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1719800000151

第151章 道济师仙洞传道

据传唐朝时期,果州出了两个神仙,一是西充的绝粒道士程太虚,自幼在故乡南岷山(今西充永清乡境内)修道成仙,被唐宣宗(李忱)封为道济真人。当时还在南岷山修建了仙林观(又名降真观),观中塑供程真人的神像。二是南充的女道士谢自然,自幼在故乡大方山修炼,后移居金泉山朝阳洞修道成仙,被唐德宗(李适)封为东极真人。当时还在金泉观中,塑供谢自然的神像。谢自然曾拜程太虚为师,程太虚曾多次来朝阳洞,传授谢自然辟谷绝粒和胎息之术。后来他师徒二人都先后修炼成仙,程太虚修成了尸解仙,谢自然修成天仙,白日飞升天界。他俩的事迹记载在《太平广记》和《蜀中名胜记》中,金泉观中还镌刻有程太虚至朝阳洞传道碑,古碑至今尚存。千百年来,一些文人雅士游览或瞻仰南岷山降真观和金泉山朝阳洞时,作了很多诗文,来赞颂程太虚与谢自然。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岷山与金泉山二山之名,一时传播天下,来此游历的人络绎不绝。

程太虚博学多才,自幼好道,长期隐居南岷山修道。其山有九井十三峰,连绵三十余里,古树奇峰,云影岚光,山势回环,倚云临壑。朝晖晚霞照山巅,烟树云封古洞多,猿啼鹤唳震山谷,飞瀑流泉似仙乐,誉为蓬莱仙境。汉朝的何岷、晋朝的葛洪,都曾在此山修道炼丹,留下了驭仙洞与丹霞洞等古迹。程太虚活到二百零五岁,尸解成仙后,山上修建有一座壮丽的仙林观塑像朝拜。据《蜀中名胜记·西充县》记载:“南岷山则有九井十三峰,汉何岷之所隐也。隋程太虚尝修炼于此。《志》云:太虚自幼好道,精修勤苦,隐居南岷山绝粒。有二虎侍左右,九井十三峰,皆其修炼处。一夕大风雨,砌下得碧玉印,居人每乞符祈年,印以授之,辄获丰稔。唐元和(唐宪宗年号)中解体后,迁神于玄宫,容貌不变。宣宗(李忱)命人求之,使者过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南),宿逆旅蹑险,有居第如公馆,青童引见。一道士自称程太虚,祖居西充。且嘱曰:明岁,君自蜀入南岷山,无忘我。及至蜀,熟视画像,与前见者无异。唐敕号道济真人,宋赐号道济太师。《碑目》云:《唐程仙师(程太虚)蝉蜕偈》、《皂荚碑》、《唐仙林观碑》,中书侍郎赵彦昭(西充进士)撰,俱在本山之降真观。”果州金泉山麓的会仙溪,是个幽静而又神秘的地方,传说会仙溪常有神仙出没,早在东晋时期,儒仙葛洪(字抱朴)曾在此修道炼丹,后来建有抱朴庵。据《南充县志·古迹》记载:“抱朴庵在金泉山北,抱朴子修道之处,天下共计十三,此仅存遗址。”自从谢自然在朝阳洞修道成仙后,更是远近闻名,据《南充县志·名胜》记载:“朝阳洞,一名隐仙洞,在金泉山嘴,凿石为二室相通,户东向,故名,传为谢自然栖居处,洞旁刻贞元诰敕。”一日程太虚来到朝阳洞对谢自然说:“从前老子教人清净无为,全性保真,而不以物累形。庄子说: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而自在逍遥。学道的人,一是养生,消灾祛病,以修真延年;二是致仙,长生不老,羽化飞升。而飞升成仙的方法,在于炼气养精,辟谷服饵,炼食仙丹而求永生。只有身居深山古洞,来炼气养精,服气静坐,辟谷胎息,如像婴孩在母腹之中一样,方能修炼成仙。”谢自然自此辟谷胎息,不食五谷,采药炼丹,修道养寿,最后炼成神仙而飞升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