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出土文物中发现有许多明器(墓中的陪葬品),能说明当时的住宅建筑的基本形式。一座平面为曲尺形的住宅建筑,和院子在一起,是一个近乎正方形的平面。从其他一些出土的明器来看,有的也有楼房。在墙上刻出柱、枋、地袱、叉手等,可以窥知当时木构架的形状大体和宋代相同。窗的形状除了方形和横长方形以外,还有成排的条状窗洞,很像六朝和唐宋间的直棂窗。屋顶多用悬山式。围墙上也有成排的条状窗洞或其他形状的窗,似乎明清二代最发达的漏窗,在汉代早已种下根苗。
四川成都曾出土一个大型住宅模型,其主人也许有一定的官衔。这个住宅的布局分左右两部分:左侧有门、堂,是住宅的主要部分;右侧是附属性建筑。左侧的外部有大门,门上装有栅栏,图画得很详细具体,很有建筑史学价值。门内分为前后两个院子,均用回廊绕之,很有生活情趣。后面的院子正面,绘出三开间的正屋,屋上梁架也画得很清楚,属悬山式的单檐屋顶。室内还画出两个人席地而坐,谈笑风生,院中有双鹤起舞。屋前有台阶,据分析这是家中的堂屋。另一个院子里有两只鸡在争斗,也属家中的一种戏娱性的活动。右侧也分前后两院,用回廊绕成。前院较小,兴许是个杂院,里面有厨房(右)、水井(左)与晒衣架等。后院内有一个高楼,可作观望远眺。高楼的屋顶用庑殿式(四坡顶),檐下有斗拱,十分讲究。楼的下面还画出楼梯,可拾级登高。
汉代对人的社会等级看得很重,所以在住宅中把大门做得很考究,一般说贵族的宅第,外有正门,共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屋顶中央高左右两边低,边上是小门,用于一般的出入,有重大事件时,需有一定的仪礼,则“大开正门”。据分析,大门以内,还有中门,它和正门都可通行马车。门旁还有附属房间可以居留宾客,称为门庑。院内以前堂为主要建筑。堂后以墙、门分隔内外,门内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后再建饮食歌乐的后堂的,这种布局应自春秋时代的前堂后室扩展而成。除了这些主要房屋以外,还有车房、马厩、厨房、库房以及奴婢的住处等附属建筑。
我们知道,住宅建筑最直接地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但在住宅内部的家具也是很能表述当时的生活的。
直到东汉还没有椅子和凳子,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或者坐在床上,因此桌子的形式也与后来的不同,那时多数为比较矮的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