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在香港家传户晓的广东歌叫《香港靓女多》,流行于六七十年代。如今事过情迁,劈头便唱“香港靓女多……”这首俚俗歌曲,很难不让听者联想到明日黄花:谁都知道香港少男追捧的梦中情人是全智贤、孙艺珍;又,我最常在成熟男士口中听见的女神名字是……范冰冰。韩国和大陆美女的锋头老早盖过了香港,我们因而不得不竖起另一面旗帜,譬如,“香港大佬多”。
原因是,拜成行成市港产黑社会电影所赐,现在香港人撞口撞面均乐得以“大佬”相称。“大佬”,大阿哥也,表面上乃秉承中国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男性)传统下对同性友人的尊称,并不包含任何地下社会的权力色彩。只是当香港最受崇拜和尊敬的男性偶像如刘德华、张学友、任达华以至曾志伟,均纷纷登上电影中黑社会“大佬”的宝座时,这个称呼才有了不同的身价:经得起被人这样叫的那一位,个人魅力绝对不会比刘、张、任、曾逊色。而所谓的“魅力”,其实就是来自黑道人物的忠奸难测,亦正亦邪。
你以为一切由《无间道》开始?答案当然是“不!”。粗略地回顾,港产黑社会电影的源头大可追溯至七十年代邵氏导演桂治洪执导的《大哥成》系列。由陈观泰饰演的大哥成是位金盆洗手的前大佬,一心退隐“江湖”偏又在江湖的心脏——当年形同九反蛮荒的徙置区(新移民与贫民的聚居地)——开茶楼营生。是非风雨当然纷至沓来。大哥成“被逼”重出江湖和经历家破人亡的情节自然都在观众的意料之中,唯一想不到的,是他没有把以暴易暴奉行到底,却在最后关头“清醒地”将败在手下的凶徒交给香港皇家警察绳之以法。
“大哥成”系列是拍于国语片仍为中产阶级观众服务的年代。桂治洪作为导演最为人乐道的,是打破邵氏向来浮华(夸)的片厂风格,大量使用手提摄影机,又在十分真实的贫瘠地区取景,全片呈现出颇为浓厚的写实味道。主人翁大哥成的形象及他的一切行径,也因为写实的处理而显得较为有血有肉,因此,他的“黑”便不是一种风格化的“黑”。相反的,八十年代后期让周润发火一般红起来的Mark哥,便是成功借力于“黑”这个颜色:他的墨镜,他的长风衣,他的左右双枪,无一不是黑得发亮。而正正因为黑得令人扎眼,《英雄本色》才能开创《大哥成》未能缔造的热潮——不论是票房还是对日后港产(类型)片的影响。
《英雄本色》之成为经典,除了吴宇森在驾驭暴力元素上有其一手,更重要的,是“大佬”这符号终于被他提升为“图腾”。没有人会忘记片中的金句:“好久没有人叫我一声‘大佬’了!”——男人不是不可以在别人面前自怜自伤,但他一定要有某种资历才能引发同情。其中之一,便是要有前呼后拥与喧赫一时的过去。或可以说,过气大佬与过气女星几乎是一样的,他和她之所以引人人胜,正是因为他们所到之处均会留下一条星河似的尾巴,英文称为glamour。
狄龙没有凭《英雄本色》东山再起,我想是他太“性格演员”了。反观周润发在后来的《我在黑社会的日子》等片中正式坐上“大佬”明星的第一把交椅,从此欲罢不能,直至郑伊健在《蛊惑仔》中冲破万难成为最年轻的“大佬”接班人,香港人——尤其男性——总算经历了一次本土“精神领袖”的成形洗礼。既讽刺,也是事实——香港人可以对现在或未来的特首没有任何幻想,但是不会对黑道龙头大哥没有寄望。
所以市场才能消化一部接一部的黑社会电影,而且愈拍愈“多元化”:连本来只是丈夫偷食,太太缉私的《大丈夫》,都被包装成“黑色电影”推出。搅作形式的“大佬戏”还不止这一出,近期以俏皮姿态高调登场的尚有《大佬爱美丽》。大佬形象在上述两出电影里虽难免被揶揄作弄,但不论曾志伟和陈奕迅怎样被玩(反),“大佬”神话也丝毫不会受到影响:除“调侃也可以是一种恭维”之外,大家不会过于认真看待它(们)的主因是,在刘德华、张学友两粒巨星压阵的“大佬大”之作《江湖》面前,试问有谁不是不足为患的“细路”(小朋友)?
香港影坛在这一轮“大佬热”后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将是再难找到新鲜却又有说服力的黑道龙头面孔。《无间道》尝试找来陈道明作试金石,但由于大陆影视界是“只有皇朝而没有黑社会”的,左看右看,陈都更胜任皇帝而不像大佬。剩下的“黑马”,难道只有一直被称为“大哥”,但又从未演过枭雄的成龙?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