创下如此伟业?
据《史记·陈涉世家》所载,陈涉也叫陈胜,阳城人。少时家贫,十几岁就给大地主贵族做雇工,饱受剥削和欺凌。陈涉早年就胸怀大志。他曾对一起干活儿的农友们说:“将来咱们若是富贵了。可不能忘掉今天的穷哥儿们!”大家齐声笑道:“咱们这些泥腿子穷惯啦,哪敢想那美事儿啊?等你将来富贵了,再说大话吧!”陈涉长叹一口气说:“唉,燕雀怎知鸿鹄的高远志向啊?你们就甘愿苟且混一辈子?”
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征调渔阳戍卒。陈涉和900名贫民被阳城地方编入戍边队伍,因陈涉高大健壮,威武豪爽,被任命为左屯长,右屯长由阳夏人吴广担任。戍卒们从阳城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来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南),正赶上天降暴雨,道路被洪水淹没,戍边队伍一连耽搁了好几天。陈胜一行人无法按期到达渔阳。按照严酷的秦朝律法,误期当斩。戍卒们赶到渔阳就是去送死。陈胜、吴广商议后,决定武装起义,谋求一条生路。
陈胜、吴广决定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起事,争取民众的支持。陈胜设计了鱼腹丹书“陈胜王”和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的计策,鼓动戍卒们顺乎天意,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让穷乡亲们彻底觉醒了:是呀,难道咱们天生就该受欺侮、就该侍候有钱有势的人?跟着陈大哥“伐无道,诛暴秦”,打下一片咱农民自己的江山来,也过一回幸福的日子!戍卒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推举陈胜为统帅,号称“将军”,吴广为副帅,号称“都尉”,在大泽乡点燃起农民起义的第一场烈火。
起义军很快攻占蕲县,声势大震,兵分两路,攻下安徽、河南的许多县城。当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涉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建立了。楚国旧境,义军纷纷响应陈王号召,起事抗秦。各路人马捷报频传,暴秦的统治濒于崩溃。此时,陈涉却因胜滋骄,杀掉了贫贱时的旧友,致使原来跟随他的旧部远离,而六国残余分子和一些失意政客却乘机混人起义队伍。
起义军也走向分裂:武臣自立赵王,韩广自封燕王,吴广被害。周文大军被章邯逼退,却无人援救,致使周文兵败自杀。秦将章邯乘势直逼陈城,陈涉孤军殊死决战,义军失利退出陈县。同年12月,陈涉退至汝阳,接着转到下城父,不幸竟被掌管车马的叛徒庄贾杀害。一代农民领袖就这样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陈涉、吴广虽然被害死,但他们掀起的农民起义浪潮,却以摧枯拉朽之势,迅疾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在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人们寻觅英雄的踪迹,陈涉的故乡阳城到底在哪里?
一种观点认为是河南登封县东南告成镇。唐司马贞《索隐》中说:“韦昭云颍川。《地理志》云属汝南,阳城旧属汝南。”《辞海》也注释说:“阳城,古县名。春秋时,郑国城邑,秦时置县,治所在今天河登封东南告成镇。武周改名告成,唐天俱中又改名阳邑,五代唐复改名阳城,周显德中并入登封。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即本县人。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安徽宿县。《宿州志》上就明确记载了陈涉出生于该地。同时,此处与大泽乡(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相距不过二十里,符合陈涉起义地点设置。再有,陈涉的起义军骨干力量集中在安徽淮北一带,说明陈涉与他的同乡们正是宿县人,此处阳城才是他们的出生地。陈涉义军失利后,计划撤往宿县,也是希望回到故里,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以图东山再起。陈涉妹妹陈雪花墓地亦安葬大泽乡附近,传说陈涉大泽乡起义后,即将其妹接来,看守后方。如果不是从安徽阳城(宿县),而是从河南阳城(河南登封)接的妹妹,那陈涉应将雪花就近接到陈县(河南淮阳),而不是大泽乡。陈雪花死后也不会葬在大泽乡。当地百姓也世代相传着安徽宿县就是陈王之故地。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阳城是今天的河南商水县扶苏村。《史记》载:“陈胜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盖涉筑此城。”陈涉假称自己是公子扶苏起兵,在家乡阳城陈庄修一城池(扶苏城)。《舆地纪胜》也记载着“在县西二十里,秦二世时,陈涉诈称扶苏,此城盖涉所筑。”《高水县志》、《大清一统志》中也都注明秦时的商水称阳城,扶苏城在商水县西二十里的史实。当地出土文物中有一颗印戳,上刻“夫胥司工”,专家考证,“夫”与“扶”通,“胥”与“苏”通,“司工”即“司空”,秦时官名,实际上印戳就是“扶苏司空”的意思。陈涉不仅诈称是扶苏起义,而且刻制了官印,筑好防务城池,这说明陈涉已在家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扶苏村确实应该是陈涉故里。
陈涉究竟生于何地呢?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休,读者们也迷惑不解,我们期待着早一天知道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