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深水弋者:形态各异的海洋动物
17196500000013

第13章 匪夷所思的鱼类(4)

在1859年,德国鱼类学者WilhelmC.H.Peters在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RioGuaire(地名)地方发现孔雀鱼,因此他成了最早开始描述这种小型淡水鱼的科学家,由于孔雀鱼看来和Poecilia(鱼名)family的鱼类很相像,所以WilhelmC.H.Peters就命名孔雀鱼为Poeciliareticulata。Reticulata这个字意指孔雀鱼身上部分重叠的鳞片形成蕾丝般的图样。而(孔雀鱼)这名称则是一直等到英国的植物学家RobertJohnLechmereGuppy从千里达(Trinidad)带回一些标本回去鉴定以后,经大英博物馆的Dr.AlbertGunther(人名)鉴定此标本为新的物种,为表彰RobertGuppy,称它为Girardinusguppyi,孔雀鱼这名称从此才被确立。

孔雀鱼的原产地是在委内瑞拉、圭亚那、南美洲的北部海岸地带和加勒比海上的岛屿。因为它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如今,世界各地都有人在饲养孔雀鱼。

孔雀鱼的繁殖能力很强,每月能繁殖1次。根据鱼体大小不同,小的孔雀鱼每次可以产10余尾仔鱼,大的孔雀鱼每次可以产70~80尾仔鱼,一年就可以产下上千尾仔鱼,因此有“百万鱼”的称号。

当雌孔雀鱼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一块明显的黑色胎斑时,就是临产的征兆。

张开的芭蕉扇:旗鱼

旗鱼的第一背鳍长得又长又高,前端上缘凹陷,它们竖展的时候,仿佛是船上扬起的一张风帆,又像是扯着的一面面旗帜,人们因此叫它旗鱼。旗鱼的食物主要是小鱼和乌贼类等软体动物。

旗鱼,又称芭蕉鱼,体长一般可达2~3米。旗鱼的整个外形呈圆筒形,侧面稍微扁一些;背部、腹缘处钝圆,显得比较平直。旗鱼有着又尖又长的呈枪状的吻;眼睛比较小,位于头部侧面,眼间隔宽平;口裂大,近于平直。旗鱼全身被有针状的鳞,尾鳍有着较深的分叉。旗鱼的头部及体背侧呈青蓝色,有灰白色圆斑横排在背侧,腹部呈银白色,臀鳍呈灰色,除此之外,其他的鳍为蓝黑色,有黑色圆斑密布在第一背鳍鳍膜上。

旗鱼属于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鱼类。在世界上,旗鱼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至太平洋中部诸岛,北至日本南部。在中国,旗鱼主要产于南海诸岛、台湾海域、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

通过体色,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旗鱼的雌雄鱼,雄性旗鱼体色艳丽,身体上的星条纹散乱不齐;雌性旗鱼体色较暗,腹部宽大肥满。雌鱼产卵期间,产卵箱中要备有水草、沙粒和增氧设备等。雌鱼的排卵期为6~7天,每天可排卵10~20余粒。在排卵期过后,要捞出雌鱼,留下雄鱼,同时用增氧器轻轻增氧,不要停止。大约1周,仔鱼会陆续破膜而出。

旗鱼是动物中的游泳冠军,它游泳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平时速度达90千米/小时,短距离的速度约为110千米/小时。旗鱼游泳的时候,放下背鳍,以减少阻力;长剑般的吻突,将水很快向两旁分开;不断摆动尾柄尾鳍,仿佛船上的推进器那样。除此之外,它的流线型身躯,发达的肌肉,摆动的力量很大,这些都使得它可以像离弦的箭那样飞速地前进。

海豚是游泳能手,时速约60千米。不过,它却没有旗鱼游得快。根据游泳速度记录,次序是:旗鱼、剑鱼、金枪鱼、大槽白鱼、飞鱼、鳟鱼,然后才轮到海豚。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大西洋海域,人们曾经观察记录了旗鱼的游速。有一条旗鱼,用了3秒钟的时间,游了91.44米,合时速约110千米/小时。

§§§第四节珍稀鱼类

水中巨人:鲸鲨

提到鲨鱼,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海洋霸主、庞大的身躯、锋利的牙齿、血盆大口,仅仅是听到就让人有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有一种鲨鱼虽然也拥有巨大的身躯,不过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它们经常被科学家用来教育社会大众,并不是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它们的个性很温和,还会与潜水人员嬉戏,并让他们帮助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这种与人为善的鲨鱼就是鲸鲨。

鲸鲨是须鲨目的一种鲨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属于全球性洄游鱼种。体长可达18米,重达14吨,身体呈圆柱状或稍纵扁,头部扁平而宽广,有一个宽达1.5米的大嘴巴,其中包含300~350排细小的牙齿。眼睛位于侧部,很小,喷水孔更小,位于眼睛后方。拥有5对巨大的鳃,鳃裂特别大,具有独特的过滤构造。鲸鲨的第一背鳍比第二背鳍大许多,胸鳍也非常大,呈镰刀状,臀鳍和第二背鳍一般大,尾鳍呈叉形,上尾叉比下尾叉长2倍。身体呈灰褐色或蓝褐色,腹部是白色,体侧分布许多白色斑点和横纹,可以达到10厘米厚。每只鲨鲸的斑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用来识别不同的个体。

鲸鲨喜欢在海洋表层巡游,它们的移动和浮游生物的消长、珊瑚礁的产卵以及水温的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鲸鲨通常单独活动,除非在食物丰富的地区觅食,否则很少会聚集在一起。雄性鲸鲨的活动范围比雌性更大,因为雌性鲸鲨比较喜好出现在特定的地点。

鲸鲨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类、磷虾和小型的自游动物为食。虽然它们的口中有牙齿,但是并不会在觅食过程中发挥作用。鲸鲨用嘴吸进海水后,闭上嘴巴,然后用鳃将海水排出。在嘴巴关闭和鳃盖打开之间的短暂时刻,被吸入的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便被鳃附近的皮质鳞突所困住。任何被过滤器官所阻塞的物体都会被鲨鲸整个吞下去。在一呼一吸之间鲨鲸就完成了整个狩猎的全过程,效率极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鲸鲨属于易危等级,中文维基百科收录的处于红色名录易危等级的物种还有猎豹、白马鸡、白唇鹿、川金丝猴、鸳鸯、小天鹅、大鸨等人们熟悉的物种,这些物种大多属于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这说明,处于易危等级鲸鲨的生存现状,也同样需要来自国家行政力量的保护,以避免该物种受危胁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原始脊索动物:文昌鱼

文昌鱼是海洋中稀有的原始脊索动物,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脊索动物的典型代表。文昌鱼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8~16米的浅水海域中,特别是在北纬48°至南纬40°之间的环形地区内较多,我国厦门、青岛、威海和烟台沿海处也很多。其他像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海洋边岸都有出产,但产量并不多,被视为珍品。

我国广西沿海所产的文昌鱼躯体细长,柳叶形半透明,体长最大者达5厘米,最小者仅有1厘米。鱼体左右扁平,透明。脊索向前伸出至中央神经管之处。无头、无脊椎、无附肢,亦无户弧与腰弧,除脊索外,无任何软骨类骨骼;无耳,亦无成对的眼。心脏仅为能跳动的腹血管。血液无色。

文昌鱼一般分布在潮间带至水深20米的沙底,生活在海水透明度高、水质清洁的环境中,生活时呈白色略带粉红,躯体大部分钻入沙中,只有前端口列露出水中以滤食浮游生物。稍遇刺激,即用头和尾钻入5~10厘米深的沙内。退潮后,多潜居于沙墩中,夜间自沙中出来,能做短距离游泳;以硅藻为食。

文昌鱼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繁殖季节为春、夏季,于傍晚产卵受精,至次日清晨便孵化为体被纤毛能自由游泳的幼虫,经过3个月长成成体。

关于文昌鱼的传说

在我国厦门的鳄鱼岛附近曾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代,文昌皇帝骑着鳄鱼过海时,在鳄鱼口里掉下许多小蛆,当这批小蛆落海之后,就变成了许多像鱼一样的动物,为纪念文昌帝君取名为“文昌鱼”。以后,这些动物在那片海域繁衍昌盛,当地渔民也以捕文昌鱼为生。此传说固不可信,但也显示人民对祖国特产的宠爱和丰富的想象力。

由于无度开垦,滩涂养殖,大量用耙捞螺、贝及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造成文昌鱼栖息地环境恶化,致使文昌鱼死亡和迁移,资源日趋枯竭。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测,本种群持续衰退至少减少50%以上,主要表现在白氏文昌鱼分布区栖息地和占有面积的严重萎缩。

四方头:大眼卷口鱼

大眼卷口鱼个体小,体长87~208毫米,常见个体以100克左右较普遍。多生活于底质为石砾石、清澄的水体中。分布区狭窄,仅在西江水系的左江、邕江、柳江以及浅海的部分地区。

大眼卷口鱼体背部棕黑色,腹部乳白色。尾鳍基部常具暗色大圆斑。体长形,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背部略隆起,腹面较平直。头短,头部顶观略呈方形,故有“四方头”之称。吻圆钝,向前突出,有侧沟通向口角,有角质突起。吻皮向腹面扩展而盖于上颌外表,边缘分裂成10~12条具侧枝的流苏,流苏短小,其长短于眼径,为眼径的0.4~0.8倍。…

大眼卷口鱼的口向下,小而略呈方形。上唇消失,上颌呈“八”形,边缘具角质,在两侧有肉质系带与下唇相连。下颌与下唇分离,下颌呈弧形,边缘具角质;下唇边缘及腹面具许多短须状小乳突。唇后沟仅限于口角,为纵行的颏沟延伸至眼下。须2对,吻须长于口角须,其长为眼径的0.8~1.0倍,末端至多伸达眼前缘;口角须后伸达眼前缘,其长为眼径的0.7~1.0倍。

大眼卷口鱼的眼大,位于头侧上方;眼间宽而圆突。鳞片中等大,胸部鳞片较小,排列不整齐。背、臀鳍基部均具鳞鞘。侧线完全,平直,后延至尾柄之中轴。

大眼卷口鱼的背鳍无硬刺,外缘深凹。背鳍起点稍近吻端。胸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后,后肢末端超过肛门。肛门位置较前,但仍靠近臀鳍。臀鳍起点距腹鳍较距尾鳍基为近,末端几达尾鳍基。下咽齿外行稍侧扁。鳃耙短小,排列紧密。

大眼卷口鱼对栖息地环境有所选择,由于产地环境恶化对其生长繁殖不利,因而补充数量有限。加上该物种本来数量就较少,且多年来屡遭过度捕捞,以致物种濒临灭绝。

水中神枪手:射水鱼

射水鱼十分爱动、调皮,色彩鲜艳。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长着1对水泡眼,眼白上有一条条不断转动的竖纹,在水面游动时,不仅能看到水面的东西,也能察觉空中的物体。能发射“水弹”捕食小动物。

更让人惊叹的是,“水弹”还能散射成许许多多的小水弹,这样,目标就更容易被击中了。射水鱼的本领高超,它们能把水射到3米多高,距离30厘米内的小飞虫是很难逃脱的。它们不仅能把蝴蝶、苍蝇等小昆虫击落,还能击伤人的眼睛。所以,射水鱼是当之无愧的“神枪手”。

射水鱼的口腔构造非常特殊,口腔上颚有一个沟状结构,同舌头一起形成了“射管”,舌头快速地上下运动,“水弹”就被喷射出来了。

同时,射水鱼的眼睛长得很特别,非常大并且突出在外,灵活转动时,视野广阔,两眼的视野配合得也十分适当。更有趣的是,它们的眼睛可以自动调节光线折射的偏差。太阳光透过空气进入水里,会发生折射。射水鱼在瞄准目标时,会自动调整光线折射时的误差。在喷射水弹时,它们会让自己的身体与水面垂直,眼睛离水面特别近,发射的“水弹”几乎是垂直的,因此就克服了光线折射的偏差。

武器专家根据射水鱼眼睛的特点,按照它们发射水弹的原理,对潜水艇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进,从而大大提高了在潜水艇上发射导弹的精确度。

温文尔雅:鳟鱼

鳟鱼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现在不少地方都很重视人工繁殖和饲养鳟鱼。

鳟鱼的种类很少,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鳟鱼一般栖息在淡水中,不过,有些种类的鳟鱼到繁殖季节会游入海中。鳟鱼和大马哈鱼同目同科,有亲密的亲缘关系。

鳟鱼是最难分类的鱼类之一,它们的生理结构不规则,身体的颜色和体型大小也不同。如今,鳟鱼的人工饲养和杂交技术的提高,以及外来品种的引进,使得鳟鱼的分类更加复杂。有几种原来划分为斑鳟属的鳟鱼现在普遍认为应划归大马哈鱼属。褐鳟鱼是现在唯一划为斑鳟鱼属的鳟鱼,也是鳟鱼中的濒危动物。鳟鱼主要属于大马哈鱼属和红点鲑属两个属。红点鲑属鳟鱼包括溪鳟、湖鳟、海鲑等几种,大马哈鱼属包括虹鲑、山鳟、金鳟等几种。这两属鳟鱼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身体的颜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齿的形状也有些不一样。红点鲑属鳟鱼的肤色较黑,上面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斑点。大马哈鱼属的鳟鱼肤色比较淡一些,上面有红色或者黑色的斑点,牙齿比较稀疏。

鳟鱼主要以昆虫、小鱼和它们的卵以及甲壳类动物为食。鳟鱼一般在春秋季产卵,产卵前,雌鱼会先在河底沙砾层中挖出洞来,然后把卵产在洞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栖息在海中的鳟鱼也会返回内河产卵。鳟鱼卵孵化的时间是2~3个月,刚孵出来的鳟鱼小鱼苗离开洞以后,主要依靠浮游生物为生。

鳟鱼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淡水鱼,一定要在山间的活水里才能生存。因此,鳟鱼一般栖息在比较凉的淡水中,尤其是湍急的溪流和较深的池塘里。鳟鱼原来主要产于北半球,现在被广泛地引入世界各地。不过,由于鳟鱼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垂钓和食用鱼,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捞,因此,全世界大多数野生山海鳟、山鳟等鳟鱼数量都在锐减,陷入濒危状态。

什么是内河

处于一个国家之中的河流,叫做该国家的“内河”。世界上内河航道里程较长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巴西、美国。在中国,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大小湖泊有900多个。但可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尚不足航道总里程的10%,大部分航道仅能通航100吨级以下的小船。中国内河航道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淮河及黑龙江水系。其中长江、珠江和淮河三个水系通航里程占全国通航总里程82.3%。长江水系航道的总体条件最好,里程7万余千米,占全国通航里程的70%,长江干线通航里程为3638.5千米。