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1719800000152

第152章 何炯诞生鹭鸶山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后,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了隋唐时期,遂产生了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宗派。唐武则天时,法严宗师法藏,依《华严经》立宗,则天皇帝赐这位创始人为“贤首大师”。传至四祖澄观,更是发扬光大。这位高僧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本姓夏侯,十四岁出家,广学三藏,博通经传子史,后专弘《华严》,著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等三百余卷。由于唐朝皇帝德宗和宪宗的加封,又因他长住清凉山(即山西五台山),故称他为清凉国师。这座五台山长约二百余里,五峰耸立,峰顶平缓,山上多佛寺,夏无炎暑,故称清凉山,与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合称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

西充东去二十二里有座鹭鸶山(今西充扶镇圭峰坝村),这里崇山峻岭,林密竹茂,万千白鹭(白鹤),常栖林中。晨雾弥漫,宿鹤似雪,落霞飞还,联翩如云。早出晚归,捕食产卵,松风鹤唳,声震九霄。时人有《咏鹤》诗云:“清露滴时翘藓径(晨露捕食于溪藓小路),白云开处唳松风。好共灵龟作俦侣(龟鹤同春皆长寿动物),十洲三岛(海中三神山)逐(跟随)仙翁。”鹭鸶山附近有座凤凰山(今圭峰禅院处),宛如一座仰天大佛,与鹭鸶山相对峙,二山之间的山麓是一个宽阁的平坝(今称圭峰坝),坝中住着一户姓何的富翁,耕读传家,乐善好施。是时,鹭鸶山巅建有草堂寺与观音殿,何妻好佛,常拜佛于庙,祈生贵子。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春三月,何妻上山偶经山中古井,见井侧有巨人迹,她好奇地踩了一下,心有所动,就怀了孕。到分娩时,异香满室,婴儿圆睁二目视母,炯炯有神,头秃脸圆,齿白似贝,父疑不祥,弃孩于野。牛马避开不敢践踏,数百鹭鸶飞来,羽覆全身,众皆惊奇,母亲哭着将他收回抚养,遂取名何炯。何炯少年时,他父亲以重金聘请当地宿儒李成仁来家教书。何公素重斯文,将何炯唤来,在堂前跪拜先生,站立一旁。何公说道:“炯儿年幼,愚昧无知,仰仗先生,严加管束,精心教育。”李师说:“诲人不倦,师之责也,培育英才,师之幸也。屈原之于宋玉,鬼谷之于张仪,孔子之于颜回,谯周之于陈寿,师生声名远播,相得益彰。”何公说:“请问先生,将何以施教?”李师说:“初学儒书,当从《大学》开始。大学之道,在明明道(显明美德),在亲民(革旧更新),在止于至善(善的最高境界)。什么是至善?孔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这是儒家教人修身、齐家、治国的经典。次则学《论语》、《孟子》、《中庸》,以及《诗经》、《书经》、《易经》、《礼经》、《春秋》五经。再次学诸子百家之文章,《史记》与历代史书,以及《唐诗》。要把这些学完,需要十余年的光阴啊。”何公说:“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炯儿就交给先生,诸事费心,理当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