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深水弋者:形态各异的海洋动物
17196500000020

第20章 各有千秋的其他海洋动物(4)

海胆一般会在3年左右达到性成熟,开始履行繁殖后代的重任。因为海胆是群居性动物,一旦有一只海胆把生殖细胞排到水里,就会刺激到这一区域所有成熟的海胆,使它们都排精或排卵。海胆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成熟的雌海胆能产4亿个卵,雄海胆能排上千亿精子。受精后的卵子会像浮游生物一样随水漂动,在短短的几天后,就能发育成早期的有着长长的纤毛状腕的长腕幼虫,这些腕可以用来运动和帮助它们捕捉浮游植物;经过几天或几个月后,早期长腕幼虫会变态发育成后期长腕幼虫,这时候,幼虫的长腕会渐渐被身体吸收,发育成只有1毫米大的幼海胆。幼海胆只有少数棘和管足,但它生长发育很快,不久就能发育成一个成体海胆的雏形了。

海胆的再生能力也很强,无论棘刺断脱,外壳破损或其他外部器官伤残,它都能一一修复。

分身有术:海星

海星是海洋动物中最为奇特的一种,是海星纲各类动物的总称。海胆、海参等6000多种都包括在海星纲之下。它们都属于“棘皮动物”,是生活在海底不大活动的一门动物。海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海域内。

海星是海洋水生生物,当人们在标本室看到它的干化躯体时,都以为它是一种植物,其实它是一种软体爬行动物,归棘皮动物门。海星的身体扁平,长有放射形的五条口腕(也称触角),像五角星,表面有一层石灰质的小刺。海星全身红黄相间,非常美丽。它静静地卧在海底,很少活动,爬行速度每秒钟只有0.16毫米,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水生动物。

海星与海胆是亲兄弟。它色泽鲜艳,体型如工整的五角星图像,也有4角、6角至15角的,热带海域里还有一种罕见的40个角大海星。

海星行动缓慢,主要靠管足支撑身体向前蠕动,它的角有多种用途,既有视觉,又有触觉,其中有1只是头,起着指挥作用,平时5只角像5只大爪,可猎捕小动物,遇敌害时会自动折掉1只,达到舍体逃生的目的。而断角又会很快再生出新角来。

海星外形是一个规整的五角形,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也都是相应的五辐结构,真可谓五官端正、表里一致的动物。

它的性情表面上虽然也很温顺,总是不声不响、漫不经心地对待周围的一切。其实并不如此,它常常欺凌一些弱小动物,尤其是肉食性海星,不仅大量吞食蛤类,还捕食小鱼,连自己嫡亲子孙或同族亲眷——海胆等类动物也是其果腹之物,实在是六亲不认。

海星和它的同类们都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普通的海星有5条腕,也有多达50条腕的海星。各种海星的形状不同,有的5个腕较短,像个五角星;有的腕就很长。海星身体的表面有很多棘状突起。在它身体上面和下面的中央有纽扣形状的吸盘。海星就是通过这些吸盘吸进和吐出海水的。身体下面的吸盘起着嘴的职能。

海星的眼睛长在腕的末端,每伸出一腕时,总是先将腕端翘起来察看。眼睛四周环绕着突起的棘状,起着保护眼睛的作用。

海星的体腔发达,由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特有的一种水管系统,部分水管从身体下面辐射出体外形成管足,每条管足的末端都有吸盘,这些管足是用来行走、捕食和感觉的器官。海星的那些管足不能使它们飞快地行走,可它们也能做出令人吃惊的事情来!它们能打开牡蛎的外壳!它们用自己那有吸盘的管足分别吸住牡蛎的两个外壳,直到牡蛎最后张开为止。然后海星翻出胃来消化牡蛎的肉质部分,最后弃掉不能消化的残骸。这一般都是腕长而柔韧的海星的进食方式。

腕短而结实的海星多是把整个动物吞入口内,再从口内吐出不能消化的残骸。它们的腕如果受伤了,自己还能长好;它们甚至能由一只断腕长成一个全新的身体。

肉食性海星是以蛤类为主食的,但它既无强大的颚齿,又无坚硬的螯钳,如何对付武装着石灰质双壳的蛤类呢?人们很是不解。

比如海盘车,当它用腕和管足抓住蛤时,先将蛤的体位调整使其腹缘朝上,然后动“手”使劲掰两扇蛤壳。这时,蛤依仗自己强有力的闭壳肌紧闭双壳,但海盘车依靠其更顽强更持久的牵拉力,甚至可持续一两天时间,最后使蛤屈膝投降。而且据说海盘车不仅有力气,还能造成一个真空环境,使蛤缺氧窒息,并排放使蛤的闭壳肌松弛的毒素。海盘车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强,可把蛤囫囵吞下,消化后再吐出残渣碎壳。即使它已吃得很饱,但遇到猎物也要杀死,从不肯轻易放手。

§§§第五节形态各异的爬行动物

海龟之王:棱皮龟

棱皮龟是海龟中的一个种类,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中的个体“老大”。棱皮龟最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千克,被称为是海龟之王。

你知道棱皮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因为棱皮龟的头部、四肢和躯体都覆以平滑的革质皮肤,没有角质盾片。背甲的骨质壳由数百个大小不整齐的多边形小骨板镶嵌而成,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条规则的纵行棱起,因此得名,也有人叫它革龟。这些纵棱在身体后端延伸为一个尖形的臀部。它的嘴呈钩状,头特别大,不能缩进甲壳之内。四肢呈桨状,没有爪,前肢的指骨特别长。成龟身体的背面是暗棕色或黑色,点缀着一些黄色或白色的斑,腹面是灰白色。

棱皮龟是一种生活在远洋的动物,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偶尔也见于近海和港湾地带。由于四肢巨大,并且变成了桨状,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故有“游泳健将”之称。1970年,我国长江口海域捕获了一只棱皮龟,而它身体上所挂的标记却表明它还曾经在万里之外的英国大西洋海域被捕获过,足见它的游泳本领之高强。棱皮龟主要以鱼、虾、蟹、乌贼、螺、蛤、海星、海参、海蜇和海藻等为食,甚至包括长有毒刺细胞的水母等。它的嘴里没有牙齿,但是却在食道内壁有大而锐利的角质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后再进入胃、肠进行消化吸收。

棱皮龟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热带和亚热带温暖水域,繁殖地基本位于北纬30°和南纬20°之间。索饵个体偶尔可以随海流北上到北纬70°附近的冰岛及南下到南纬35°的乌拉圭。在中国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台湾、海南等附近的东海和南海海域,以及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等地。每年5~6月间是棱皮龟的主要产卵季节,雌性需要从海洋中陆续爬到海滩上掘穴产卵。产卵通常都在晚上进行,行动十分谨慎,如果遇到外来的干扰,就会立即返回海洋。产卵之前首先在沙滩上挖一个坑,每次产卵90~150枚,在繁殖期间也可以多次产卵,产卵之后用沙覆盖,靠自然温度进行孵化,但每个窝中也常有10多枚不能孵化成功。刚孵化出来的幼体的体长为5.8~6厘米,本能地立即向大海爬去。

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玳瑁

玳瑁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在受袭击时它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玳瑁是属于海龟科的一种海龟,是玳瑁属下唯一的一种,又名瑇瑁、蝳蝐、瑇玳、文甲、鹰嘴海龟、十三鲮龟、十三鳞、十三棱龟、明玳瑁、千年龟,简称玳,分为太平洋玳瑁和大西洋玳瑁两个亚种。另外,玳瑁分布非常广泛,其中太平洋玳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大西洋玳瑁分布于大西洋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美洲和亚洲的海域。

玳瑁的外形与其他海龟大致相似,都有扁平的躯体、保护性的背甲,以及适于划水的桨状鳍足,而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鹰喙般的嘴,以及躯体后部锯齿般的缘盾。虽然玳瑁生活在广大的海域中,但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而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而且珊瑚礁中生活着其最主要的食物——海绵,而这些海绵中的部分物种对于其他生物来说是剧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会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质。而且由于海绵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数的能够消化玻璃的动物之一,也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它们的食物还包括栉水母、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体型较大。成年玳瑁背甲长65~80厘米,重约60千克。已知其最大的龟壳长近1米,…重27千克。通常所见的壳长仅60厘米左右,重9~14千克。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所以得名“十三鳞”。成体甲壳为鲜艳的黄褐色,平滑有光泽。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玳瑁的甲壳上有美丽而又色彩斑斓的花纹,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可作为首饰、雕塑等饰品的原材料,高贵典雅,有祥瑞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享有“海金”之称。玳瑁工艺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工艺水平在唐代已达到顶峰,日本的玳瑁工艺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正是由于人类对玳瑁的过度需求,导致玳瑁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持续减少,已有灭绝的危险,目前两个玳瑁亚种的保护现状均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危状态。

海洋毒王:海蛇

海蛇的体色为黑色或棕色,腹部的颜色为明亮光鲜的黄色。海蛇的身体扁平,鼻孔朝上,有膜瓣,可以合闭,能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尾呈桨状,适合在水里生活。有些海蛇的躯干比头和颈部粗,这样更有利于它在咬猎物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海蛇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流失。除了具有宽大的腹鳞外的阔尾海蛇像陆栖蛇,其他的海蛇腹鳞都非常小。海蛇舌下的盐腺,有平衡体内盐分的作用,还可以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亚各半岛之间的水域内。海蛇一般喜欢在海岛和大陆架周围的浅水中栖息,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开阔海域中就已经很少见到海蛇。不过,不同种类的海蛇会选择不同的栖息环境,它们有些喜欢在珊瑚礁周围的清水里活动,有的却喜欢待在沙底或泥底的浑水中。此外,不同的海蛇潜水的深度也不等,有的深有的浅,有深水海蛇和浅水海蛇之分。深水海蛇的潜水时间一般长达3个小时,不过,相对来说,它们在水面逗留的时间比浅水海蛇长,尤其是在傍晚和夜间这段时间,深水海蛇更是不舍得离开水面。浅水海蛇的潜水时间一般都不超过30分钟,相对来说,它们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稍露下头,吸上一口气就立刻回到海中。

海蛇的脑神经细胞十分近似于人类的脑神经细胞,所以海蛇具有很高的通灵悟性。海蛇那小小的头部聚集了成千上万条神经,这些神经能够对外界的细微变化作出感应,并以1/10秒的速度迅速作出反应,这也是海蛇动作迅速、反应敏捷的原因。另外,海蛇的神经系统中还存在有一种叫海蛇活肽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够保持海蛇脑血管时刻畅通,还可以修复损坏的神经细胞。

海蛇一般都有像扁平的船桨一样的尾巴,这十分有利于它们游泳。

毒蛇之王

海蛇大多有毒,其毒性比陆地上最毒的动物眼镜蛇要大得多,其中钩吻海蛇的毒液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并且相当于80倍的氰化钠毒性,贝尔彻海蛇是世界上最毒的海蛇,如果按照单位容量毒液毒性来讲,它的毒性是陆地上眼镜王蛇的毒性的200倍,是世界上真正的毒中之王。

海蛇的毒液都是神经毒,成分跟眼镜蛇相似,被海蛇咬后不会感觉到疼痛,因为海蛇的毒性有一段潜伏期,在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所以很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事实上人体会很快吸收海蛇的毒液,毒性发作时人们首先会觉得眼睑下垂,肌肉又酸又痛还很无力,跟破伤风的症状十分相似,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逐渐衰竭。被咬伤的人,或许在几小时后,也可能是在几天之后死亡。

游动的海蛇

尽管凭借身上的剧毒,海蛇们可以在海洋里生存发展下去,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天敌,海鹰和其他肉食海鸟就以海蛇为食。只要它们一看见海蛇游到海面上,就迅速从空中俯冲下来,衔起一条就远走高飞,尽管海蛇在海中非常凶狠,可它一旦离开了水就失去了进攻能力,乖乖地成为海鹰和肉食水鸟的嘴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