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鲸独角鲸属于齿鲸类,一般体长4~5米,体重900~1600千克,腹白背黑,是小型鲸类。它的繁殖率较低,一般3年产1仔,孕期15个月,哺乳20个月。在胚胎中,独角鲸本有16枚牙齿,但都不发达,至出生时,多数牙齿都退化消失了,仅上颌的两枚保留下来。而雌鲸的牙始终隐于上颌之中,只有雄鲸上颌左侧的一枚会破唇而出,像一根长杆伸出嘴外。不过也有人偶然发现有2枚同时长出的,但数量极少。独角鲸的长牙和人类牙齿一样充满牙髓和神经,最粗的比得上街灯柱,长度可能超过成人身高。通常由于表面附着绿藻和海虱,长牙呈绿色。
雄独角鲸会以长牙互相较量,不论在水中或海面上,发出的声音就像两根木棒互击。年轻的雄鲸经常嬉戏打斗,但很少刺戳对方。最强的雄鲸,通常也是长牙最长、最粗者,可以与较多的雌鲸交配。独
独角鲸生活在北冰洋及附近海域。事实上,独角鲸所谓的独角,其实是雄性独角鲸左上颌的一枚长牙,它长达3米,是笔直的螺旋形。而雌性鲸很少有这种“独角”。
雄性独角鲸的这只怪异“独角”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对这只“独角”的神奇作用进行猜测。独角鲸仅上颚生1对齿,雄性个体左侧的1枚齿呈螺旋形,长可达2.5米,形似角,故而得名。它的体表光滑无毛。无外耳郭,耳孔甚小。它前肢鳍状,后肢退化。角鲸经常为急速结冻的冰层所困,它们不利用长牙,而是利用以头部撞出所需的呼吸孔。当雄鲸浮到海面呼吸时,偶尔可见到长牙,但一般会在水面以下。独角鲸的社会地位与其长牙有关。成群的大型雄鲸大都停留在比雌鲸或仔鲸距离岸边稍远的外海海域。大多数的雌鲸都没有长牙。
独角鲸的传说
中世纪的欧洲迷信盛行,独角鲸的鲸牙被说成为具有治病、防病和解毒的效用。人们用独角鲸的牙镂成高脚酒杯、茶杯和碗;倘若有毒的饮料接触到它,就会“泛起黑沫,而毒性尽去”。当时的帝皇和教皇都把鲸牙视作至宝,尽管那些拥有独角兽角的王公贵族不断遭到突然和莫名其妙的杀身之祸,但是这种角仍然享有解毒药的盛誉,而它在市场上的价格始终保持不衰。丹麦国王弗里德利三世搜集的独角兽角最多。他用独角兽角制成的一个宝座,已成为欧洲的一个奇迹。长期以来,这个宝座一直供作丹麦国王加冕典礼之用。它的腿、扶手和底座都是用独角鲸牙制成的。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枚长牙是雄性独角鲸用来战斗的武器;有的科学家则认为,它是雄性独角鲸凿穿冰层,进行呼吸的工具;还有科学家认为,这枚长牙是独角鲸的取食工具;也有科学家猜想,它是独角鲸的散热器官,因为独角鲸在快速游动时身体会发热,所以它会通过这只独角来散热;还有人说它是独角鲸的回声定位工具,用于寻找食物;还有其他说法,如独角鲸利用这只独角来改善其全身的流体力学性能,从而使自己游得更快;独角鲸利用这只奇特的角来引诱一些好奇的小鱼,从而成为它的美餐。
以上关于独角鲸独角的种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独角鲸的独角之谜将会被揭开。
迁徙最长的鲸:灰鲸
灰鲸是所有须鲸亚目中距海岸最近的种群,常见于距海岸1000米处。因为这份对沿海水域的执著,也因为它们接近于墨西哥礁湖养殖场的人类,所以它们成为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鲸类之一。灰鲸游过加利福尼亚海岸时会引来数千人观看。
每年的秋季和春季,灰鲸会沿着北美洲的西海岸迁移,它们每年的行程是:夏季在北极水域进食,冬季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受保护的礁湖生产。灰鲸的迁移路程可能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远的,某些个体成员每年都要从北极的浮冰区迁至亚热带水域或更远的水域,总行程高达2.04万千米。
灰鲸的平均体长大约是12米,但最长能长到15米。其皮肤颜色由斑驳的深灰色至浅灰色。它们是所有鲸类之中遭寄生情况最为严重者之一,有大量的藤壶和鲸虱寄生在它们身上。藤壶主要分布在灰鲸相对较短的弓形头部上面、呼吸孔周围,以及背的前部。在灰鲸身上所发现的一种新的藤壶种群和三种新的鲸虱种群,迄今为止在其他地方还尚未发现。虽然还能够见到浅色灰鲸,但其数量已经极其稀少了。
灰鲸没有背鳍,但是沿着背部的后1/3处,长有由8~9个隆起组成的背脊。灰鲸的鲸须呈白色,与其他须鲸相比更粗更短,长度从未超过38厘米,毫无疑问是在捕捉猎物时被海底沉积物拉断了,而其他鲸类的鲸须仅会被水底柱状物缠绕。灰鲸喉部的下方长着2个纵向的凹槽,约2米长,间隔为40厘米。这些凹槽可以在进食时扩展开口,使嘴张得更大,以便使灰鲸能够吃到更多的食物。
灰鲸迁移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小时,但有外在压力时,它们的时速能够达到20千米。迁移的灰鲸平稳地游动,每隔3~4分钟,浮出水面呼吸3~5次。水柱粗短,2个呼吸孔同时呼吸时,水柱呈叉状。当灰鲸完成一连串的呼吸潜入水中时,尾鳍经常会露出水面。
灰鲸大约在8岁时进入青春期(范围为5~11岁),此时,雄性的平均体长是11.1米,雌性则为11.7米,它们的生理完全发育成熟是在40岁左右。和其他须鲸一样,雌性要比雄性更大一些,可能是为了满足怀孕与哺育幼崽时较高的生理需求。雌性每隔1年会生产1次,在经历一年多的妊娠期之后,会生出一只约为4.9米长的幼崽。
灰鲸适合迁移,它们的生活史以及生态学的方方面面都反映出了这种从北极至亚热带的年迁移行为。东太平洋或加利福尼亚种群的大多数5~11月都会在北极水域度过。
北极的冬季刚刚到来时,它们的捕食区域就开始全面结冰了。这时,灰鲸会向南迁移至受保护的礁湖,而雌性则会在礁湖中生产。幼崽在5~6周之内相继出生,生产高峰出现在1月10日左右。幼崽刚出生时,身上的鲸脂很薄,不足以抵御冰冷的北极水域,不过会在温暖的礁湖中茁壮成长。幼崽出生后的头几个小时,其呼吸、游动都不协调,很费气力,它们的母亲有时不得不用背部或尾鳍,将幼崽撑到水面,以帮助其呼吸。幼崽的哺乳时间为7个月左右,最初是在水深有限的礁湖之中,在那里,它们会实现运动协调,也许还会形成母亲—幼崽的必要组合,以便一起向北迁移至避暑区,它们会在避暑区断奶。当幼崽到达北极时,已经将哺育其成长的母鲸的乳汁转化成了厚厚的隔热鲸脂。在礁湖以及远离南加利福尼亚州时,幼崽与母亲寸步不离,几乎“黏”在了母亲身上,但当5月下旬至6月抵达白令海时,它们都已变成了游泳能手,此时,它们会充满活力地游离母亲。
因为迁移线路紧沿海岸,所以灰鲸可以待在浅水区轻松地游动,并且始终保持陆地在其左边或右边,这取决于它们是向北迁移还是向南迁移。沿着迁移线路游动时,灰鲸经常会做出“间谍跳”。为了做出间谍跳的动作,灰鲸需要把其头部直戳出水面,然后沿着身体的水平轴线慢慢地沉落。这个动作与“突跃”不同,“突跃”是指灰鲸将其半个身子甚至更大的部分露出水面,然后向其侧面沉落,溅起巨大的水花。灰鲸的间谍跳很可能是用于观察临近的海岸,以确定迁移方向。
但是灰鲸的某些个体成员不会完成完整的北部迁移。例如,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附近的海域,某些个体成员会在向北和向南迁移的时候待在这片区域进食8~9个月。据记载,某些灰鲸每个夏季都会回到相同的地方。与其相似的小型避暑群落会从加利福尼亚北部来到阿拉斯加。这些灰鲸群既包括雄性也包括雌性,还包括所有的年龄组,其中包括雌性及其幼崽。这种交替式的进食策略可完成全程迁移,但只有少数灰鲸能够做到,因为北白令海南部的进食区相当少,因此只能供养一小部分族群。
鲸中“寿星”:须鲸
“须鲸”这个名字源自挪威语,其字面意思是“有深沟的鲸”——指的是位于嘴部后下方皮肤上的纵向折痕,这是该种群的一个独有特征。很多须鲸每年都会穿越世界上众多大洋,迁移非常远的距离,从热带的繁殖区到极地地区的进食区迁进迁出。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较大的种群一直被大量捕杀,数量因此急剧减少。
须鲸外形呈流线型,除塞鲸之外,其他种群皮肤上部有一组凹槽或折痕,从下颚处向下一直延伸至腹部下边的肚脐处。进食时,这些凹槽会扩展开,增大嘴部的扩展幅度。须鲸死后的照片显示其喉部松垂,这一点有助于证明,过去认为这种动物有着奇特扭曲的形象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它们在水下身体光滑这一事实的荒诞解释。
南半球的须鲸比北半球的须鲸稍微大一些,而在其所有种群之中,雌性又要比雄性稍微大一些。头部占身体全长的1/4,大翅鲸长有明显的中央背脊,从呼吸孔向前延伸至吻部;而布氏鲸还长有副背脊,分别位于中央背脊的两侧。所有种群的下颚都呈弓形,从吻部的末端伸出。
小须鲸名称的由来
小须鲸在英文里通常称作“minke”,这个名称的由来可能跟一位挪威或德国籍的捕鲸炮手Meincke有关,据说他曾在20世纪初的一次捕鲸行动中将小须鲸误认为蓝鲸而捕杀;另外一种说法是这位捕鲸船员认为它们太小而不值得捕捉,“minke”是他当时脱口而出的戏谑称呼。
所有须鲸的鳍肢都如同窄窄的柳叶刀一样,除大翅鲸之外,其他须鲸鳍肢的前缘上都长有圆齿,鳍肢长度接近于其体长的1/3。背鳍位于背部非常靠后的位置。尾鳍宽厚,中间有明显的缺口,大翅鲸的缺口尤为宽广。须鲸通过其头部顶端由2个呼吸孔构成的一个喷管来进行呼吸,不同种群之间,喷管的高度和形状各不相同。
蓝鲸、长须鲸、塞鲸、小须鲸以及大翅鲸的生活圈与其季节性的迁移线路紧密相关。不论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须鲸都会于冬季时,在低纬度较为温暖的水域中进行交配,之后会向它们所钟爱的极地进食区进行迁移,在那里待3~4个月,以其食物的主要构成部分——丰富的浮游生物为食。在这次集中进食期之后,它们会再次迁移回到较为温暖的水域,在那里,雌性在交配完成10~12个月之后,会产下一只幼仔。怀孕与生产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相对较短的繁殖高峰期则局限在3~4个月之间。
刚出生的幼仔长度大约是其母亲体长的1/3,是其母亲体重的4%~5%。在春季迁移时,幼仔会随母亲一起向极地海域游动3200千米或更远的距离。这段时间,幼仔以其母亲营养丰富的乳汁为食,须鲸乳汁的脂肪含量高达46%,而人类与奶牛的乳汁只含有3%~5%的脂肪。当幼仔含住母亲2个乳头中的1个时,母亲会借助乳腺周围的肌肉收缩,将乳汁喷入幼仔口中。由于这种高能量的饮食,幼仔的成长速度飞快,每天能长90千克之多,因此,在6~7个月之内,须鲸的幼仔将会在其出生体重(2.5吨)的基础之上,再增加大约17吨的重量。幼仔在7~8个月时断奶,断奶时大约为10米长。
由于鲸类生态与人类掠夺行为的微妙交互,近几年来,须鲸的繁殖年龄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生于1930年之前的长须鲸,其性成熟年龄为10岁左右,但是后来其平均性成熟年龄则降至6岁左右。1935年之前的塞鲸,直到11岁左右时才会进行繁殖,而如今在某些地区,塞鲸7岁时就已经准备好要繁殖了。至于南方小须鲸,它们的成熟年龄降幅达8年之多,从14岁降至6岁。
关于这些变化,最可信的解释是:由于鲸类的总数量骤降,个体成员就能享受到更多的食物,这样就使得幸存者能够更快地成长。由于繁殖开始时间与其体型密切相关,成长加快则意味着在其年龄更小时,便能够达到繁殖后代所需的体型。
目前,须鲸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年来为保护它们所施行的禁止过度捕杀措施的成功与否。某些种群的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因为它们的出生率极低,想要完全恢复,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如果不受干扰,在10~20年中,鲸类的族群数量可翻倍。但是,南极蓝鲸的数量大概仍然只占其原始数量的5%~10%,而且其繁殖速度并不快。
由于气候变化与污染而导致的海洋环境的恶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水温的升高似乎不会对鲸类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因为它们的鲸脂将其与目前所处的环境隔开,但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例如磷虾和鱼类,则会因为这些环境变更及洋流变化而转移。同样,极地区域臭氧层的破坏可能会使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到水中,因而改变这片海域的物产量,而这片海域长期以来一直被鲸类当做进食区。有害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直接污染,以及一些不可降解的物质,如塑料袋、塑料瓶,还有其他垃圾,可能会被鲸类吞食,因而堵塞鲸类的食道,这应当引起重视。还有声音污染,这会严重侵扰鲸类的感官与交流能力。另外还应该加上由捕鱼用具所造成的危险,以及在日益繁忙的海洋航路中,鲸类与船只碰撞的危险。
鲸中的“海豚”:鼠海豚
在北美洲和欧洲北部,许多人见到的第一种鲸类就是鼠海豚,而鼠海豚当中最典型的就是港湾鼠海豚了。港湾鼠海豚第一眼看上去小小的,身形模糊,总是躲在港口或者海滩这样的有利地形内,一副随时准备逃跑的样子。
真正的鼠海豚是由鼠海豚科的动物组成的,鼠海豚科属于齿鲸亚目,是齿鲸的10个科之一。鼠海豚科又分为6个种,它们都有统一的外形和比较小的体型。鼠海豚和海豚科的真海豚关系很近,但是鼠海豚和海豚有不同的祖先,也就是说,它们在种系发生学上是不同的。鼠海豚科和海豚科是由约1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但是从那时开始两个科就在生物学的许多方面朝向不同方向进化了。从其行为和解剖学上来说,鼠海豚和海豚之间的差别就像猫和狗的差别一样。
从解剖学上看,真正的鼠海豚体型十分统一。与其他鲸类相比,它们都非常小,鼠海豚科里面没有体长超过2.5米的。它们这种小的体型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寒冷而高度导热的环境中保持体温。栖息在世界上较冷地区的港湾鼠海豚和道尔鼠海豚,依靠圆鼓鼓的身体和细小的四肢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把体表面积减到最小,而高度隔热的鲸脂则会减少热量的损失。
鼠海豚为什么“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