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无公害猕猴桃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对于猕猴桃这个病虫害较少的树种,无论新建园,还是早期建园,且目前尚未出现较大污染的园地,其果园管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一定要从无公害的标准出发,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果品来。无公害猕猴桃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原则,一是要维持生态平衡,充分利用天敌。对本地原有病虫,应力求保持原有生态平衡,避免暴发成灾。对外地新的入侵病虫,应力求彻底歼灭,以避免原有生态平衡被破坏;二是要以防为主,以防代治,防患于未然;三是重视综合防治,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为首选措施,化学防治为补充;四是在不得不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时,不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的残毒威胁。
一、提倡使用的农药
此类药物包括用于保护一切伤口(含剪口)的蜂蜡、接蜡;用于防虫的黏胶、白明胶;自苦木中提取的苦味液,及自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杀虫、杀螨、杀真菌用的植物油乳剂类,以及杀虫用钾皂(软皂)液;杀虫、杀螨及驱避用的硫磺。
二、允许、限制使用的农药
此类药物包括以往常用的自烟叶中提取烟碱液;自鱼藤中提取的鱼藤酮制剂;以及Bt乳剂(苏云金杆菌),颗粒体病毒制剂;硫酸铜液、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多种矿物油乳剂和高锰酸钾液等。
三、禁止使用的农药
除了以上提倡使用和允许限制使用的农药外,其他当前仍尚未明文禁止使用的氧化乐果和各类菊酯等一切药物,均应停止使用。
(第二节)生物性病害防治
生物性病害有明显的致病生物源,猕猴桃是其中的一种寄主。
每一种病害的发病过程都有其发病机理和适宜环境条件,为了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而不污染环境,宜尽量探明寄主生物本身对某种病菌的抵抗机理,以及某种病菌对某种寄主生物的主要侵染途径,而后抓准关键,对症治疗。
一、溃疡病
此病是由猕猴桃溃疡病菌
侵染引起,属细菌性病害。此菌的致病力较弱,寄主植物必须先有伤口,然后病菌才能乘虚而入,故有效防治途径还须从避免造成寄主植物的伤口入手。
溃疡病的病菌入侵前因主要有冻伤、雹伤,强风引起的擦伤、折伤,或修剪过晚尚未愈合的剪口伤等偶发性伤害,以及缺硼诱发的生理性伤害,给溃疡病等弱寄生病菌,包括其他真菌及细菌,提供可乘的入侵孔道。
(1)发病症状:2~3月初在多年生枝蔓干上出现白色菌脓点,自粗皮皮孔,或裂皮的裂口溢出,迅速扩散变乳黄色至红褐色;3月末以后,溢出的菌脓增多,组织软腐变黑,枝蔓干呈现溃疡病斑,或整枝蔓枯死。成熟新叶呈现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5月以后发病减轻,夏、秋、冬均处于潜伏状态。因为此病适宜在冷凉湿润的地区或气候自然条件下发生,而这些地区,正好是猕猴桃优质高档果品基地区,因而值得予以充分的重视,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将其控制在初发生状态,以防蔓延,给生产上造成较大的损失。
(2)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枝蔓、叶残体,减少病原;南方降雨量较大产区,增施硼肥,降低藤肿病发病率造成的树皮开裂,减少伤口;北方注意防止冻害,减少枝蔓创伤;萌芽前一个月每亩撒施硼砂05~10千克,供萌芽期树体需要,花期前后,结合提高坐果率,促进授粉、受精,提高果实品质,并利用新叶初展,吸收力强,能就近供应果实的有利时机,喷1~2次03%的硼酸液。并利用磷硼互补原理,以后在5~6月增施一次;防止夏秋高温干旱时缺硼。
注意调整果园土壤,经常处于高磷(含速效磷较好在80~100毫克仟克以上),中硼(含速效硼较好在03~05毫克/千克以内),以确保能安全、优质、高产。
二、膏药病
是一种广泛寄生性真菌病害,为害许多树种,除猕猴桃外,还为害梨、柑橘、桃、李、杏、梅、桑、茶、桂及杜仲、黄柏等树种。该病有灰色膏药病与褐色膏药病两类,前者膜层菌丝呈浅灰白色,后者呈棕褐色,多着生于2年生以上老枝蔓上,枝蔓愈粗,膜层病丝面积常愈大,状如膏药,故名膏药病。属真菌性病害。此病对植株的为害不大,一般可不予以理会。
(1)发病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南方多雨、空气潮湿地区,国外认为此病常与介壳虫伴生。在介壳虫的分泌物上着生繁殖。据张力田先生研究,大别山等我国气候湿润地区发生的膏药病,与介壳虫的伴生现象不明显,而与土壤缺硼紧密相关,当土壤速效硼含量低于02毫克/千克时,常发生此病,且病斑多着生于2年生以上生理含硼较少,枝蔓龄较高的枝蔓干上,认为因缺硼导致枝蔓干上出现粗皮、裂皮等伤口后,病菌容易侵入而引起,而含硼较高,少粗皮、裂皮和伤口存在的一年生嫩梢上较少见。
(2)防治方法:开花期前至盛花期,结合提高坐果率,喷布02%~03%的硼酸液,加03%~04%的磷酸二氢钾,2~3次。
重症果园,可按每平方米树冠垂直投影地面,均匀撒施硼砂1~2克,耙耧或翻入土中,灌水或雨后供根系吸收。切忌一次过量施硼肥,以免引起硼害。南方一般每年施硼一次,个别重病园可再酌情增施,将土壤速效硼含量调整到03~05毫克/千克为宜。
三、根腐病
主要由蜜环菌和
疫霉菌引起。属真菌性病害。此类根腐,均因土壤积水和近地面的根茎部分皮层出现伤口,诱致各类病菌乘虚入侵所致,而其伤口出现的原因,除虫害及机械伤外,还有缺硼引起的近地面较粗主侧根出现裂皮所致。
(1)症状:①蜜环菌根腐病常在根茎部首先发生,其诱发因素是近地面的根茎部皮层出现伤口时,病菌乘虚入侵,皮层显黄褐色块状病斑。并迅速向深处蔓延;后期根皮层变褐腐烂,易与木质部分离,部分木质呈现黄褐色坏死。土壤湿度大时,病根上常可见到被侵染处有绢丝状的菌丝层或菌索,以后还有小菌伞状子实体出现。病株地上部表现为叶色逐渐黄化,树势逐渐衰弱,严重时,部分枝蔓干枯,随之整株坏死。
②疫霉根腐病也以根茎部附近较早发病,因为病菌传播特别快,迅速漫及全根,小细根先行死亡,故有认为其发病始于小细根的。发病初病部呈现暗褐色水渍状斑点,分界不明显,随之根系变褐坏死,土壤湿度大时,腐根常可见一层白色薄霉(孢囊梗及孢子囊),叶片随之凋萎,严重时出现落叶并整株死亡。
(2)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时排水,防止根系遭受水渍,此病发病的土壤环境因素为土壤含水量过高,根系渍水引起此病的严重发生。故防治的第一项措施是,做好猕猴桃园排水,在多雨的地区采用起垄栽培方式。其次,及时清除病原,避免根系遭受虫害、机械伤。第三,保持土壤速效硼含量在03~05毫克/千克较佳,施硼时期应在高温干旱前的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每亩均匀撒施硼砂05~10千克。撒后结合除草松土,翻入土中。以免随地面径流损失。第四,用托布津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进行病部和病区土壤处理。
四、花腐病
其分布范围多局限于湿润亚热带地区,有些年份会造成严重减产。由细菌侵染引起,属细菌性病害。
(1)症状:首先在萼片上出现白色小点,继而褐变下陷,为害花瓣,雄蕊褐变,甚者暗褐色,最后子房全部褐变腐烂,花不能开放,甚至完全脱落。受害较轻者能开放、结实,但果实多呈畸形。此病多出现于春季多雨年份。
(2)防治方法: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建园,注意作好园地排渍,剪去过密枝蔓梢,在开花前喷03波美度石硫合剂防病。
增施钙肥,增强花蕾表皮细胞的抗病力,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树势,以利抗病。
五、果实软腐病
在日本此病较多发生,为害率高达60%的果实。此病多出现于高温多雨的时期。
(1)症状:受害症状呈半球形凹陷或果面局部反常软化,果皮正常,果肉表面呈淡黄褐色凹陷,其软化部分,中心处出现乳白色,周围黄绿色,最外围形成浓绿色细环状边缘,构成直径1~2厘米的圆形软腐组织。此病可能由真菌引起,低温贮藏能抑制发病。
(2)防治方法:果实套袋,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六、熟腐病
也是较多出现于日本,受害果实可达30%。近成熟的果实,无论是挂在树上,或在采后催熟或贮藏过程中都有发生。病原为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属真菌性病害。
(1)症状:自猕猴桃开花时随花粉授粉时入侵,其后在果实生育膨大期呈潜伏状态,当果实近成熟,才表现症状。侵害枝蔓干时,多从伤口入侵,树体受旱时,为害严重,常引起枝蔓梢干枯。
(2)防治方法①深施多施有机肥,引导根系深扎,合理排灌,增加树体的抗病力和对逆境的抵抗力。②注意合理喷施硼肥,减轻或避免树体伤口出现。
(第三节)生理病害防治
一、藤肿病、粗皮、裂皮病
1984年春,湖北蒲圻市十里坪猕猴桃园首先出现此病,以后在江南各省亦相继发现。
(1)症状此病多出现于2年生以上老枝蔓上,一年生嫩梢,仅在夏秋高温干旱天气,土壤瘠薄处才有出现,症状不一,但原因归一,为缺硼引起。粗皮、裂皮主要表现为皮孔突出,表皮纵裂,深达形成层,长可达2~3厘米;裂皮严重时,形成层容易引起褐变腐烂,明显削弱树势,导致严重减产。粗皮、裂皮现象较多出现于枝蔓梢分杈处,粗皮、裂皮枝蔓上的新发叶片,常呈现叶小色黄。滕肿症状表现为主干及主枝蔓上呈现上下两端较细,而中间一段突然显著增粗,状如肿大的结节症状,故命名为藤肿病。患病树上2年生以上的老藤蔓,常有皮孔突出的粗皮,部分粗皮突出的皮孔进一步爆裂,甚至裂口长度可达2~3厘米;同时,在此裂口之下的形成层组织,多呈褐色坏死症状,散发出发酵味;肿大枝蔓段下端,常是分枝蔓的交界处,其致密的节间细胞组织,常起着明显的截留同化营养的作用。病后树势随即迅速减弱,甚至整株枯死。
此病多出现于土壤含速效硼低于02毫克/千克,并以低于017毫克/千克的果园最多,其病枝蔓的全硼含量多低于10毫克/千克,但正常主干、主枝蔓的全硼含量,却均在15毫克/千克以上,平均约23毫克/千克左右,因此认为此病是因较严重的缺硼引起。
(2)防治方法:早春在树下地面按每平方米面积均匀撒施硼砂1~2克,或者展叶后开花期间,结合提高坐果率喷施02%~03%硼酸液2~3遍,均可获较有效的矫治。
二、鸡爪叶病
1995年春,在安徽岳西县猕猴桃研究所首先出现此病,继而在湖北、江西、河南等省亦相继发现。
(1)症状:萌芽后新梢生长较弱,叶色较浅,叶面积变小,展叶后叶缘周边宽约2~3毫米处出现黄化,呈现均匀的淡黄色,部分叶片自叶缘开始呈现不规则的,向内逐渐扩展的叶面褐变,卷曲,少数叶片向上卷曲成筒状。二次新梢上新发叶片多自叶缘开始,向主侧脉间叶肉组织扩展出现褐变坏死,主脉中部至叶基两侧呈现绿色三角形区;严重时,整个叶片焦枯、变脆、碎裂脱落,留下叶柄与主侧脉基部形状如鸡爪的残余绿色部分,故岳西县称其为“鸡爪病”。带病叶片常随之凋落,但少量果实,却仍可残留树上。经研究此病系因缺钾引起,岳西叶含钾量多在126%以下,正常健康叶片含钾量常在137%以上。
(2)防治方法:宜用生物钾,或多施有机质肥进行补充,每亩每年施钾量不应少于20千克,但钾易随雨水流失,故宜分多次施入,每次每亩以施钾5~10千克为宜,根据钾肥含钾百分比,及结果多少,合理定施用量。至于施入时期,则应在萌芽前,开花前及夏梢抽发前为主。
三、褐斑病
是一种高温干旱天气较多出现的生理病害。
(1)症状:一般在6月中旬以后,生长期的中、后期出现,华南、中原地区较常见。初期症状为叶面出现黄色斑点,很快变褐呈坏死斑块,少数较大病斑,中心呈灰褐色,每片叶上常数个病斑至数十个病斑,多时可达100个以上,8月前后即可引起大量落叶,明显削弱树势。研究发现,此病多出现于土壤速效钙含量低于1300毫克/千克的猕猴桃园,且又以土壤速效钙含量仅800毫克/千克以下的猕猴桃园更为严重。当土壤钙含量达1500毫克/千克以上时,可完全避免发病。
(2)防治方法:自萌芽至开花前后,南方酸性土壤的猕猴桃园,可选用生石灰粉,北方中性到微碱性土壤的果园,可选用硫酸钙,每亩撒施50~100千克,并结合松土,及时翻入土中。较严重缺钙的果园,可适度增加用量。叶面喷药防治,选用杀真菌剂,甲基托布津等。
四、缺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