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17446400000015

第15章 怎样写游记

经常写旅游参观记,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同学认为游记好写,只要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景物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因此不加深思,提笔就写。这样做是不对的。写游记,在动笔之前同样要考虑好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游览过程中的主要感受,这便是立意。然后,进行构思。

游记的写法一般是先交代清旅游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按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哪里,又到哪里,再到哪里,分别看到什么景物,一一交代清楚。如果是在同一个地方要写几处景物时,要以先写的景物为立脚点,再把别的景物的方位交代清楚。描写景物要分清主次,重要景物详写,次要景物略写,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写游记常常采取以记叙为主,记叙、描写、抒情相互交融的写法。在记叙、描写当中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或者在描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或者依据景物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再加以议论和抒情,总之,描写景物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要重视遣词造句,语言优美。

最后,再强调一下,写游记一定要避免容易犯的两个毛病:一是动笔前心中无数,见啥写啥,立意不明;二是没有交代清楚游览路线,丢三落四,东拼西凑,条理不清。

【记住要点】

时间、地点和目的,“游记”先要交代清。游览路线写明确,景物描写有主从。写景抒情相结合,中心思想才分明。

【例文1】

西山公园游记

高一王洪

暑假的一天,我和爷爷一起去游西山公园。

我的家乡从前是有名的山区贫困县。过去,老人们只知道有菜园,不知道有公园;我也只是在书上读过“公园”,实际上没有见过。现在,我们县城也建起了公园——这是我县开天辟地的第一个公园,所以轰动整个县城。虽然只是一期工程刚刚竣工,人们却络绎不绝地前去游览。

西山公园建在县城的西山上,距离我家三里多地。早饭后,我和爷爷沿着繁华的大街急步前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和行人,店铺橱窗里摆放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仿佛没有看到一样。不到半个小时,我们祖孙二人就来到西山脚下。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高大的仿古牌坊。古代牌坊是用巨大的青白石料构筑的,而西山公园这个牌坊却是用钢筋水泥浇铸的,高有10米多,宽约20米。牌坊的结构为“四柱三门”。四个高大的柱子用大理石镶面,分外美观;三个门洞,中间较大,两侧较小,对称和谐。牌坊上方中央铸有“西山公园”四个金色大字,牌坊楼顶由黄色琉璃瓦铺成,楼脊雕刻着“双龙戏珠”图。仰视这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牌坊,使人感到造型美观,庄重雄伟。

牌坊的北侧建有近百米长的回廊,廊内彩绘着古代英雄佳人的故事。

走过牌坊,有水泥修成的台阶迂回曲折地通向山顶。我们沿着台阶一步步向上攀登。走到半山腰,我就感到腰酸腿疼,气喘吁吁了。爷爷看到我疲惫不堪的样子,鼓励我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孩子,加油!”我振作精神,紧跟其后,终于,一鼓作气登上山顶。

山顶上开辟出约100平米的平台,可供集体旅游者开展聚会或娱乐活动。在平台的东端,建筑了一个漂亮的凉亭。亭基高约二米,上面建有六个巨大的红色圆形立柱,支撑着六角飞檐的穹顶。穹顶由金色琉璃瓦铺成。藻井彩画,古朴典雅。下方柱间护栏相连,可供游人休憩。古代的凉亭有石砌的,有竹木制的,有树干搭的,而我们这个公园的凉亭除琉璃瓦外,其余的建筑材料全部是现代的钢筋水泥,而形式却是传统的民族风格,既坚固又美观。

这个六角凉亭建在峰顶上,视野开阔。我和爷爷步入凉亭,放眼眺望,周围都是绵延不断的群山。近看,西面、南面与高低起伏的山峦相接,漫山遍野长着苍绿的松树、栗树、梨树等各种树木;北面地势空旷,轻雾缭绕,那里是全国有名的大黑汀水库;东面是城区,街道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公路上的汽车、行人川流不息;东山顶上的电视转播塔依稀可辨……站在这里可以一览家乡的美景!

西山公园与城市的公园大不相同。它是没有围墙的公园,如果你愿意登山的话,可以从这里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它的山是大自然的创造,它的花草树木是天然长成,西山公园美丽诱人之处可能就在于此吧。

太阳升高了,强烈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们准备下山回家了。爷爷站起身来,用手指着东方对我感慨地说:

“孩子,你看,那是你们的中学——那里原来是臭水坑,现在盖起了大片的楼房。县城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爷爷,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过去没公园,现在有了西山公园,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公园呢!”我兴高采烈地说。

【简评】

这篇游记通过记叙游览家乡的西山公园所见到的景物描写,赞美家乡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文章依据游览的路线写景状物,线索清楚。在描写景物时,重点描述了山顶的六角凉亭和周围的景物,有远景,有近景,其景物的方位都一一交代清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在描述景物时,文章特别突出了西山公园的特点:一是公园的范围大,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园;二是公园的山和花草树木都是天然形成的景物。作者通过对比的描写方法,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强烈感情。

文章结尾也很新颖。写祖孙的对话,在记叙中抒情,同时与开头相照应,结构紧凑。

【例文2】

我爱家乡的大黑汀水库

初三李婧

大黑汀水库修建在河北省有名的河流——滦河的中下游,位于迁西县城的北部,距县城不过六华里。在它的西边就是大黑汀村,这座水库就是以这个村名命名的。它是全国著名的大水库之一。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日,我和同班的三四个同学结伴徒步去大黑汀水库游玩。

我们走在宽阔的马路上,来往的汽车鸣着汽笛从我们身旁飞驰而过。太阳升起来。马路两旁的田地里长着一人高的玉米,长长的苍绿的叶子闪闪发亮;微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响声。走了不久,我们就看到了水库大坝。大坝耸立在两山之间,它是用钢筋水泥铸成的,雄伟而壮观,就像一把巨大的银锁把奔腾而下的滦河水拦腰锁住。

我们登上了大坝,俯瞰宽阔的湖水,湖水清澈碧蓝,荡起层层涟漪。湖边有几条小船游荡,那是渔民们在忙碌着打鱼。向北眺望,湖水望不到边际,两岸是绵延起伏的高山峻岭,隐约可见随着山势而建筑的古老的万里长城。听说有一段横跨库区的长城,已经淹没水中,形成水下长城的壮丽景观。

我们恋恋不舍地走下大坝,沿着不太宽的水泥公路,绕过水库管理处的楼房,来到了大坝南边的分水闸。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另外一种景象:从水库引来的滔滔滦河水,在这里遇到了用钢筋水泥浇铸的“中流砥柱”,将河水“一分为二”。在这里,河水激起数米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然后形成两条波涛汹涌的河流,一条向西流入天津市,一条向南流入唐山市。天津、唐山两市的人民饮上了甘甜的滦河水,解决了两市工业用水不足的困难。不仅如此,大黑汀水库的建成,还彻底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存在的滦河泛滥成灾的问题,解决了下游灌溉稻田用水的问题,而且还建成了大黑汀水库水力发电厂。

为了建设大黑汀水库,迁西人民顾全大局,不惜数十个村庄、数十万亩土地被淹没,有两三万人口搬迁,远离故土,到陌生的地方艰难地去开辟新的生活。迁西人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歌可敬啊!我爱大黑汀水库,更爱家乡的人民!

【简评】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大黑汀水库景物的描写赞美家乡,歌颂家乡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景物进行描写,重点描写了登上水库大坝见到的景物以及在分水闸前见到的景物。写登上水库大坝见到的景物,先写近景“俯瞰宽阔的湖水……”后写远景“向北眺望……”在描写壮美的山水之中,抒发了无比热爱家乡的感情。写在分水闸前见到的景物时,描写与叙述相结合,精当地记叙了迁西人民为了修建水库无怨无悔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此基础上作者直接抒情:“迁西人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歌可敬啊!”本文写景层次清楚,同时,在写景中饱含着自己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