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思想较为复杂的古代作家之一,其作品的思想性悬殊较大,艺术风格很不一致。历代评论家,有的从其作品的思想性出发,肯定他的讽喻寄托,也有的指责他的作品妖淫;有的从其作品的艺术性出发,肯定其诗意境绵密和词章典丽,有的指责其诗雕镌堆砌,晦涩难解。毛泽东十分喜爱李商隐的诗,一是他的咏史诗,一是他的无题诗,而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价。早在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刘大杰时,谈到李商隐的《无题》诗,毛泽东就说过:“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1975年8月2日,刘大杰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如何评价李商隐的诗,谈了这样的看法:“关于李义山的无题诗,说有一部分是政治诗,也有少数是恋爱诗,这样妥当吗?”毛泽东回信中说:“现在难下断语,暂时存疑可也。”这个意见是严格遵循学术研究规律的,十分客观和公允。毛泽东对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赞赏,尤其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名句,辞藻朴实自然,情致缠绵而不庸俗,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的诗,继承了李白、李贺的浪漫主义风格,又深受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影响,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他的诗歌的评价,我们不能各执一端并过分强调,而应该运用全面的观点和恰当的分寸,认识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首先谈谈李商隐诗歌的思想性。李商隐虽然出身于低级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时代又经历家庭巨变,曾经为生活而苦苦挣扎。但从他现存的作品来看,足以印证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除了有名的《行次西郊》外,实在是很少。他虽做过弘农县尉,肯为无辜定罪的人民伸张正义,但并没有写出多少直接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也缺少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田园诗。他的作品中较多表现的,是处于党争峡谷中的难言之隐和怀才不遇的哀怨沉郁之情。当然,李商隐也有着比较高远的政治抱负。这从他的那些富有讽喻性的咏史诗中可以触到这种思想脉搏的跳动。如《安定城楼》和缅怀刘畹氖篇,都反映了他希望唐王朝中央政权得到巩固,反对藩镇割据和穷兵黩武的思想。这些优秀的咏史诗,都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但由于他缺少和人民的联系,他的忠君忧国思想不能同爱民思想更深地结合,使他的诗歌题材较难反映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而更局限于政局的风云变幻和个人在官场的升沉得失。
其次谈谈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性。李商隐的诗歌,关注对自身精神生活的体验和概括,善于扣紧感受最深的情景,从事多方面的勾勒,通过气氛渲染,尽情加以烘托。他的诗歌语言风格包蕴密致,从布境到炼辞,都表现出前呼后应、细针密线的特色。但是,由于用典过多而形成词藻的堆砌,由于过分追求华丽而形成色调的浓腻,其结果是诗意晦涩,缺少朴素清新之气。方东树有一句论断十分透辟:“藻饰太甚,则比兴隐而不见。”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大的独创性。他在吸收《楚辞》的绵邈风格的同时,更善于把赋体中的绵邈凝缩到格律严整、节奏均衡的近体诗中去。他学习杜甫的沉郁,但却又混和了一定程度的李白的飘逸。他学习李贺的构思奇特,但并不完全像李贺的诗怪诞,有时更利用杜甫的沉稳以补救李贺的浮夸。他融合各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意境深密、色彩浓丽、抒情婉转的艺术风格。但由于他以没落王孙自居的颓废、脆弱的感情局限了他的视野,拘束了他的手笔,由于缺少前贤的安身立命处世和潜移默察、深刻涵茹、取精用宏的精神,更注重于艺术的揣摩,因此他不能唱出雄伟壮阔的浩歌。他的确是一位善于巧叩氖人,但他的歌唱有时不免是幻梦的、茫然的、无力的悲叹。
(傅乐园)
——唐朝诗人韦应物韦应物,今陕西西安市人。他出生于三公世家,自小练武,十五岁时当了唐玄宗的侍卫——羽林郎。安史之乱,他失去官职,开始流亡生活。自此,浪子回头,入太学读书,先后任洛阳丞、畿辅县令等官职,并游历了大散关至江汉一带。后转任合亍㈣菅粝亓睢⒊州、苏州刺史,与孟郊等许多文士交往,写下了不少优秀的山水田园诗篇。毛泽东对其作品及为官清正的品格颇欣赏。毛泽东评点韦应物
唐人(韦应物)诗曰:“邑有流亡愧俸钱”,这寥寥七字,写出古代清官的胸怀,也写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
——摘自1959年7月4日毛泽东在庐山同王任重、刘建勋、梅白的谈话,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第33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