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猕猴桃种植新技术
18149300000009

第9章 土肥水管理技术(3)

合理施肥量的标志:因为各猕猴桃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目前还做不到根据所有果园均进行土壤营养和树体营养检测后,进行定性、定量的肥料补充这样一种科学的施肥,但从生产实践角度讲,可以根据树体表现,进行目测施肥。假如树体健壮、叶茂、枝蔓充实、花芽形成充足、坐果好、果实品质好,就是施肥比较合理;否则就需要及时调整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力求叶片、枝蔓既没有缺素症状,也没有中毒症状,叶片功能期长,春梢、夏梢、秋梢比例合理,不徒长,空间枝蔓分布合理等。

5追肥的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一般有两种:根际追肥和叶面喷肥。

(1)根际追肥:根际追肥必须施在猕猴桃树体的根系分布层内,以便吸收利用。猕猴桃的根系属浅根性根系,故应浅施。各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不同,如氮肥和钾肥移动性强,即使施得较浅,也可移到根层,而过磷酸钙、骨粉等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较好与厩肥等有机肥混合施用。其施肥方法一般有:环状沟施肥法、放射状施肥法、条沟施肥法、全园撒施法。作为猕猴桃园具体选用哪种方法好,可视树龄而定。幼龄园可选用:环状沟施法、树冠垂直投影面撒施法。成龄园可选用:放射沟施法和全园撒施法。

不论哪种方法,都应盖土深埋,特别是全园撒施法更应撒后中耕。

施肥后,应结合土壤墒情浇足水。

(2)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实际上就是叶面(含枝蔓)喷肥。叶面喷肥用量少,肥效快。不受营养分配中心的影响,可及时地对猕猴桃补充营养元素,也可避免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固定。但是,叶面喷肥毕竟肥量小,元素不全面,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只能是土壤施肥的补充和配合,如植株出现缺素症状,可选用此法。

小分子的化肥是通过叶面上的角质层裂缝和气孔进入叶内的,喷肥后15分钟至2小时,肥分即可被吸收。幼叶气孔占的表面积大,比老叶子吸收的快,效率高;叶背气孔较多,表皮下又有疏松的海绵组织,有利于肥料的吸收,因而叶背较叶正面吸收速度快。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猕猴桃树体含水状况都会影响叶面喷肥效果。气温在18~20℃时最为适宜。空气湿度较大时为好,因此,叶面喷肥大多选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避开中午高温,防止高温对叶面肥液的过度浓缩使叶面受害。在进行大面积叶面喷肥之前,应先作少量喷布试验,以防出现副作用。

(3)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猕猴桃树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土壤贮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土壤已有肥力的条件下,施前拟订出氮、磷、钾和微肥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它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方面。

配方施肥的核心是,在施前根据土壤、猕猴桃的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状况,开展肥分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求出二者的差数,并用土壤释放率和树体吸收率进行换算后,得出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配方。农业部中心实验室有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条件。此法也称为精准施肥法。

(第三节)水分管理

农谚有:“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说法,土壤水分的重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因为猕猴桃树体的根系属于肉质根,故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较敏感,水不仅影响猕猴桃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决定猕猴桃树体的生存。猕猴桃喜湿润、怕干旱、怕水涝,要求在选择种植猕猴桃的地块,易排、易灌,具有排灌双重能力,以满足猕猴桃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较高要求。

一、水分对猕猴桃的影响

水为生命之源。因为猕猴桃对水分的特殊依赖性,有必要强调一下水在植物体内的4大功能,以加强广大果农对水分管理的重视。水分为猕猴桃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水分维持猕猴桃细胞的渗透压,使树体不至于萎蔫而不挺拔;通过水的蒸腾,带走热量,维持植株的体温;水分在体内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而且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物质参与光合作用。水影响猕猴桃果实的膨大。若在猕猴桃生长的前期缺水,则叶片变小,在果实发育期缺水,果实体积缩小,若长期干旱,则势必造成叶片的永久性萎蔫,以致干枯落叶。

二、灌水时期的确定

1猕猴桃的需水期

猕猴桃的需水期有以下几个时期:

(1)发芽至开花前:若土壤中墒情不足应注意灌水,使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以促使发芽、新梢生长,利于展叶,扩大叶面积,提高光合效能,并有利于开花、坐果。

(2)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是猕猴桃树体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是猕猴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器官建成量大,又是树体从主要利用树体本身贮藏营养转向主要依靠当年合成的营养时期,对水肥都比较敏感,此时应视土壤墒情浇足水,减少枝蔓、果对水分的竞争。

(3)果实迅速膨大和混合芽形成期:此时正值盛夏酷暑,日照强,气温高,要求土壤有比较稳定的水分,但不可灌水过多,注意保根护叶。

(4)落叶入冬时结合施基肥:充足灌水,以促进基肥分解和提高抗寒能力。

2根据果园土壤含水量确定灌水

前面已提到猕猴桃的根属于肉质根,对土壤的水分、空气很敏感,要求相对土壤持水量为60%~80%。此时土壤毛细管中保持着猕猴桃树体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在较大土粒间有充足的空气,供应根系对氧气的需要。若水分减少到在土壤孔隙中不能移动时,这时,猕猴桃根系吸收水分受到阻碍,树体处于缺水状态。因此在果园生产实践中必须在土壤相对持水量低于60%时,农谚常称为“灰墒”时,出现水分亏缺,必须立即灌水,否则,土壤水分再度减少,出现干墒,即可发生叶片萎蔫。发生萎蔫时的土壤绝对持水量称萎蔫系数。这时猕猴桃树体因过度缺水,生理活动受到严重损害。不同土质的持水量、萎蔫系数的含水量各不相同。

三、灌水量

最适宜的灌水量应在一次灌溉时,使猕猴桃树体根系分布范围内的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灌水量过少,只浸润表层土壤,不仅不能达到灌溉的目的,且易引起土壤板结。若一次灌水量过大,则土壤通气不良,也不利于猕猴桃树体的生长发育。根据猕猴桃属浅根系的特征,浇水能浸润土层30~50厘米即可。沙地猕猴桃园保肥、保水力差,宜适量多次灌溉为宜,以免水分和养分流失。

四、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多种,可根据经济条件、地块位置、水源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水方法。

1沟灌

在猕猴桃行间或猕猴桃栽植行(高畦栽培)进行自流灌溉,此法便于机械操作,又因沟壁渗水,土壤湿润均匀。并可防止土壤板结,是较好的灌水方法,但应注意灌水后覆盖锄杂草。

2穴灌

在猕猴桃树体树冠投影的外缘挖直径30厘米的穴若干个,灌后用草覆盖穴后,以备再次灌水或灌后用土封穴。此法用水经济,土壤浸润较均匀,适于水源不足的园地使用。

3喷灌

有固定(自压)和移动喷灌(喷灌机)两种。不论哪种喷灌都是通过喷头将水喷到空中,成为水滴降落到地面或植株上,喷灌的好处有三:①喷灌可节省用水30%~50%,没有渗漏和地表径流现象。②在高温季节喷灌可以降低气温和叶面温度,提高光合效率。③喷灌对土地平整程度要求不高,在山地果园尤为适用。喷灌的缺点是在有风的情况下很难喷布均匀,而且增加水的蒸发损失。

4滴灌

是以水滴的形式慢慢地浸润猕猴桃树体的根域。滴灌的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节约用水,比喷灌省水50%。其二,节省劳力,滴灌系统是全部自动化的,平原山地丘陵地均可应用。其三,有利于猕猴桃生长和结果,滴灌能保持猕猴桃树体根域土壤适宜的湿度,不过干,不过湿,水气条件都好,若滴灌结合施肥,更能不断供给根系营养。

五、猕猴桃园排水

猕猴桃的根系属肉质根,对土壤水分比较敏感,过多和过少都不利于生长,因而排水和灌水同等重要。

土壤水分过多,空气减少,氧气不足使根系进行缺氧呼吸,产生并积累乙醇等物质毒害根系。积水和土壤缺氧还造成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减弱,有机质分解能力下降,影响土壤肥力提高,尤其是在施用大量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的情况下,会因缺氧气而产生甲烷、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毒害猕猴桃的根系。因此低洼排水不良的猕猴桃园在多雨季节,树势生长衰弱,甚至引起生理干旱而死亡。生产实践中看到,高温季节大雨过后,猕猴桃园排水不良,发生浸水一天以上之后,第一周树叶萎蔫;第二周树叶脱落;第三周以后植株即可死亡。可见,涝害比旱害危害更快,更大。

为了防止猕猴桃受涝渍危害,在建园前的选址非常重要。猕猴桃要选在不易受淹,排水方便的地方。在我国南方雨水多,假如在平地建园,则果园四周要挖一条深和宽各50厘米的排水沟,此排水沟还要与果园周围的大的排水系统贯通,以保证能顺利排除积水,在发生积水时要及时用抽水机把积水抽干。

为了防止猕猴桃受渍,还可采用起垄栽培,树栽于垄脊上,不易出现根腐病和死树。起垄的高度,即垄沟的深度视地块排水难易和当地雨量而定。排水方便而雨量较少的北方,垄沟深度25~30厘米即满足排水要求。在排水不便和雨水多的南方,垄沟深度要增加到40~80厘米,一般为50厘米。垄沟要与果园四周的排水沟相同,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